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utresearch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utresearcher

博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布局的国际与国内差异

已有 4290 次阅读 2018-5-2 11:3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我国属于一级学科,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的管理科学部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一级学科的最主要的体现。管理科学部三个处:一处:管理科学与工程,二处:工商管理,三处:宏观管理与政策。从政府管理角度看,三个部门分别从三个角度进行行政管理。而从国际学科的角度看,它是属于三个学科:工程、经济与商学、社会科学。

管理科学一处: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资助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资助范围主要包括管理科学与管理思想史、一般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论、运筹与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评价理论与方法、预测理论与方法、管理心理与行为、管理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系统可靠性与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金融工程、管理复杂性研究、知识管理、工程管理等分支学科领域。

本学科在管理科学部各学科中的基本定位更侧重基础与前沿,重视对上述领域的前沿性与基础性研究的资助,鼓励结合我国管理实践、管理哲理与文化特点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管理科学二处:

工商管理学科主要资助以微观组织(包括各行业、各类企事业单位及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资助领域包括战略管理、企业理论、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理财与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管理、市场营销、运作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科学与服务管理、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与智能商务、非营利组织管理等分支学科。

管理科学三处:

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是研究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为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宏观政策和实施综合管理行为规律的学科群的总和,主要资助宏观经济管理与战略、金融管理与政策、财税管理与政策、产业政策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科技管理与政策、卫生管理与政策、教育管理与政策、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区域发展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分支学科和领域的基础研究,旨在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学术创新、培养研究人才与队伍,在发展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同时,鼓励为国家宏观决策实践提供咨询、支持和参考。

二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有一些专业,比如工程管理、工业工程部分高校颁发工学博士学位,部分高校颁发管理学学位。而在ESI学科分布与布局中,由于部分项目的研究广泛涉及计算机算法、优化、运筹学、博弈论、系统工程、可靠性、决策学等综合的数量研究,国际上将把研究成果归到了工程学(Engineering).

二级学科:工商管理。属于ESI学科中的商经济与商学(Economics & Business).这个如果进行对应的话,由二处的研究最为合适。在国际上,最有名的学科研究来自于 美国国家经济局的一家机构。本人在美国期间,与此机构了解甚少,其次是来自加州大学系统,第三名是来自于哈佛大学。我国的大学只有四个大学的进入此学科:北京大学(位序 ) 清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除此之外,均无大学入选世界前列。这一个指标项上,差距仍然存在。

二级学科:宏观管理与政策。这个学科下的研究在国际上属于社会科学,也就是Social Science General。 ESI的这个学科,包括的内容不仅局限于社会经济政策,还包括比如环境政策,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等的研究。

因此,同属于国内大学的管理学院的同事,在不同的学科下工作。我们国家的划分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当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就在是不同的学科下进行。如果从国际学科优势的角度来讲,江大校长袁寿其的建议:那些进入了ESI国际前1%的大学,如果没有博士点授权,可以将此作为参考依据。不妨作为主要依据,来个顺藤摸瓜,博士授权点争取时,也是有据可查。


曾经有一句话,这样说“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原来,个人所从事的研究,一部分进入了工程学,一部分进入了社会科学。而真正进入了经济与商学的,还是相当困难的。做了这么多年的研究,原来自己的学科,在国际上分配到了不同的学科领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4766-1111935.html

上一篇:哪些论文的引用将有助于单位的ESI全球排名1%
下一篇:略说教授职称评定
收藏 IP: 1.192.2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