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变换角度看世界
热度 4 贾贵儒 2024-9-16 09:06
参考系不仅是一个知识点,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物理学 思想 。 哥白尼、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都是参考系选择和参考系变换的大师。科学是相通的,科学思想方法是相同的。各学科都有参考系问题,只是称谓不同。 哥白尼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每天看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太阳确实是绕着地球转。哥白尼为什么 ...
6012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物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热度 1 贾贵儒 2024-9-9 20:22
探索能力是人类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什么是探索能力?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的能力,能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综合能力! 教了几十年大学物理课程,总感到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 物理学 物理学是关于自然界最基本形态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
3255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说物理教学
热度 2 贾贵儒 2024-7-4 09:06
我国的物理教学是有些问题的。初中学过物理课后多了一批讨厌物理学的人,高中学过物理课后又多了一批讨厌物理学的人。我只讲现象,原因留给教育专家去研究。 我在大学给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讲授物理课。学生对我讲,就是因为在中学没学好物理才改学生命科学的,怎么又让我们上物理课。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学好物理的 ...
2744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我的“视导”工作
热度 3 贾贵儒 2024-6-29 09:29
有些学校称为 “督导”,我们学校称为“视导”。“督导”,有点居高临下的执法性质。“视导”,我与被听课的教师是同行,我们平等讨论交流沟通。我更喜欢“视导”。 有些年,我既站在讲台上授课又做 “视导”工作,被同事戏称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其实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对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既 ...
3776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对“大学物理”的几点思考
热度 8 贾贵儒 2023-3-4 08:42
1. “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 “大学物理”是给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物理课。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大学物理”课程 的目的是: 用物理学的知识、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去 思考、探索与 研究他们自己专业的问题。 因此, “大学物理”课程不仅要学习物理学的概念、 定律、公式 ...
10288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8
认知随笔
热度 1 贾贵儒 2023-1-8 15:02
科学最早产生于人类试图了解世界的好奇心并推理,从中发现意义的基本欲望。纵观人类认知方法有多种类型。 1 .以观察 、 思辨和推论为主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 前 384 ~ 前 322) 是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一位百科全书式、跨时代的 ...
559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视导随笔——鼓励与引导
贾贵儒 2023-1-5 10:15
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有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 “督导组”,我们学校称为“视导组”。名称不同,各有出处,功效稍有差异。 1. 对几个问题的认识 1.1 视导工作的目的 视导工作的目的是:让教师们在现有教学水平再提高一点。可以是扬其长,也可以 是 改其短。 ...
501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视导随笔1——关于“大学物理”绪论
热度 2 贾贵儒 2022-11-16 19:57
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有为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 “督导组”,我们称为“视导组”。名称不同功效稍有差异,都有出处。 “大学物理”是给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物理课。 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学习 “大学物理”课的目的是用物理学的知识、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去研究他们自己专业的问题。 “大学物理”的绪 ...
509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对科学的认知
热度 5 贾贵儒 2022-8-15 10:17
我们对 科学 的认识是肤浅的、幼稚的、不确切的、甚至是错误的。 科学不等于真理,它始终在前进的路上。 1. 正确认识科学 1.1 对世界的认识 宇宙至今约 137 亿年,太阳系约 50 亿年,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 5000 年,科学进入定量研究仅 400 年。为了更形 ...
9546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5
大学物理课程中亟需关注的两个问题
热度 6 贾贵儒 2022-8-1 16:10
1. 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的本质与性质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是寻找复杂现象背后简单的共同规律。物理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复杂现象背后简单的共同规律,即物理学的知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寻找其简单共同规律的方法,即 探索自然的方法。现代科学是以物理学为先导和基础的,物理学是自然科 ...
7208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4 0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