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为什么说基金申请面对面辅导会不靠谱?
热度 23 2013-3-5 16:48
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总是以为站在台上开讲的都是先知先觉者(老师),坐在台下聆听的都是后知后觉者(学生)。因此,凡遇到基金申请面对面辅导会,意欲申请者总是趋之若鹜。 到底这样的专家辅导对提高中标率有多大作用?没见到这方面的统计资料,不敢说完全没有作用,但我认为作用不大。在我看 ...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10602 次阅读|48 个评论 热度 23
中国科研项目申请可否借鉴“比尔盖茨”模式?
热度 17 2011-4-5 21:30
中国科研项目申请可否借鉴“比尔盖茨”模式?
从2008年开始,比尔/梅莲达盖茨基金会推出了总金额高达一亿美元的“ 探索大挑战 ”(Grand Challenges Explorations,简称“GCE”)全球健康研究资助项目,每年接受两轮申请,为期五年。这个资助计划有四个特点:(1)不论国家、学科、年龄、个人、团体、企业都可提出申请;(2)申请者只需在线提交 ...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5145 次阅读|38 个评论 热度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常见误区
热度 30 2011-3-3 22:07
离NSFC申请截止还有一段日子,在这里想利用最后的机会谈谈撰写申请书时常犯的错误。虽然我的看法不代表科学部的权威意见,但申请书的通讯评委就是我这样的人,因此我有资格在此啰嗦几句。 【 误区一】因为要创新,所以不懂的东西也要写进申请书里 &nbs ...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17465 次阅读|79 个评论 热度 30
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的权威发话
热度 3 2011-1-12 22:17
【引子】 最近,基金委许多头面人物应邀来我校发表权威演讲,宏观的东西不少,反映了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微观的诀窍也有很多,今年的规则变化就挺大的。不管你的申请想好没?写完没?最后都要把这些管事的人说的话当回事,切记!现根据内部资料将生命科学部领导的讲话摘录如下。 ...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950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基金资助经费追加后标书要怎么写?
2010-12-27 22:41
近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个单项的资助经费都将大幅度增加,如面上项目可达60-100万元,并且将研究期限延长一年。记得2000年前的面上项目只有10万元,2006年起面上项目涨到30万元。我个人觉得,10万元的确很拮据;30万元比较合适,可以干不少事;60万元作为面上项目似乎多了点, ...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6213 次阅读|1 个评论
明年基金申请,临门一脚该如何把握?
2010-12-23 12:59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在即,资助政策调整,资助经费翻番,申请者必大幅增多,竞争性也显著增强。以往经常中标者应该做好落选准备(谁不是这样呢?),没中标者就要瞅准机会一搏(你可以不一样!)。不中标的理由各不相同,中标的秘诀只有一条,那就是如同踢足球一样,必须把握好临门一脚! ...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7470 次阅读|5 个评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谈—当“新点子”不被认可
2010-12-13 08:53
我在2000年前曾涉足艾滋病研究,还写过一本书,中过一次标。尽管多年来未亲征、血刃艾滋病,但本单位的艾滋病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目前手头就有一项1800万的重大专项,也算人才济济!有感于艾滋病的凶顽及人类的束手无策,科学家们几乎穷尽了所有想得到的点子 ...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7140 次阅读|6 个评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谈—失败反思角度
热度 2 2010-12-11 08:04
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者,没有不落选的,关键是落选后要认真阅读专家反馈信,吸取经验教训,以利来年再战! 我们课题组从1998年首次中标以来,前前后后成功获得过4次资助,但也多次遭拒,反馈信记录就有3份!其中有我本人主持的,也有其他同事主持的。为了让后人从中吸取经验和获得启发, ...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19084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谈—申请成功角度
2010-12-9 07:53
2008年,我们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蒿CYP71AV1基因人工进化及青蒿素全合成酵母工程菌构建成功获得资助!以下是生命科学部微生物组寄来的 同行评议意见: 第一位评委的意见 1.青蒿素可以抗疟原虫,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项目拟将CYP71AV1基 ...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18449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04: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