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aotenghu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maotenghust

博文

清香何自遍人间——夏日里的“香花”! 精选

已有 6759 次阅读 2020-5-23 20:35 |个人分类:辨识植物|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下午下班回家,同行邻居说怎么有这么香的味道,问我这是什么植物散发出的香味,我朝道路两边看去,原来是小区里种植的水栀子开花了。水栀子为茜草科栀子属灌木,其花单生于叶腋,单瓣或复瓣,花瓣白色,极具芳香。和栀子花相比,其叶片为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明显小于栀子花,因此在某些地方也就被称为小叶栀子了。水栀子实际上是栀子的变种之一,其知名度和栀子花相比是低多了。栀子花为著名的“夏日三白”之一,是诗人吟诵的常见对象之一。

IMG_20200523_153826.jpg

栀子因其花大而美丽、香味浓厚,只有纯洁的白泽,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描写栀子花诗句很多,如唐朝诗人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中描述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诗中指出栀子花色如琼花洁白,香似玉虚宫而至”;明朝诗人沈周在《栀子花诗》中写到“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描述出了栀子花为夏季开花且花呈白色。栀子为茜草科栀子属灌木,叶革质,叶形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据中国医药网报道,栀子的根、叶和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滇南本草》描写其“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鼻衄血和消痰等。”

101310pbo30tu5hx5dukex.jpg

除了栀子花外,白兰花和茉莉花也是夏季最常见的香花,花色也均是白色,这三种植物常被称为夏日三白,很多朋友也经常把这三种弄混。从植物学上讲,三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别。据相关文献报道:这三种植物的花均可提取香精或薰茶,也可提制浸膏供药用;比如白兰有行气化浊,治咳嗽等效;茉莉花、叶药可用治目赤肿痛,并有止咳化痰之效。

说起白兰花,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春夏之交,取2-3朵白兰花穿在一起挂在车里,满车都是香味。杨万里这样描述《白兰花》“熏风破晓碧莲苔,花意犹低白玉颜;一粲不曾容易发,清香何自遍人间。”武平一在《杂曲歌辞·妾薄命》中这样描述白兰花“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这都写出了对白兰花的喜爱之情。白兰为木兰科含笑属常绿乔木,其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毛;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白兰的花为白色,花被片10片,披针形,香味极浓;同属含笑花也是大家喜欢的植物之一,该植物的香味也非常浓厚。

101334thymov48w4iyd88v.jpg

估计说到茉莉花,朋友们就更熟悉了,其花极芳香,很多歌曲是以茉莉花为题材,比如《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和《亲亲茉莉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歌曲;清朝诗人王士禄的《咏茉莉》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隈,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写出了茉莉花的特点。茉莉花为木犀科素馨属直立或攀援灌木,叶单生、纸质,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聚伞花序顶生,通常有花3朵,有时单花或多达5朵;花冠白色,裂片长圆形至近圆形。

101356sqdvqfv1fd4hhhqd.jpg

这里需要提及的还有另外一种植物,狗牙花。在栀子花开之时,花色和花型与栀子花有些类似的狗牙花也盛开了,由于栀子花和狗牙花均为常绿植物,且花冠颜色均为纯白色,很多朋友对栀子花和狗牙花也经常搞混。栀子花和狗牙花二者分属茜草科和夹竹桃科,亲缘关系很远。二者花和叶片的具体差别如下:栀子花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冠高脚碟状,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花瓣数目一般10-15,花瓣边缘平滑。狗牙花则为聚伞花序,通常双生,近小枝端部集成假二歧状,着花6-10朵;花冠整体比栀子花小一些,筒长一般在2-3厘米,花瓣数目一般5-8,花瓣边缘皱褶明显

101410i00j0zwz0awuq088.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9332-1234614.html

上一篇:20200523——团叶杜鹃(Rhododendron orbiculare Decne)
下一篇:20200524——山光杜鹃(Rhododendron oreodoxa Franch.)
收藏 IP: 171.113.249.*| 热度|

12 郑永军 许培扬 康建 徐耀 黄永义 杨卫东 杨正瓴 孙宝玺 舒红 刘钢 马德义 邹桂萍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