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一封感谢信

已有 3921 次阅读 2017-8-13 15:20 |个人分类:教学资源|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感恩, 自传, 60岁

一封感谢信

本想写篇总结性的博文说说自己60年来的“大事”。但刚一打开WORD,就改主意了。为什么呢?人生能活到60,两万多天,真的很不容易,因为普通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上百次的伤害或病痛,特别是我这一代人,经历的动荡和磨难太多,能活了下来,需要感恩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了,所以这篇博文改为写感恩吧。

其实,人能说出感恩的理由,也是需要思考和智慧的。只有明白感恩的理由,才能明辨是非和功过,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才能活得坦荡和潇洒,才能无愧于自己和心灵,才能有自己想活的未来。

话说回来,即使是那么一点一滴的事情,说起感恩来也可千言万语,岂是一篇博文所能概括的!在此,先说明一下,我只能点到其中的一丁点情感,而就是那一丁点情感,其实也是有千言万语难以表达的。


先从亲人谢起吧:感谢父母亲在那非常特殊和极端艰难的时代里,以微弱的身躯和百倍的努力,把我养大成人;感谢爱人这么多年能够忍耐一个不太懂情趣的工科男及其所从事的无趣专业,并给予不断的鞭策,使我不敢懒惰苟且和不懈努力;感谢儿子从读书到毕业和找到了理想工作,都很少需要我操心,让我有大量时间忙乎那没有尽头的事务和枯燥无味的事业;感谢岳父岳母为我一家三口多年来的精心扶持和在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哥哥、姐姐、妹妹等亲人在数十年里不断给我鼓励和点赞,他们在家乡一直陪着我们的父母等亲人,而且从来没有批评和抱怨过我;感谢奶奶在我儿时经常给我讲故事和让我安详入睡,也不讨厌小时我的调皮捣蛋;感谢从未见面的爷爷,在晚年对家里的支持和我上大学后,万里迢迢给寄来一大包我看不懂的英文德文科技书和隐含老人家的无限期望;感谢外婆外公在我儿时过年过节去他们家时,少不了给我一个熟鸡蛋和让我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感谢所有的亲人们对我的关心和期盼,原谅我几乎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物质性的回报;......

感谢我的小学老师们,给我人生启蒙,让我学会了算术、写字、唱歌,现在还记得那个美丽善良多才多艺的林节仕老师,写出一手“圆”体字的吴老师;感谢我的初中老师们,在那充斥着“读书无用”的年代,偶尔让我感受到学习成绩优秀的自豪,还有位政治课老师曾让我帮他改作业使我体会到学习好的乐趣;感谢我的高中老师们,让我在学工学农中总是一马当先,最后还能原凉我的鲁莽和无知;感谢我的大学老师们,让我的知识从极端贫乏,到能够拿到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掌握了一个专业的知识;......

感谢曾经做过我的本科生们,他们对我初出茅庐不像老师的样子,也没有教给他们多少有益的东西,却没有抱怨和批评过我;感谢多年来我带过的研究生们,他们对我这个知识非常不全和摸着石子过河当导师的老师,从来没有与我抬杠和瞧不起我,并为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毕业后还总是惦记着我;......

感谢我的同事们,不管是老是少,他们都是我心中的朋友和给我有过或多或少的支持的人们,并使我感到融入了集体而少有孤独感;感谢我的单位和领导们,原谅我多年来没有多少突出的成就和业绩,仍给我晋升职称和留岗至今,使我一直珍惜这份平凡的工作;感谢我的同行们,这么多年给予我的很多帮助和鼓励,使我有机会在行业里发挥一点微薄作用和一技之长;感谢相关的企业公司和组织机构,这么多年能够给予我基本的项目研究经费支持和信任,让我能够维持基本的科研生计和实现人生的一丁点自我实现;感谢我的东家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使我四十年一直能够学习和工作在岳麓山脚下这块宝地上,让我爱屋及乌;......

感谢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那些曾经一起学习过的同学们,他们让我领略了人间同学情的美好和长久,有些同学尽管多年后都不曾见面和联络,但彼此之间那份惦念总不时出现;感谢那些共同战斗过的课题组同事们和前辈们,有的虽然离世,有的由于调动工作分开多年和极少联络,但他们仍然不时让我留下美好的回忆;......

感谢大自然滋养我的身体,尽管不是很给力,但大脑还是灵活如前,各个器官也还基本能听我的使唤,到现在还能写点东西和出点活;......

感谢这么多年来很多未曾谋面和在网络相识的朋友们,他们使我的交流有了更大的空间和给予我存在感;......

感谢这个时代,让我有点思想或是心得能够很快抒发和传播出去;......

本来想写到一百个感谢的,以契合“百感交集”的涌现性,但抱歉写不完了,写完了网友也看不下去了。......的感谢就请允许我省略吧。

本博文尽管写的很粗浅,但我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真挚和有温度的。

谢谢大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070914.html

上一篇:“妄”议我国安全科学理论创新落后的根源
下一篇:没有数据为何能发高质量SCI论文?
收藏 IP: 175.11.28.*| 热度|

3 柳文山 王秉 chiuy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