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角仙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jxr

博文

《论语》自解(一)

已有 9846 次阅读 2009-9-6 20:35 |个人分类:人文社科|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论语, 自解

《论语》自解
 
摘要:《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共二十篇二万余字。
 
何氏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王”,“知道”,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章句颇多于鲁论。
 
古论出孔氏壁中,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
 
程子曰:“《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程子曰:“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关键词:书名:论语;英文名:The Analects
 
学而第一
 
原文: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1.1.The Master said,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 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t,is that not after all a pleasure?That friends should come to one from afar,is this not after all  delightful ?To remain unsoured  even though one’s merits are unrecognized by others,is that not after all what is expected of a gentleman?
 
自解:1.1.语出《论语》首篇《学而》。《论语》以“学而”开篇,足见对“学”之重视。宋代朱熹称此章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颇有见地。“学习”者必“学而时习”。唯有“学而时习”,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效果,并由此引发内心的喜悦。从远方而来之“朋”,因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切磋琢蘑,必有收获,故能令人高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一“悦”一“乐”虽有区别,但因有益于“入道”、“积德”,故能带来身心内外的谐和。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这是学问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只有孔子才能讲出这样的话。为学问而学问,就准备着一生寂寞。孔子并不是没有寂寞,而恰恰相反,孔子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寂寞,正所谓“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才体会出这个道理,可见要做到“君子”是不容易的,何况“圣人”呢?
 
小结:此句孔子告诉我们一生应该做三件事:学习,交友,修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家宝:“(学)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习)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
其实前者讲的是学习,后者讲的是实践。
 
在经济危机,大学生,研究生找工作困惑的今天,对每个人正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有现实的意义。
 
不要怨天忧人,放下架子,从实际出发,从基层做起,勤奋工作,天生我才必有用!
 
简历: 孔子 英文:Confucius ; 拼音: Kǒng zǐ;
 
姓孔,名丘,字仲尼(前551-9-28~前479-4-11),汉族,鲁国陬邑昌平乡人(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定《》 、《》,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九八八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二十一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伟大的思想。
 
注解:子——特指孔子,文圣人,The Master ;
 
曰——说,said;
 
说——悦,内心的喜悦,a pleasure;
 
乐——表现在外部身体的快乐,手舞脚蹈,delightful;
 
学——重点在学习未知的新知识,生内容,to learn;
 
习——温习,实习,演习,练习,切磋琢蘑,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t;
 
时——at due times;
 
朋——这里孔夫子所讲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并非一般的朋友,如酒肉朋友,That friends。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远方——这里并非单指距离的遥远。远是个比喻,指知己难得。既指时间远,又指距离远,afar。
 
  如刘备与关,张的三结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如刘备得卧龙,凤。如鱼得水,但得来并非容易,有时需要“三请”。
朋友:古来论交情至厚者,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俩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的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
 
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如俞伯牙与钟子期之交,一个是上大夫,一个是樵夫,相隔千里,偶然相遇,结为知音,留传下“高山流水”千古名曲,不亦乐乎?不遇知音岂不是对牛弹琴?
 
伯牙:“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势利交杯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今人说破琴。”
 
翼德欲杀董卓:“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
 
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如马克思与恩格斯之交,马克思贫,恩格斯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而且合作完成了《资本论》。马克思呕心沥血写作《资本论》花费了40年时间,在这期间他留下了浩繁的创作手稿。马克思为构建他那庞大而又深邃的劳动价值学说耗费了毕生精力,生前仅来得及正式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在马克思去世之前《资本论》其余各卷均未能问世,哪怕像手抄本之类也未曾见流传于世间。马克思去世以后,恩格斯为完成马克思的夙愿,精心整理马克思的手稿,直到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方能与读者见面,而第三卷延至1894年才得以公诸于世。从第一卷的正式出版到第三卷的公开面世,期间相距27年。《资本论》暑名仍以马克思为第一著者。
 
现实意义:马克思伟大,恩格斯更伟大,与时下为“权”、“利”而剽窃论文者相比,恩格斯确实非常非常伟大!
 
不愠——愠,音,yùn,指在内心中的怨恨,To remain unsoured。
君子——与“小人”相对,指“有德者”, a gentleman。

原文: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1.2Master Yu saidThose who in private life behave well towards their parents and elder brothers, in public life seldom show a disposition to resist the authority of their superiors. And as for such men starting a revolution, no instance of it has ever occurred. It is upon the trunk that a gentleman works. When that is firmly set up, the Way grows. And surely proper behaviour toward parents and elder brothers is the trunk of Goodness?

自解:1.2.第二句接下来是有子的话,首先讲到孝弟,是人的根本,仁孝是孔子学问的基本。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人谈孝字,“父慈子孝”是相对的,父亲对儿子付出了慈爱,儿子回过头来爱父亲就是孝。“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好,弟弟自然爱哥哥就是弟。

父母就好比两个朋友,照顾了你二十年,如今他们老了,动不得了,你回过头来照顾他,这就是“孝”。孝道的精神就在这里,假使一个人连这点感情都没有,就不行。“”就是兄弟姊妹的友爱。中国的五伦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有时侯有许多话,许多心情和苦痛,上不可以对父母讲,下不可以对妻儿讲,只有找朋友讲,所以朋友为五伦之一。朋友是一种感情的结合,这是中国文化的特殊处,这个“”就包括了对兄弟、姊妹,一直到朋友,伸展到社会的友情。

俗语云:“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是修身之本。孝是齐家之本。孝是治国之本。孝是平天下之本。

例一:晋剧《芦花》讲的故事: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丧母后,其父又娶一妻,并生了两个弟弟,继母渐渐对他不好起来。冬天做棉衣,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棉,而给闵损絮芦花。闵损冻得拉车时常掉绊绳。他父亲不了解真情,因此用鞭打他。后来,他父亲终于得知继母虐待他,一怒之下,要赶走继母。这时,闵损却连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么二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之人的赞赏。并且还对父母、昆弟极尽孝顺、友爱之情,受到了父母、乡邻的称赞。孔子也说:“孝哉闵子蹇!人不间于父母昆弟之言”(《先进》)

闵损和颜渊并列德行第一,排十二哲之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闵损同志堪称孝弟的楷模。

例二: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南宋高宗赵构(公元11071187年),害怕迎回父亲宋徽宗赵佶、哥哥宋钦宗赵桓,宠信奸相秦烩的卖国奸计,一天连下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解除了岳飞的兵权,以秦桧创造发明的“莫须有”的罪名下令处死岳飞父子。使收复中原的计划成为泡影。

赵构同志正是不孝不弟的反面教材。

例三:岳飞事母至孝,母病,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亡,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

小结:此句有子告诉我们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内容: 孝弟是根本

儒家分:圣人®亚圣®四配®十二哲®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

旅游:平遥城墙

平遥城墙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1988年,平遥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包括平遥城墙在内的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简介:平遥史称“古陶”。春秋时置中都于此,汉置京陵县并筑京陵城。北魏始名平遥并筑城池。明洪武三年(1370)重筑时外壁砌砖。平遥城墙马面多,造型美观,防御设施齐备,为中国历代筑城之仅有,并以筑城手法古拙、工料精良堪称于世,是研究中国古代筑城之制的珍贵资料。 历史沿革:平遥城的始建时间至少可追溯至周宣王时期,相传为当时的重臣尹吉甫驻军时所筑。现存城墙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西周旧城的基础上大规模重修的,此后又经过数十次修补,但仍总体保持了明代初期的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置的珍贵实物资料之一。城内街道纵横,格局井然有序,清代晚期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影响颇大。

建筑特色:平遥城池呈方形,城墙周长 6163 米。南城墙随中都河蜿蜒而建,其余三面皆直线相围。城墙高 810米,底厚 812米,顶厚36米。墙身素土夯筑,分层铺设稻草为拉筋,外壁城砖白灰包砌,顶部青砖铺墁,内向设泻水渠道。环城墙辟城门 6道,东西各二,有上下门之分;南北各一。各门交错设置,门外筑瓮城,内外皆用条石铺墁,门洞上原建城楼各一。城墙四角设平台,原各建角楼一座,现城门楼角楼失存。城墙东南隅建有魁星楼和文昌阁,亦俱废。东墙城门上尚存尹吉甫点将台。城墙内侧筑马道。城墙外壁分段筑马面 71 堵,上建敌楼各一,中架木板,外设箭孔。城墙上设女墙高 0.6米,堞口高 2米。

平遥城依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修建,风格古朴,重视防御,工艺和用料均以精良著称。城池平面呈方形,南侧城墙沿中都河而建,故略显蜿蜒。城墙高12米左右,平均宽3.5米,周长6.4公里。墙外有护城河,宽度和深度均为4米。墙体内为土筑,外用白灰包砌,顶部用青砖铺墁,内侧设马道和内向排水渠道。墙上有6座城门及门楼,四角各筑1座角楼,每隔50米便筑料敌楼1座,共有72座,垛口共3000多个,据说是按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来设计的。不过除了城门和垛口,其余已大都残坏。六座城门中,南北各有一座,东西分别有两座,东西门外均筑有附属的瓮城,形如乌龟的头尾和四足,并且城内街道布局亦颇似龟背纹络,故有“龟城”之称。

平遥城墙的东南角和东门,分别有文昌阁(现已不存)、魁星楼和尹吉甫点将台等建筑。南门部分墙段曾在2004年倒塌,2005年已获重修。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墙体都保存较好,与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等并列为中国现存最好的四座古城墙。

景点介绍:平遥城内现存建筑有:金建文庙大成殿,元建明修清虚观,明建清修市楼,明建清修城隍庙,还有明清票号、钱庄、当铺、布庄、烟店、商号及民宅等,与城墙相互衬托,古城风貌依然可见。

瓮城:建在城门外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武经总要前集·守城》记载:“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平遥古城的瓮城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夹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翁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城楼: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10.04米。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角楼:建于城墙四角上的楼橹,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角楼分别指西北角的“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

点将台:位于上东门和下东门之间城墙顶上,现为砖砌高台。相传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后,派大将尹吉甫率兵北伐猃狁,连战连捷,后奉命屯兵今之平遥,增筑城墙,并在此训练士卒,点将练武。明代中叶,人们为纪念尹吉甫功绩,在尹曾点将阅兵的地方修筑了高真庙。明清维修城墙时一并将“高真庙”连成一体,是城顶宽阔的高台,登高远眺,心旷神怡,诗曰:“层台百尺县城连,吉甫勋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战垒,龙旗怯意出车年”。

护城河:即围绕在城下的濠沟。远古人类为了防御外敌侵扰,在聚落四周掘堑挖濠,随之形成的带状高地,使人们受到修筑墙垣的启示。城濠的产生则可视为最初夯筑城垣时,就地取土的结果。濠内积水而成池,成河,成了难以逾越的一道防线,“惟城围民,惟池围城”,“池”是“城”的屏障,故常以“护城河”称。吊桥是横跨在护城濠上的木板桥,桥面向外的一端结有绳索,通过滑轮、绞盘可随时将桥面吊起,以断来路。

孔门十哲:根据《论语》「从我于陈蔡间」一章中的弟子而名,计为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十二哲配祀于大成殿内,位于殿内东西两端,每端各6位:

东面为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子有)

西面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朱熹(元晦)。

简历: 姓有,名若,字子有。(前518年—?),鲁国人,他对孔子的思想学说理解较深,《论语》中,所有记事记言,只有孔子弟子曾参和有若被尊为“子”。可见,有若曾受到特别的尊重。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他刻苦学习孔子的思想,发扬“学而不厌”的精神,以火烙手,以防瞌睡,日夜攻读。对孔子的思想做出了符合原意的解释和理解,根据孔子关于在上位的人能用浓厚感情对待亲族、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的教导,成为有道德孝悌的人,不会犯上做乱,孝悌是人修养的根本,孝悌是“仁”之本。因而主张以“礼”为准绳,以“和”为原则处理事情。他认为人要守信义,一切盟约符合“仁”、“礼”都要兑现。他主张治理国家要“无为而治”的思想。他的孝悌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若为人的易笃行,是孔子晚年的晚年弟子。他强记好古,在与鲁哀公论政时,提出“百姓富足了,国君怎么会不够?百姓贫穷,用度不够,国君又怎么会够”的“贵民”观点。他还提出“善事父母和兄长是仁的根本”,“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等主张。丰富了儒家的学说。

现实意义:关于计划生育的建议,毛泽东时代(1949-1976)提倡“多生多育”政策,这在当时是正确的方针,因为中国长期战乱,缺乏劳动力,需要增加人口。但马寅初(1882-1982)在五十年代就看出了“多生多育”弊端,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的经济理论。邓小平时代(1977-1996提倡“只生一个好”政策,这在当时是正确的方针。因为矫枉必须过正。但现在的独生子女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没有了兄弟关系;姊妹关系;叔侄关系;舅甥等关系,人伦缺失。长期下去会引起人口负增长。弟关系会只剩下孝,而没有弟这种关系了。不结婚、不要孩子是贪图享受,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坚决不可取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据人口增长的特征值计算:平均一对夫妇生二个孩子是零增长;小于二个孩子是负增长;大于二个孩子是正增长。所以应该:“提倡结婚、生二个,男女平等;杜绝生三个;反对不结婚、不要孩子。不分民族,不分地区,不分城市与农村,一视同仁”。

为何需要调整现行计划生育政策?

从人口发展规律来看,既要避免过高增长,也要避免负增长。特别是当妇女总和生育率长期明显低于妇女生育更替水平的时候,就会导致少儿人口、青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持续下降,以及随后总人口规模的持续下降。

  事实上,我国少儿人口首先出现了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趋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少子化”。在1995年前后我国0-14岁少儿人口绝对数达到了最高峰,大约为3.34亿人,而后便持续下降,2008年的时候减少到2.52亿人,比1995年减少了24.6%,占总人口比例的19.0%。这与印度的情况正好相反,根据联合国人口署提供的数据,从1990年起印度0-14岁少儿人口就已经超过中国,在2010年达到3.74亿人,高出中国近50%,这意味着15年之后,15-30岁青年人口比重比中国高出近50%。这就需要及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提高妇女生育率,扭转少儿人口大幅度下降趋势。

  我国的15-59岁劳动人口大约在2015-2020年之间也会达到最高峰,大约9.23亿人,而后开始持续下降。最迟在2025年印度的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会超过中国;到2050年,中国的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大约要比印度少2.44亿人。

进入21世纪,我国在人口问题方面同时出现两个新的发展挑战:一个是加速的“少子化”,即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过快下降,明显低于正常的人口生育更替水平。第二个是加速的老龄化。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6.7%2050年将进一步上升到31.1%,大大高于届时的世界平均水平(2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我国人口政策的目标是防止人口增长过快,可以说我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这个目标。因此我们称“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属于第一代人口政策,也花了一代人的时间。从现在起开始实行第二代人口政策,即“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其政策目标是防止人口严重老化和少子化。现在看来能否实现这个目标依然是未知数,它取决于我们对未来人口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机会窗口。由于1980年以来的人口政策还有很大的惯性,还有被继续“锁定”的可能,调整起来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从长期成本和收益角度来看,早调整早主动,晚调整晚主动,不调整则被动。

注解:有子——有若,孔子学生。

——A man in private life behave well towards their parents.

——tì,, A man in private life behave well towards their elder brothers.

——xiǎn,少, seldom

——善,是孔子的一种最高道德的名称, Goodness

未之有也——No instance of it has ever occurred.

——孝弟也,the trunk

——学习的方法,办事成功的途,通向事业成功的道路,the Way

——欤。

 
原文: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1.3.The Master said: “Clever talk and a pretentious manner”are  seldom found in the Good.
 
自解:1.3.这句孔子讲,做学问的态度,做人的态度,做事的态度。什么是“巧言”?现在的话是会吹、会盖。孔子说有些人很会盖,讲仁讲义比任何人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却不脚踏实地。“令色”是态度上好象很仁义,但是假的,这些与学问都不相干。“鲜矣仁”即很少真能做到“仁”这个学问的境界,因为那是假的。我们从电视中就看得到,那个小丑表演的角色,动作一出来,就表示“巧言令色”。
 
“花言巧语的人不是好人。”
 
诈骗犯都是“巧言令色”的人。阴谋家,两面派的人都是“巧言令色”的人。
 
毛泽东:“科学家是老实人。”
 
 
注解:巧言令色——朱注云:“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言——花言巧语,Clever talk 。
 
令色——伪善的面貌,a pretentious manner。
 
原文: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1.4.Master Tseng said:“Every day ,I  repeatedly examine myself on these three points: in acting on behalf of others , have I always been loyal to their interests? In intercourse with my friends, have I always been true to my word ? Have I failed to repeat the precepts that have been handed down to me? ”
自解:1.4.曾子修身,每天都要多次照镜子,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内省三件事:替别人办事是否忠实?与朋友交是否言而有信?讲了话都兑现?都做得到?老师传我如何去做人做事的学业,我真正去实践了没有?习了吗? 
现实意义:曾子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文圣人(仁的代表。):孔丘,主要讲一个“仁”。亚圣:孟柯,主要讲一个“义”,著《孟子》。
 
武圣人(义的典范):姓关,名羽,字云长(160—220),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汉族。兵器:青龙偃月刀。身长九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被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演义赞诗: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
 
桃园一日兄和弟,豆千秋帝与王。
 
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三国演义》对其评价:
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后人悼念诗歌:《关羽》
 
品三国见关云长,读罢掩卷泪沾裳。
 
五关六将寻兄义,大水七军克敌强。
 
汉相议迁离许地,吴将偷渡向襄阳;
 
搏虎一世轻犬死,函中首级犹自狂!
 
旅游:解州城西的关帝庙
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有五六处: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等等。而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关羽的故里——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城西的关帝庙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一座全国最大关帝庙。庙内楼台殿阁共达三百余间,为游览胜地之一。堪称天下第一关庙。
 
戏剧:在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国戏”热,许多著名的剧种都有相当数量的“三国戏”和“关公戏”。以京剧为例,148出“三国戏”,单独写关公的戏就有20出。再以关羽家乡运城的蒲州梆子为例,“三国戏”有记载的88出,其中“关公戏”就有十八出。在舞台上,关公的形象都是完美的英雄,面如重枣,长髯飘拂,威武气概。即使是在《走麦城》里,他也照样英雄本色有增无减。
 
海外: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Davidk Jordan(汉名焦大卫)先生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位美国学者的话是颇有见地的。
 
美国的“龙岗总会”是一个以拜关公为祖的民间组织,各地分会有140多个,遍布华人居住的世界各地。
 
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前些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庙,据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庙。
 
东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最盛者当数泰国
 
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祗妈祖。
 
在香港,警察崇拜关帝的习惯是源于1930年代的油麻地警署某位华探长,其后扩展至各个纪律部队,如消防、海关等。他们同样地推崇、尊敬关羽,称他为“关二哥”、“关公”、“关帝”、“关二爷”等,关公是会保卫尽忠尽义之人。香港许多商店都供奉关羽,希望能保佑店铺。而香港也建有不少的祠庙供奉关羽,香港荷李活道的文武庙就十分有名。
 
精神: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仰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四配: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
 
颜渊﹑子思居东,曾参﹑孟轲居西,通称四配。
 
颜回理《周易》;曾参著《大学》;子思著《中庸》;孟轲著《孟子》。
 
简历: 姓,名参,字子舆(前505~前436),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著述有《大学》、《孝经》。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注解:子——参,孔子学生。
 
三省——“省”,音,xǐng,自我检查,反省,内省, examine myself。 “三”表示多次的意思, repeatedly;
 
信——诚也, been true to my word;
 
传——音,chuán,动词作名词用,老师的传授, the precepts that have been handed down to me; 
习——这“习”字和“学而时习之”的“习”一样,包括温习、实习、演习,复习而言,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t。
前面四句,孔子,有子,子都是讲个人的修养,讲学问的内涵,以下讲学问的外用。
 
原文: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1.5.The Master said:“A country of a thousand war-chariots cannot be administered unless the ruler attends strictly to business,punctually observes his promises,is economical in expenditure,shows affection towards his subjects in general,and uses the labour of the peasantry only at the proper times of year.”
 
自解:1.5.孔子这一句讲治国之道:领导要尽职尽责,说话算数,取信于民,节约开支,保护环境,爱护百姓,使人民按照节气耕作,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商人经商要符合节令,才能有最佳收获。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五千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注解:道——导,领导,治理,to administer;
 
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战车。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国家的强弱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衡量。A country of a thousand war-chariots;
 
敬事——“敬”字表示工作态度,常和“事”字连用。即对一件事认真做为“敬事”, strictly to business;
 
爱人——爱护百姓,shows affection towards his subjects in general;
 
使民以时——古代以农业为主,“使民以时”卽 “不违农时”, uses the labour of the peasantry only at the proper times of year。
原文: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1.6.The Master said:“A young man’s duty is to behave well to his parents at home and to his elders abroad,to be cautious in giving promises and punctual in keeping them,to have kindly feeling towards everyone,but seek the intimacy of the Good. If,when all that is done,he has any energy to spare,then let him study the polite arts.”
 
自解:1.6.孔子这一句讲修身的实践:青年学生,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出门要兄弟友爱,谦虚交友;谨慎做事,诚信处人,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应该言而有信;有伟大的胸襟,博爱大众,亲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做朋友;躬行实践,量力而行,充分利用时间,根据自己的志向、兴趣、专业,不断补充、学习文化知识。
 
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毛泽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注解:弟子——年纪幼小的人,学生,A young man。
 
谨——谨慎做事,名联:“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to be cautious in giving promises。
 
仁——“仁”卽“仁人”,the Good。
 
 
原文: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1.7.Tzu-hsia said,“A man who Treats his betters as betters,Wears an air of respect,Who into serving father and mother Knows how to put his whole strength,Who in the service of his prince will lay down his life,Who in intercourse with friends is true to his word—others may say of him that he still lacks education,but I for my part should certainly call him an educated man.”
 
自解:1.7.子夏此句讲了学问的内涵,及外用到齐家的实践:外表美,心灵美都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生活,但更要重视心灵美。选对象,应该把品德好放在第一位,容貌美放在第二位;夫妻生活应该贤贤易色,举案齐眉,白头到老;处人要亲君子,远小人,多和贤德的人接近,远离巧言令色之人。在家能尽心竭力地爱家庭,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同志,对国家,要放弃自我的私心,所谓许身为国,对朋友诚实守信。能够做到这样,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做学问并不是死读书!
 
毛泽东:“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如:《亮剑》中的李云龙,虽然没有上过学,你能说他不懂军事这门学问吗?如:《大染房》中的陈寿亭,虽然没有上过学,你能说他不懂印染业这门学问吗?如共和国的贺龙元帅;三国中的五虎上将张飞,虽然没有上过学,你能说他们不懂军事吗?
 
现实意义:应该多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
 
注解:子夏——孔子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前507—?)。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以文学著称,“孔门十哲”之一。
 
贤贤易色——亲君子,远小人,多和贤德的人接近,远离巧言令色之人,Treats his betters as betters,Wears an air of respect。
 
致——豁出生命,lay down his life。
 
 
原文: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1.8.The Master said:“If a gentleman is frivolous,he will  lose  the respect of his inferiors and lack firm ground upon which to build up his education. First and foremost he must learn to be faithful to his superiors, to keep promises,to refuse the friendship of all who are not like him. And if he finds he has made a mistake,then he must not be afraid of admitting the fact and amending his ways.”
 
自解:1.8孔子这句讲做学问的态度:做学问的人要自重,自尊,自信,一个人没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视自己,不自尊,“学则不固”,这个学问是不稳固的,这个知识就对你没有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来。做学问不能轻浮,必须威重,如果没有自信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处人、做事,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核心。君子不仅要自重,同时要尊重别人,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世界上的人,聪明智慧大约差不多,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朱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现实意义:做学问不能轻浮,造假,追名逐利。要严已律己,宽已待人。树立自信心,干一行,爱一行,学好自己的专业,掌握本领,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鲁迅先生《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一文不仅在旧中国有重要意义,更有现实意义。
 
原文: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乎矣。”
 
译文:1.9.Master Tseng said:“When proper respect towards the dead is shown at the End and continued after they are far away the moral force of a people has reached its highest point.”
 
自解:1.9.曾子这句讲不仅要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对已故的人和古人也要正确评价和处理好。对于家庭要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既不要铺张浪费,又要尽力办理好,对远代祖先要追念;对于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如国家领导人、科学家等各阶层的人要正确评价他们的一生,开追悼会;要对革命烈士,古代圣人,有突出贡献的人,经常纪念他们,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有理想、有道德,勤奋工作。
 
注解:慎终——谨慎、正确地评价一个人的一生。
 
追远——对有贡献、有功德的人要祭祀尽其敬,怀念他们。
 
现实意义:人民英雄纪念碑,清明节恢复为法定假日。都是慎终,追远的具体表现。慎终,追远是涉及千家万户,每一个人的大事。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五千年的历史。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7年12月14日第二次修订)第二条和第六条的规定,清明节,全体公民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2009年4月4日清明节恰逢公休日星期六,被调至4月6日(星期一),从而形成4月4日至6日放假3天的小长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介子推精神
介子推“舍身赴义”的洁芳善行,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介子推不言禄的行为也是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体现,正因为如此,黄庭坚赞叹道“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宋黄庭坚《清明》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的割股食君的牺牲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淳厚尚俭、信实礼让的传统美德的体现;从更深层次上看,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晋献公嬖骊姬,杀申生,昏于家,乱于国,而重耳则成为振兴晋国的希望。介子推的行为是他笃信爱晋国须爱重耳的自然表露。也许,正是这种对祖国的挚爱,才是人民永远怀念介子推的根本原因。
 
旅游:绵山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国霸主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千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兔桥、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依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华夏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
 
目前已经形成龙头寺、龙嵴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栖贤谷、介公岭、水涛沟、古藤谷等十四个景区,全部游览一般需要3到5日。
 
绵山毗邻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与灵石王家大院、资寿寺联为一体;同时又是介休市区玄神楼、后土庙景区、张壁古堡、洪山源神泉及古陶瓷遗址、弘济寺景区的“龙头”,起着重要的影响辐射作用。
 
原文: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问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1.10.Tzu-Ch’in said to Tzu-kung,“When our Master arrives in a fresh country he always manages to find out about its policy . Does he do this by asking questions, or do people tell him of their own accord?”Tzu-kung said, “Our Master gets things by being cordial,frank,courteous,temperate,deferential. That is our Master’s way of enquiring—a very different matter certainly,from the way in which enquiries are generally made.”
 
自解:1.10.有一天子禽问子贡:“喂!师兄!我问你,我们这位老师,到了每个国家,都要打听人家的政事,他是想官做?还是想提供给人家治国的策略呢?”子贡答的很妙!他说:“我们的老师是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的。老弟,夫子不是像你们这一般思想,对于一件事情总把人家推开,自己抢过来干的。即使你认为老师是为了官做,也恐怕与一般人求官、求职、求功名的方法和路线两样吧?”
 
俗语云:“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俗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贡曰:“夫子求职,求之有道。”
 
现实意义: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今天,求职,挣钱要取之有道,求之有道。下苦功,学到真本领,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温、良、恭、俭、让。描写了孔子的风度、性格及他的修养。做人,做事要在这五个字上下功夫。
 
温、良、恭、俭、让。五字串通五经,《礼记》中《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简历: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前520—前456)。卫国人,以言语科之优异著称,“孔门十哲”之一。
 
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了三年,一共守了六年。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注解:子禽——陈亢(kàng),孔子学生。姓陈,名亢,字子禽,(前511—?)春秋末年陈国人。
 
子贡——端木赐,孔子学生。
 
夫子——特指孔子。
 
其诸——“其诸”是齐鲁间语。表示不肯定的语气。意为或者,恐怕,大概。
 
原文: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1.11.The Master said:“While a man’s father is alive,you can only see his intentions;it is when his father dies that you discover whether or not  he is capable of carrying them out. If  for the whole three years of mourning  he manages to carry on the household exactly as in his father’s day,then he is a good son indeed.”
 
自解:1.11.此句孔子把“孝”讲的更具体,更明白:当父母在面前的时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面前,背着父母的时候,乃至于父母死了,都要言行一致,诚诚恳恳,非常老实,说不接受就是不接受;如果做好人,就要做到底,即使父母死了,也长期无改于父之道,说得到做得到,经过三年这么久的时间,感情没有淡薄,言行一致,一贯做法,这就是孝子。
 
对父母,对长辈,对老师,长期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就是孝。
 
毛泽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而不做坏事。”
 
注解:其——指儿子, the son。
 
志——意志,思想,态度。
 
行——音xìng,行为,行动,做法。
 
三年——表示一种很长的期间。
 
道——表示善的,好的东西,优良传统。
 
原文: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1.12.Master Yu said,“In the usages of ritual it is  harmony  that is prized;the Way of the Former Kings from this got its beauty. Both small matters and  great depend upon it. If things go amiss,he who knows the harmony will be able to attune them. But if harmony itself is not modulated by ritual,things will still go amiss.”
 

自解:有若认为: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人与人之间要礼,事与事之间要礼,而礼的作用,就是调整均衡,中和各种矛盾。古代圣明君主的治国方法,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若一味追求和谐,不以礼来加以调制,也就不可能行得通。在此,有若既强调礼的运用要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而要以礼节制之。这与孔子的中和理念是一致的。经儒家的倡导,“和”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成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追求和处世原则。使用礼要注意时间、地点、对象适当。

 
《礼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初期包罗万象的著作,包括了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卫生、医学等各方面的行为。
 
注解: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先生《论语疏证》说:“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说文云:‘龢,调也。’‘盉,调味也。’乐调谓之龢,味调谓之盉,事之调适者谓之和,其义一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
 
 原文: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1.13.Master Yu said,
 
“In your promises cleave to what is right,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fulfil  your word.
 
In your obeisances cleave to ritual,
 
And you will keep dishonour at bay.
 
Marry one who has not betrayed her own kin,
 
And you may safely present her to your Ancestors.”
 
自解:此句有子仍然讲做学问的态度,阐明了信与义,恭与礼的关系:信是结果,义是原因和目的,为什么要守信呢?因为义。信与义两者一致,才可一诺千金。恭是结果,礼是原因和目的。恭与礼一致,就不会招来无谓的耻辱。
 
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兑现;符合“礼”的恭敬才不至于带来羞辱;依靠得力的人,可靠的人,才可以成就事业。
 
由“温、良、恭、俭、让”五字升华到“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现实意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当务之急是学康熙同志,请傅山同志进京:

1.减少官员之数量,实现真正的教授、教师治校。

.立刻叫停扩招(本科生、研究生),办好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实现真正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3.英语四、六级考试,要与高校外语教学立刻脱离,不要干扰正常的高校教学秩序。

注解:信——约信也。
 
义——①义者事之宜也,恰倒好处;②侠义。
 
复——践言也。
 
恭——致敬也。
 
礼——节文也,礼之用,和为贵。
 
远——音,yuàn,使之远离,避免的意思。
 
因——犹依也。依靠,凭借。
 
亲——得力的人,可靠的人。
 
宗——犹主也。即立起来,成就事业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不可误解为任人唯亲。另有人理解为,有了爱人不忘爹娘的人,是值得跟随的人。
 
义的典范 姓傅,名山,字青竹,后改青主,(1607-1684),阳曲人(现山西省太原市)。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
 
明末清初之际,地处山西腹地的太原府阳曲县,出了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人物。他的事迹生平,不见于正史记载,甚至连专门记载地方历史陈迹的县志、府志,也只见廖廖数语。然而他的声誉和影响却是相当之大,相当之深,毫不夸张地说,在太原地区乃至三晋大地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颇受人民群众拥戴。在整个山西乃至于全国也称得上声名遐迩,彪柄于后。他就是明清之际的志士仁人傅山——傅青主。
 
 傅山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先祖连续七八代有治诸子或《左传》、《汉书》,卓然成家者。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傅山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闻强记,读书数遍,即能背诵。15岁补博士弟子员,2O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指导和教诲,是袁氏颇为青睐的弟子之一。
 
清初,为了笼络人心,泯除亡明遗老们的反清意识,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在清政府日益巩固的康熙十七年(1678)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朕将亲试录用”。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推荐傅山应博学宏词试。傅山称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强行将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清廷宰相冯溥并一干满汉大员隆重礼遇,多次拜望诱劝,傅山靠坐床头淡然处之。他既以病而拒绝参加考试,又在皇帝思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仍不叩头谢恩。康熙皇帝面对傅山如此之举并不恼怒,反而表示要“优礼处士”,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傅山由京返并后,地方诸官闻讯都去拜望,并以内阁中书称呼。对此,傅山低头闭目不语不应,泰然处之。阳曲知县戴氏奉命在他家门首悬挂“凤阁蒲轮”的额匾,傅山凛然拒绝,毫不客气。他仍自称为民,避居乡间,同官府若水火,表现了自己“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和气节。
 
在学术和学术思想上,傅山的学问文章,都追踪当时的进步思潮,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时,他的思想带有强烈的进步倾向,不重视当时学者重理学的倾向。他赞扬具有革命新精神,被明朝统治者视作洪水猛兽的李贽学术思想和刘辰翁杨慎、钟星等节高和寡之士的文风。对明末的政治腐败,官场龌龊,是有清醒的认识。清军入关明王朝灭亡后,傅山一反清初一般学者以经学为中心的研究范围,而是独辟研究子学的途径,冲破宋明以来重理的羁绊,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成为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鼻祖。至于傅山的诗赋,则是继承了屈原、杜甫以来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主张诗文应该“生于气节”,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为衡量标准。傅山一生著述颇丰,可惜所著宏论,大都散失,只存书名和篇名,留存于世的仅《霜红龛集》和《两汉人名韵》两部。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画征录》就说:“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他的字画均渗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
 
傅山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他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术,而尤以妇科为最。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傅山极重医德,对待病人不讲贫富,一视同仁,在相同情况下,则优先贫人。对于那些前来求医的阔佬或名声不好的官吏,则婉词谢绝。对此他解释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
 
傅山作为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一生中处处表现了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他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和气节,毫不愧对“志士仁人”的评价。
 
传世医书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傅青主女科》,更是清代主要传世之妇产科专著。一说《傅青主女科》节自陈士铎《辨证录》等医书,系托名著作。但从其遗墨《医学手稿》,可知即《傅青主女科》“调经”部分。另著有《大小诸症方论》(1673年),据顾炎武序(1673年)称“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一卷、《小儿科》一卷、《男科杂症》一卷”,可见以上医书确为傅氏所著。
 
傅山的书法成就: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是有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宁可写得丑些甚或粗头乱服,也不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寻求内在的美;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能有轻佻浮滑,自然潇疏之趣,远胜品性轻浮之相;宁信笔直书、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
 
傅山与佛教:佛典繁富,佛理精微。傅山博涉佛学,颇有所得。傅山指出:“实相生三世,光明满一床。即于华藏界,取到酒杯旁,此处非君境,风流闻戒香。”三世指佛家所说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这三世均为实相所生,三世都是实相,无非是实相发展变化的时间序列,并非三世皆空。《华严经》讲法界,以“酒杯旁”这一现实存在开讲,就是从实相说起,如果没有实相,就谈不到非实相。傅山认为一切皆非实相的境界,“此处非君界”,所谓好的戒律就是从实相中生发出来的。按傅山的意思,就是要超越非实相。他说“究竟无我,省下圪塔(意为言说)”意谓连我也空掉,我也没有了,还有必要罗嗦辞费么?也就是说实相毕竟有,但实相不常住,它会转化为无(非实相)。心中不要执著于实相,要认识到它会转化为非实相。这里,无与有相对而言,不宜偏于一方,只认为有或只认为无。而应看到无有是辩证统一关系。
 
傅山隐晋祠:他曾作《宿云陶》诗:“雾柳霾花老眼憎,云陶稳睡拔鸡鸣;晋祠三日无吟兴,只忆观澜智勇生。”隐居期间,他吟诗作画,潜心著述,并与顾炎武、阎若璩、阎尔梅、朱彝尊等学人考证晋祠,感怀晋史。傅山待友必煮茶,故有人也将云陶洞称作茶烟洞,“石室茶烟”是晋祠内八景之一。景宜园距云陶洞数步之遥,园内“杂树交荫,希见曦影”,此地为傅山饮茶品茗处。
 
 傅山与竹叶青:傅山经常往来于汾阳,他行医道,品美酒,并从保健和养生的目的出发,对竹叶青的配方进行了研究,还与许多酒工成为好朋友。一日,傅山看酒工浸泡药材酿造竹叶青酒,有深厚中医学基础和丰富经验的他便教酒工如何浸泡,如何搭配中药材牞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酒工们按他说的方法一试,果然酿出的酒不仅味道芳醇,金黄透亮,医治经络疾病的疗效也显著提高。傅山将竹叶青的配制用药由过去的四五种改为十二种,保留了竹叶的成分,使竹叶青具有多种保健养生功效,成了今天名重天下的佳酿。
傅山-作品:1、《草书孟浩然诗》:此卷书录唐代诗人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等诗十八首。2、《右军大醉诗轴》:是傅山的代表作,诗云:“右军大醉舞蒸豪,颠倒青蓠白锦袍。满眼师宜欺老辈,遥遥何处落鸿毛。”3、《行草五律诗轴》:此轴书录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五言诗一首,释文:“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书为松初先生词伯教政。傅真山。”4、《草书立轴》:傅山这幅草书,天马行空,如此的绚丽灿烂。
 
 傅山与头脑:据说,傅山中年丧妻之后,一直未续,侍奉于母侧。其母年迈体弱,长卧病榻。为使母亲康泰颐寿,傅山便研制了以肥羊肉、莲藕、山药、黄芪、良姜、煨面、黄酒、酒糟八种药材和食物为原料的“八珍汤”,作为老人冬季进食的早点和调补品。经过一个冬季的精心调治,他的母亲百病尽消,精神焕发,从此,“八珍汤”之名不胫而走,人们称其为“名医孝母剂”,纷纷登门求此食方,时值清兵入主中原,傅山立志反清复明,遂易“八珍汤”之名为“头脑”,寓意反清复明需要用头脑。
傅山——医学宗师: 傅山在中医药史上的“大师”级地位,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辞海·医药卫生分册》在“医学人物”中,收入上自传说中的岐伯、黄帝,下至1975年去世的中医研究院副院长蒲辅周,约5000多年的中国中医药史上,共收中医中药学界重要人物71人,其中山西仅有一人,即傅山。
 
晋剧《傅山进京》:晋剧《傅山进京》把傅山放在一个封建王朝更迭的历史背景下,在表现他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的同时,着力展现了他渊博的学识和朴素的亲民思想。该剧从傅山进京开始,到重返故里结束。在有限的舞台时空里,以艺术的手法浓缩和再现了傅山最具光彩的生命乐章。既彰显了傅山刚直不阿、开一代文风之先河的传统学者风范,又刻画出康熙皇帝尊儒惜才、海纳百川的天子气度。“明亡于奴,非亡于满”是对民族劣根性的尖锐批判,也是对明清以及后人的警世名言。
 
旅游:“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原文: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1.14The Master said:“A gentleman who never goes on eating till he is satedwho does not demand comfort in his homewho is diligent in business and cautious in speechwho associates with those that possess the Way and thereby corrects his own faults-such a one may indeed be said to have a taste for learning.

自解:此句孔子说明学问的道理,并不是只读死书,而是注重现实人生中的做人处世:君子,不求物质生活的过分享受,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对一切责任、一切应该做的事,要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才可以说是好学。

注解:君子——有时指“有位之人”,有时指“有德之人”。

正——匡正,端正。

   

原文: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1.15Tzu-kung said,“‘Poor without cadgingrich without swagger.What of that?

The Master said:“Not bad. But better still,‘Pooryet delighting in the Wayrichyet a student of ritual.

Tzu-kung said,“The saying of the Songs,‘As thing cutas thing filedAs thing chiseledas thing polished refersI supposeto what you have just said?

The Master said:“Ssunow I can really begin to talk to you about the Songsfor when I allude to sayings of the pastyou see what bearing they have on what was to come after.

自解:这两句通过子贡与老师的对话,告诉我们处世做人的道理,处世做人最难处理的事,就是对待贫、富的态度,子贡是事业上的成功人士,在学问上也颇有心得,有一天多才多艺的子贡得意地问老师:“老师!人穷了,倒霉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低头;发财了,得意了,还能够对人不骄傲,怎么样?”   

孔子回答道:“可以了,但还应该进一步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安贫乐道。”

讲到这里,再看下去,知道子贡是非常佩服老师,孔子非常了不起的,所以子贡提出了一句话来说:“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切、磋、琢、磨这就是比喻教育。一个人天生下来,要接受教育,要慢慢从人生的经验中,体会过来,学问进一步,工夫就越细,越到后来,学问就越难。子贡这句话是非常佩服老师的意思,好像说:“做学问还要像雕琢玉一样地切、磋、琢、磨,我懂了!”那么孔子子贡非常欣赏,答复道:“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说:“你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可以开始研究书了,也可以开始研究《诗》了,因为你能举一反三了,真是了不起。”孔子赞美子贡能运用《诗经》作譬,表示学问道德都要提高一步看。

真正有学问的人就是以平淡的心对待人生:就是要做到真正的平凡,在任何位置上,在任何环境中,就是那么平实,那么平凡,才是对的。所以孔子告诉子贡,像你所说的那样,应该可以了,但还应该进一步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安贫乐道。

可见做学问,修养是有层次的。对于普通人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很不容易的,子贡做到了,可见子贡了不起。但若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就更不容易了,可见孔子的修养更高一层。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还是自己认为自己是贫,是富,感到与别人不一样,还存在攀比心理。“贫而乐,富而好礼。”,才真正把自己置身于普通人当中,无论是是贫,是富都不会感到与别人不一样。

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孔子:“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注解:何如——怎么样?

贫而乐——安贫乐道。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于《诗经·卫风·淇奥篇》。

赐——子贡名。

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在这里用法同“之”一样。“往”,过去的事,这里譬为已知的事;“来者”,未来的事,这里譬为未知的事。

现实意义:孔子:“告诸往而知来者。”,就是要学以致用。

孔子:“温故而知新。”

读历史如此,学《诗》如此,学习自然科学也如此。

因为我们学习的东西都是过去的,成熟的,存在的,现成的,而探索未知,创新才是目的。

原文: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1.16 The Master said:“(The good man) does not grieve that other people do not recognize his merits. His only anxiety is lest he should fail to recognize theirs.

自解:这是《学而》一篇的精神所系。与首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前后呼应。《学而》这一篇的宗旨,最后的一点,以本篇第一节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重点。这个结论的重点就是你为什么在心中怨恨?不要怕人家不了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

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患人之不己知就是知己,即只要自己了解自己就可以了。

“千古难明惟自知。”

“人贵有自知之明。”

患不知人也就是知彼,即了解对方。了解自己难,了解对方更难。

现实意义:此句是做学问的根本,用于军事,可以百战不殆;用于找工作、经商,干各项工作都是取胜的法宝。赵普:“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本章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4-253857.html

上一篇:关于“姓、名、字”——对《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的一点建议
下一篇:连续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
收藏 IP: 60.25.88.*| 热度|

3 王汉森 杨秀海 郑文达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