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泽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邱泽华

博文

钻孔应变观测:我们的缺点

已有 3127 次阅读 2011-4-20 23:0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与国外的同行对比,可以看到我们有一些优势。同样,与国外的同行对比,还能看到我们也有很多缺点。

这里只说现象。

 

1、  台网建设没有目标

简单地对比一下中国、日本和美国的钻孔应变观测点分布图,一眼就看到,日本和美国的观测点分布都有明确的科学目的。日本的钻孔应变观测点,主要布置在邻近预期的“东海地震”发生地的沿海一带,目的是对这个地震进行临震预报。美国的钻孔应变观测点,则根据PBO的设计,都在北美西、海岸的板块边界一带,特别是圣安德列斯断层附近。而我们的观测点,零零散散,说起来数量不少,却缺乏集中的科学目标。

 

2、  缺乏观测对比

日本的观测点集中在一个相对有限的范围,观测点之间距离小则几公里,大也不超过几十公里。美国的观测范围没有那么集中,但是观测点一般也不单独设立,都会考虑互相的联系。这样的观测资料,一旦观测到什么特殊变化,互相印证,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我们的观测点,众多都相隔上百公里以上,各自为政。即使一个观测点记录到什么现象,也无法得到其它观测点的呼应。

 

3、  研究结果少

美国的观测点比我们少,但是在国际上,他们的研究结果比我们多得多,更深入,也更细致,屡屡有新发现。这不仅是由于他们有语言优势。可以数出十个左右的作者,都写过有关钻孔应变观测的研究论文,水平都可称一流。而我们这里,对钻孔应变观测有这种水平的认识、能正确使用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人,其实都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写论文了。其实这很关键,让人质疑我们开展这种观测的目的。

 

4、  采样率低

国际上,用钻孔应变观测得到很多新发现,都与高采样率有关。我们的采样率只有每分钟一个点,丢失了很多信息。这是一个看起来最好弥补的缺点。其实却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乎其难。

 

5、  观测点维护成本高

美国和日本的观测点都是无人职守的。一个钻孔,一个仪器房,加上其它观测等,也只占很小的一块地。我们的观测点一般都是一个设施齐备的院子,通常有一个小楼,里面观测室、值班室、厨房、厕所,应有尽有,至少三五个人职守。但是今后再建这样的台站已经不大可能了。要开展大规模的台网建设,不可能继续采用这种模式。如何建立无人职守的观测点,是我们目前必须应该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01-435474.html

上一篇:钻孔应变观测:我们的优势
下一篇:钻孔应变观测:深一点还是浅一点?
收藏 IP: 123.177.143.*| 热度|

3 吕喆 李晓明 starwind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