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考研基地”是怎么定义的?

已有 7207 次阅读 2014-1-12 12:15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围绕着曲阜师大学生考研问题,俺也凑了回热闹,其实我到现在并没搞清楚啥叫“考研基地”,稀里糊涂跟着热闹了一回。

我搜索了一下,果然搜出来这么一则定义:“指的是像山东的有些学校,学生考上大学那一刻起就是为考研准备的,完全不重视综合素质发展,上了研究生也没有任何竞争力,甚至不能有效的完成研究生课程,大量培养这种学生的地方就是考研基地,经典代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变态的考研率,送出一帮废物学生。

(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13705339

这个应该不是官方的解释,不过基本可以看成标准答案。从上大学一刻起就是为考研准备似乎没什么错(说明志存高远嘛),错在不重视综合素质发展。上述定义含有明显的地域歧视,估计山东的同学们会很不乐意,如果去掉山东甚至具体的学校,改成:“指的是有些学校,学生考上大学那一刻起就是为考研准备的,完全不重视综合素质发展,上了研究生也没有任何竞争力,甚至不能有效的完成研究生课程,大量培养这种学生的地方就是考研基地。变态的考研率,送出一帮废物学生。”我想这个定义应该不会遭人非议,相信所有人都认同它。

科学网上关于考研基地没完没了地争执,显而易见不可能争出个子丑演卯,就像转基因,任你怎么争论也不可能有一致的意见,因为每个人都站在某个特定的立场上看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并不是很复杂,只要做一个调查统计就够了,历年来来自大家认为的“考研基地”的学生与本单位其他学生相比,各自表现如何?可谁愿意做这样的统计?无论你得出什么结论,多半都不会遭待见。

我本人没有带过来自“考研基地”(请原谅我使用这个词)的学生,没有直接的体会,我也不是山东人,所以这件事与我没半毛钱关系。间接地知道一点“考研基地”生的情况,与同类学校相比,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差。当然,你如果拿考研基地生与985高校里的学生比,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否则985高校的本科教育就值得质疑了。在一个大规模扩招的情境下,硕士生教育早已不是当年人们想象的那种精英教育,绝大多数真正的精英早就“逃之夭夭”了,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及科技的一大悲哀。中国的本科教育也许有着世界一流的生源,但研究生教育的生源恐怕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即便是中国最牛逼学府,也很难留住自己最优秀的学生而不得不向其它学校招揽更多的生源。在这种情况下,基地或非基地又有什么本质差别?

在我看来,如果真有前面定义的考研基地(请注意,以下讨论都是在此姑且不论真伪的假定之下),那么考研基地的错不在学生,而在考研基地所在的学校,真正该反思的是这些学校的领导。领导也许会解释:“我们的课程体系是完善的,我们也一直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强调综合素质。”然而,如果某种现象成为普遍现象,那就一定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身为领导,是无法推卸责任的。中央台的报道是否属实我不敢妄加断论,但至少可以促使当事者反思一下自身的管理是否存在一些问题。

Laokanke老兄在我那篇《考研率高也是罪过?》中留言道:“您胸怀宽广,您就张开双臂迎接他们吧,反正什么“一叶知秋”什么的都是胡扯,何况中国的水资源都污染到下水道水平了,多少老鼠屎也都不会将污染程度再增加多少。”其实我是赞同laokanke等人的观点的,只不过我觉得,学生追求考研可以理解。理论上讲,做科研的前提是热爱,但如今的科研早已不是什么圣神的事业了,他不过是千万种职业中的一种。更何况,硕士生的定位未见得是科研,中国如此,西方也是如此,我甚至认为硕士生做论文就不是个明智的决策,硕士阶段依然是个打基础阶段。比较好的模式应该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决定是否做论文,而不是将做论文作为一刀切的统一要求。如果说“考研基地”生基础差,为什么差?他们的课程体系有问题吗?如果课程体系没有问题,而这些考生又顺利毕业了,甚至有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又何来基础差一说?答案只有一个,管理上出了问题。所以,真正该关注这个问题的人不是我们,而是考研基地及管理部门的领导,他们应该反思考研基地现象,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改变现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758334.html

上一篇:为了诚信,俺就丢一回人
下一篇:春尚未来,花还未开,我守在相思渡口
收藏 IP: 14.147.51.*| 热度|

17 李学宽 孙平 刘立 赵美娣 陈小润 林中祥 吕喆 李宁 李宇斌 李汝资 钟炳 王永林 许天来 郑永军 王锟 陈斯聪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