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研:寻找丢失的想象力
热度 12 彭思龙 2011-2-14 09:01
前不久翻看北大严家炎撰写的有关金庸小说的品论文集,根据我20多年看金庸作品的感觉,他的评论有些时候除了稍微有点过高之外,很多观点值得思考。其中和科研最为紧密的一条就是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金庸的小说的读者如此众多,超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范畴,被各种不同文化阶层乃至互为敌人的人所共同欣赏。这个问题我 ...
个人分类: 读书偶得|9002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12
中国科研的希望:学习楚人和齐人
热度 16 彭思龙 2011-2-8 09:34
昨天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中间提到楚人的事情,源自于老子是楚人(庄子为宋人,思想是楚人,根据博友的提醒,更正一下。不过按照冯友兰的说法,也把庄子归为了楚人。因为宋人似乎都是比较愚蠢的,比如,守株待兔等早先的寓言都拿宋人开玩笑),那一批楚人提出了现在称作道家的思想,还提到齐人,好吹牛的齐人,也提出了阴 ...
个人分类: 读书偶得|9732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16
当科研不是一种追求的时候
热度 12 彭思龙 2011-2-7 16:35
看到一篇报道,题目是:李政道说,科研是我一生的追求,象呼吸一样不可少。说过这个话的人很多,有这个想法的人也很多,包括我自己,也曾经这么想。现在我不这么看。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起码呼吸是不需要追求的,科研也一样,当科研成为追求的时候,就做不好科研。 首先, 说追求,就是说明我们离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6616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12
科研:心态,又是心态
热度 7 彭思龙 2011-1-14 09:11
读读历史很好,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规律。比如,明朝的开国功臣大多数是朱元璋在凤阳带出来的兄弟。这些人虽然一部分依靠朱的信赖,可事实上这些人能力确实也很好。难道凤阳是个养人的地方么?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么?都不是,那个地方在元朝的时候是十分贫穷的,闹了饥荒,才有很多人起来造反。可是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有本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205648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7
科研:学会进攻,更要学会退却
彭思龙 2011-1-11 14:44
中午休息的时候,重看了王元写的《华罗庚》。虽然这本书放在手中好多年了,但是这是第一次细心地读,收获很大。除了对数论的一些基本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华罗庚的学术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得到了不少的体会。比如,华罗庚提到学会退却。所谓进攻是指挑选了一个学术问题,就此研究下去;所谓退却,是从自己熟悉的领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7971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研:做个外方内圆的人
热度 1 彭思龙 2011-1-8 08:37
我们在有关待人接物方面受到的教育一直是一个原则:外圆内方。其原意是指社会是复杂的,有很多明规则和潜规则,都要去适应,但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这对于一个普通的社会人是对的,对于做领导的哲学也未尝不可,但是对于科研人,这是不好的,应该做到外方内圆。 首先, 外方的一层含义是指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 人活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2036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1
中国富强将至,但科研征途尚远——新年感言
彭思龙 2011-1-4 14:42
中午看了一篇文章,中国富强已至,但文明离我们还远!( http://www.top81.com.cn/2011/0103/21799.htm )比较受触动。元旦期间,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包括了几本数学家思想文库的书,刚看了一本《数学问题》(希尔伯特著,李文林写了Hilbert小传)。和前面的文章有类似的感触。中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摆脱了饥饿,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7421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研:不要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彭思龙 2010-12-31 08:49
我们在学习和科研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难免会犯错误,面对自己的错误该怎么行动? 同样,我们由于能力不足,在处理很多问题时就容易表现出缺点来,我们如何面对这些缺点?我们大多数时候习惯于掩盖,但是这种本能的反应正是错误的反应。 首先, 错误或者缺点并不是掩盖就能解决的。 错误或者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5367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研:学会做减法
热度 1 彭思龙 2010-12-25 08:38
从小以来,我们在学习中一直被教育,要多学知识。这是在做知识上的加法。但是十多年的科研经历得到的结论是,我们更要学会做减法。 首先, 知识并不直接导致科研。 科研本身是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很多试图用初等数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业余科学家就是知识不足,不大可能解决这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8820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1
科研:忙碌很容易成为一种精神安慰
彭思龙 2010-12-13 08:24
现在社会处于快速的变化当中,身处其中,无时无刻都不能摆脱各种压力。我们于是在各种压力下不断地工作,也就是不断地忙碌。几年过去之后,回首一看,除了把身体忙的快要垮了,我们得到的其实很少。但是我们又受到另外一种声音的解释:只要努力了就可以无悔。这里有概念上的错误,忙碌不等于努力,忙碌更不能成为我们可以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6566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1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