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hdong

博文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已有 4754 次阅读 2017-3-3 20:5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早就听说王小波有趣,是文坛上一个不主流的作家。曾拿来他的《沉默中的大多数》来读,全是文革时期的文字,着实不感冒,硬着头皮读了几页,便放下了。前段时间他的情书《爱你就像爱生命》,他写给他老婆李银河的一本书突然间火了,才又对他感兴趣起来。于是买了本《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来读,这应该算是他的成名作。

花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它读完,这对于一名研二的科研狗来说已经是非常高效率的一次读书了。以前做实验,看文献累了的时候,随手抓起手机刷朋友圈,知乎,最近只要不工作时便对此书爱不释手。韩寒曾说,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前段时间看《解忧杂货店》时是用了3个小时翘班窝在寝室里一口气读完的,因为它有情节,有埋笔,往往对于此等吊胃口的情节我从来都经不住考验的,定会一气呵成。

看特立独行的猪 则不一样,这是王小波生前写的杂文的汇编,每一篇杂文都包含一名理科生理性且缜密的思考,我喜欢这样的文章,反复咀嚼,不光是舍不得读完,更是永远都不完的一本书。1997年王小波病逝,时年45岁,他年轻时便开始写小说,写杂文,可见书中收录的文章全是王小波身处在20年代末期的作品,他的作品跨越了近50年的光景却仍活跃在文学的舞台上,并能够被90后的年轻一代所接受并依恋,这就是王小波作品的魅力所在。

我相信他是一个像他写出的文字一样具有魅力的人,这点从他和他老婆李银河的相貌间的差别就可看出,俗语称作鲜花插在牛粪,似乎我不该这样低俗的比喻,这样显得格调较低,但我相信小波定能理解我的,因为他曾说他反对把一切事情都统一到格调上,格调很高会显得虚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可以写出格调高的文章,但我不肯写",所以鲜花和牛粪这样的比喻让我放弃了几分格调,收获了更多贴切,从这一点来看,或许我喜欢他的文字是因为我的文字和我的内心与他是极为相近的,这并不是和他套近乎。说到他的长相,初见他的照片,没有任何喜欢与厌恶的感觉,对于我非常平静,因为毕竟搞科学的人懂得些不成文的经验,有才华的人就不要奢望他的长相有多好看,毕竟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才会为你打开那扇窗,关于王小波的长相,李银河曾说”.....实在是一种障碍,差一点就分手了。“ 作家刘心武回忆王小波第一次拜访他,他称一开门”吓了一跳“,因此可见王小波拼的不是脸,是才华,这足以证明,对于找一个漂亮的对象来说,单凭才华一项是可以做到的,当然,李银河不光漂亮也同样有能够深深吸引王小波的才华。

本想写写读后感,结果说了这么多其他的。对于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便是同样一件事情,我往往只能看到现象,而王小波以理科生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和思考,将理性和文学完美的结合起来,他想讽刺时便讽刺,不管会不会得罪人,想幽默时便拿人开个玩笑,怪不得他的作品这么多却一直未能进入主流作家行列,但这样的作家我认为是真正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王小波谈写小说,谈文体,谈如何引导青年人,谈格调,谈科学,谈国外生活,他观察着周围发生的种种,也在思考着种种。

由于我现在正如王小波年轻的时候一样在从事着科学研究,对于书中他对于科学研究的理解感同身受,“朱熹老夫子做了一世的学问,什么叫做“是”,什么叫做“应该是”,从来就没搞清楚过...前者是事实,后者是意愿...不独老夫子,中国人做学问都是如此,自打孔子到如今,写文章时都要拿出一股劲,讨论国计民生乃至人类前途这样的大题目,得到一片光明的结论,在这一片光明下,十足的事实倒是显得可羞...人忠于已知事实叫做诚实,不忠于事实就叫做虚伪。还有些人只忠于经过选择的事实,这既不叫诚实,也不叫虚伪,我把它叫做浮嚣...人选择事实,总是出于浮嚣的心境。”

几十年前,王小波所说的关于科学研究中浮嚣的心态,今天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我们都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到底选择了诚实还是浮嚣,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们只能让自己的成果和展现在人类面前的世界无限的接近宇宙他最真实本分的样子,王小波说,“表面上看,科学不断创造奇迹,好像是很神奇,但在实际上,她决无分毫的神奇之处——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科学是对真正事实的实事求是——它创造的一切,都是本分得来的;其中包含的血汗、眼泪和艰辛,恐非外人所能知道。”即便如此艰辛,仍有万千的人们为了人类的进步在努力着,希望我们能逐渐逃离浮嚣的心境,时刻保持诚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30241-1037359.html

上一篇:科研狗在成长
下一篇:2016年你拍过最棒的照片是哪张
收藏 IP: 119.78.132.*| 热度|

7 姬扬 王安良 武夷山 曹则贤 侯沉 葛素红 蒋永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1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