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1101RID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1101RIDGE

博文

闲言碎语聊中医系列(六):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已有 1349 次阅读 2020-4-20 02:38 |个人分类: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现代医学的传染病领域常听到的一个名词就是“新发传染病”,即这个传染病是由一个从来没见过的病原体(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比如,导致2003年非典型肺炎的SARS病毒(SARS-Cov)和正在全球逞凶肆虐的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新冠病毒(SARS-Cov2)。这个新冠病毒和非典病毒有很大的同源性,但比非典病毒传染性更强。据研究报道,非典病毒与新冠病毒都是使用病毒外壳上的Spike蛋白去结合人体细胞上的ACE2受体蛋白。Spike蛋白与ACE2蛋白的结合导致病毒进入人体细胞。打个比方,ACE2蛋白就像个门锁,Spike蛋白就像个钥匙,锁钥相配,细胞的门就为病毒敞开了。科学研究又发现,新冠病毒的Spike蛋白与ACE2受体的亲和力比非典病毒的Spike蛋白与ACE2受体的亲和力强10-20倍。这也许从生物医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新冠病毒的传染力比非典病毒强很多。不过,我今天不谈严肃而琐碎的实验科学,而是扯扯淡,聊一聊玄学,哈哈。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既然新冠肺炎被定为新发传染病,新冠病毒被认为是新发现的冠状病毒,那么,这个病毒是如何认识人类的ACE2受体的?它不但认识,还能够很完美地,很紧密的与其结合?要知道,这种结合是两个蛋白在原子水平上“钉对钉,铆对铆”的结合;如果用人类智慧来设计,即使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设计也很难达到这种结合的特异性和紧密度。正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么,这种完美的结合是如何获得的呢?这个新冠病毒真的从来没有和人类见过面吗?


现代医学的历史比较短,借助现代科学的某些科技手段在微观水平上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可以把生物体研究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并且自以为找到了生命的密码和解决疾病的钥匙。这导致一些人滋生了傲慢心态,动辄就对病原体(细菌,病毒,癌细胞等)打打杀杀,眼光也变得高傲而局限。比如,他们把现代医学不能治的病就称为“不治之症”,丝毫不考虑其它医学会治的可能性。如果其它医学说能治,他们一般是不会相信的,即使在事实面前也会不承认的。同样,对于现代医学没有见过的传染病,他们就叫“新发传染病”。殊不知,在几十亿年的地球生命演化进程中,病毒和其它微生物最先出现在地球上,比人类要早很多亿年,并一直伴随人类的进化。用通俗的话说,病毒是看着人类长大的都不为过。人类基因组的测序结果表明,在人类基因组里有相当比例的病毒核酸序列,这个比例甚至比编码人类自己的功能蛋白的基因还要多好几倍。另外,在人体内,特别是肠道里,有数量远多于人体细胞总量的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等)构成肠道微生态。肠道微生态是人体各项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人的很多疾病,比如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等都和肠道微生态的失调有关。所以,人类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是共生和共进化的关系。好,这是个大话题,以后再细聊。话说回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新冠病毒一定是已经和人类打过多次交道了。可以想像,新冠病毒的Spike蛋白已经和人的ACE2受体蛋白在一起相爱相杀,磨合了很久了。所以,才会有病毒一进入呼吸道就轻车熟路地找到ACE2,就像回自己家一样开锁进屋了。这让我想起一句很煽情的话“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哈哈,这个病毒和人类有缘啊。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缘份也分善恶。对很多人来说,新冠病毒肯定是恶的,让人类死伤惨重,失去了自由。但也有智者反思,因为人类破坏自然太过分了,隐匿多年的新冠病毒重出江湖来教训人类来了。18年前非典病毒就出现过一次,然后它就销声匿迹了。看来,人类并没有吸取教训。所以,这次更厉害的新冠病毒出山了。新冠病毒会不会像非典病毒一样肆虐一番之后销声匿迹呢?只能说,世间一切皆有因果。这要看人类是否会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开始改正错误。


病毒是杀不尽的。每次新病毒袭击人类,现代医学都是毫无准备,没有抗病毒的药物,也没有疫苗,临时研发时间都来不及。幸亏中国中医未被灭绝,在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临危受命,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中医是仁慈医学,生态医学,平衡医学,不以杀灭病毒为目的,而是通过增强人体正气,调整内外平衡,并给邪气以出路的原则来治病,最终达到“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内经》语)”的伟大目标。这胸怀和气魄是不是值得只把眼光盯在分子和细胞,只会打打杀杀的现代医学学习呢?


哈哈,扯完了。祝大家多结善缘,珍惜善缘。

IMG_2598 2020-04-19 18_35_00.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7530-1229186.html

上一篇:闲言碎语聊中医系列(五):海外华人应对疫情的一些个人看法:食疗和中成药
下一篇:闲言碎语聊中医系列七:从流感到新冠
收藏 IP: 72.181.7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0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