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转载]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叶永安:将中医治疗引入重症监护病房
2020-3-14 20:52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叶永安:将中医治疗引入重症监护病房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3月14日2版 记者:喻京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传染病专家叶永安教授,是第二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总领队,从 2月17日开始,一直工作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重症六病区,这个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82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小冰河期”与寒温学派
2020-3-14 17:05
(一)地理、气候与疫病 程杨等依据《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国灾荒史记》、《人类灾难纪典》等文献中有关疫病的史料 , 从地理学的角度定量探讨中国历史上疫病的高发期 ——明清时期疫病的时空分布规律 , 研究发现明清时期疫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 , 1840 年以后 , 疫病发生的频率和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389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第三章第四节明清时期的伤寒学门派
2020-3-14 10:59
(一)伤寒学的历史渊源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把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融理法方药为一体,从而确立了临床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体系,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东汉末年战乱频仍,该书曾一度散佚,未能广泛流传。直到晋太医令王叔和通过收集整理,将其书中伤寒部分的内容重加编次,名曰《伤寒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65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第三章第三节 金元时期医学门派及疫病学说(2)
2020-3-13 14:52
四、金元医家论湿热为病 1. 刘完素 ( 1 )湿热为病的病机多为“湿热兼化、阳热怫郁”对于湿热为病的病机,刘完素认为多是由“湿热兼化、阳热怫郁”所致。如他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明确指出“湿病本不自生,因于大热怫郁,水液不得宣通,即停滞而生水湿也。凡病湿者,多自热生,而热气尚多,以为兼证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254 次阅读|没有评论
第三章第三节 金元时期医学门派及疫病学说(1)
2020-3-13 11:49
一、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一有云: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观元好问《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与易水之学争。”金元是我国中医发展史的关键时期,所谓“河间之学”是指金元四大家第一人刘河间所分立的门户;而“易水”则是指由张元素而传下来的李东垣一派。 据《四库全书总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660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建安二十二年,一个文学偶像群体的团灭
2020-3-13 11:36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 217年。这一年, 与随后到来的波澜壮阔的三国时期相比,显得波澜不惊,毫不起眼。但历史有意思的地方往往就在于, 一些极微小事情的“蝴蝶效应”,却常常能影响历史的进程。正如一则笑话调侃得那样,当年崇祯皇帝为了节省开支,下令精简驿站,大幅裁员。很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8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第三章第二节 宋代医学及疫病研究(2)
2020-3-12 17:30
三、 “伤寒补亡”的求实风格 1. “伤寒补亡”的形成原因 ( 1 )临 床医学的挑战:张仲景的《伤寒论》创造了理法方药的辨治体系,后世医家推崇备至,但临床应用种生搬硬套做法首先受到挑战。晋代葛洪在《 葛洪肘后备急方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63 年版 )中指出, “伤寒有数种”,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8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叶胜龙:重视中晚期肝癌的降期转化治疗
2020-3-11 20:44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其中8 5 %~ 90 %为肝细胞癌( HCC ),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统计(通常延后 3 年), 2015 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 37 万)和死亡病例( 32 . 6 万)分别为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和第二位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 ...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227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刘清泉:如何以中医之道驭西医之术
2020-3-11 19:44
对于呼吸机我们要善于归纳它的中医属性,要把呼吸机当做人参、附子来用,并且要有意识地防止人参和附子的不良反应,最后还要能按照中医的理论把呼吸机给撤掉。 ——刘清泉 我这十几年一直在治疗重症细菌感染,感觉在早期基本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病在气分和少阳经的问题,二者应合方一起治;另外一个就是病邪伤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005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0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