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如何改变学术交流

已有 2394 次阅读 2019-3-13 09:30 |个人分类:海外观察|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人工智能, 学术

你可能已经听说过人工智能(AI)是如何在信息产业中被用来打击假新闻,检测抄袭,甚至向用户推荐内容的。
然而,到目前为止,AI对出版生态系统的内容创建和编辑功能的影响却微乎其微。特别是对于学术出版商而言,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实际上可以自动完成大部分重要的工作流程,这将对他们的业务,作者和学术研究产生巨大影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AI是一种人类训练机器识别模式和学习新模式的方法。它涉及到算法的开发,使机器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识别数据中的模式,并基于该分析做出决策或建议。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英文缩写NLP,将语法分析纳入机器学习。计算机程序往往被训练成可以识别句子中的名词,动词和宾语,并理解单词的结构,以辨别它们的含义。

借助NLP技术,出版商可以自动执行简单的编辑和排版任务,并将精力集中在为内容增加更多价值上。他们还可以管理更多的期刊内容提交或加快繁琐的同行评审程序,却用不着增加人工或者生产成本。

传统的学术出版投稿的文章都经历了编辑、排版、构图和校对之前等多轮类似的修改过程。总而言之,运用这套系统可能需要经历几周才能发表文章。

另一方面,AI和NLP技术可以实现预先设置的语法和格式规则来分析文章内容,并对文章质量进行评分。该技术将自动纠正语法和标点符号等小错误,并标记可能需要编辑注意的复杂问题。期刊收到的投稿质量会变得很高,可以直接进入排版和编写阶段。

AI和NLP技术可以标记编辑需要审阅的内容

编辑通常是出版过程中最耗时的部分,因此快速跟踪高质量文章到完整的作品阶段可以为出版商节省大量时间,同时还可以改善作者体验。

最新报告《AI和NLP for Publishers》中,探讨了如何在学术出版中使用AI和NLP,以及它如何影响研究发展。还探讨了像Taylor&Francis这样的出版商是如何在Cenveo Publisher Services的帮助下实现智能自动化的优势。

您可在此:

https://info.cenveopublisherservices.com/aiandnlp下载免费报告。

延伸资料: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在很大程度上与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CL)重合。与其他计算机学科类似,NLP/CL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最权威的国际专业学会,叫做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CL,URL:ACL Home Page),这个协会主办了NLP/CL领域最权威的国际会议,即ACL年会,ACL学会还会在北美和欧洲召开分年会,分别称为NAACL和EACL。

作为NLP/CL领域的学者最大的幸福在于,ACL学会网站建立了称作ACL Anthology的页面(URL:ACL Anthology),支持该领域绝大部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的免费下载,甚至包含了其他组织主办的学术会议,例如COLING、IJCNLP等,并支持基于Google的全文检索功能,可谓一站在手,NLP论文我有。由于这个论文集合非常庞大,并且可以开放获取,很多学者也基于它开展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检索支持,具体入口可以参考ACL Anthology页面上方搜索框右侧的不同检索按钮。

与大部分计算机学科类似,由于技术发展迅速,NLP/CL领域更重视发表学术会议论文,原因是发表周期短,并可以通过会议进行交流。当然NLP/CL也有自己的旗舰学术期刊,发表过很多经典学术论文,那就是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URL:MIT Press Journals)。该期刊每期只有几篇文章,平均质量高于会议论文,时间允许的话值得及时追踪。

参考文献:

https://blog.csdn.net/muyimo/article/details/87817546

https://www.cenveopublisherservices.com/blog/ai-and-nlp-for-publisher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7871-1167083.html

上一篇:技能get | 周二接受率最高?尽量不要在周六周日提交新论文!
下一篇:ScienceOpen与IET合作,聚焦能源电力工程研究
收藏 IP: 112.87.18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