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以柳宝诒为首的伏气温病学派
2020-3-20 10:28
(一)伏气学说发展简述 伏气学说最早即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也有同样的论述,明确指出四时所感外邪可潜伏于体内,延迟发病。“伏气”一词最早出现于《伤寒论·平脉法》: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72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口腔溃疡的辨证治疗及对症治疗
2020-3-20 08:13
一、辨证治疗 1.心脾积热证: 溃疡局部灼热疼痛,口干渴,心烦失眠,焦虑不安,便干尿赤,舌尖偏红,苔黄,脉数。 病机:心脾积热,循经上炎,灼伤黏膜 治法:清心泻脾,导热下行 推荐方药:导赤散合泻黄散 (《小儿药证直诀》)加减:淡竹叶、生甘草、通草、生地黄、藿香、栀子、防风、生石膏(先煎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42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柯兄回忆录第十章“母爱如天”
2020-3-20 07:48
前几天,柯兄发过来他的回忆录《冷暖人生》( 25万字)初稿,要我提提意见。拜读之后,我挑选了“第十章母爱如天”转载于此,兼以祭奠我的母亲。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曾经有恩于人,但对自己的母亲却往往都是愧对,永远都难以回报。柯兄如此,我也是如此。看完柯兄写的这一章,惭愧自己成天舞文弄墨却没有如柯兄这般为 ...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264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星言星语与星月(121):疫情之后
2020-3-18 20:5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 下午,彭雁忠主任发来13年前的照片(2007年日本京都亚太肝病年会),附此 16 17 18 19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15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我国古代的防疫抗疫思想
2020-3-18 20:00
疫疾无情地摧残着中华民族,而我们的民族却一次又一次地抗击战胜了疫病。正直的知识分子在抗击疫病的过程中,精通医道,体察民情,积极寻找遏制治疗疫病的方法,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民族的繁衍和兴旺,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疫病肆虐和残害人民生命的过程,也是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作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我国古代许 ...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43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童光东 夏章: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湿热疫”及一点看法
2020-3-18 09:11
一、关于新冠肺炎病名与病因病机属性 (一)新冠肺炎属 “瘟疫” 新冠肺炎 “发病迅速,传染性极强”,无论患者男女老幼,临床表现均比较相似,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言:“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其病因,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571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乔迪·泰利(Jodie Tyley):鼠疫——史上最可怕的瘟疫
2020-3-17 11:23
本文节选自《万物》 2019年10月号 人类历史上曾有多次瘟疫流行,但其中最可怕莫过于中世纪的腺鼠疫,它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 ——“黑死病”。科学家现在认为,这场瘟疫的致病菌最初来自14世纪30年代的中国,很有可能是通过家鼠身上的跳蚤传播的。这些鼠蚤随着它们的宿主在1347年搭乘商船抵达了欧洲。黑死病导致数 ...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395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葫芦娃:中国百年抗疫极简史
热度 1 2020-3-17 08:13
1957年初夏,伟人到上海视察。 在中苏友好大厦,接见了上海医学院的教授,中国流行病学的奠基人苏德隆。伟人问了苏德隆一个问题: “三年能否消灭血吸虫病?” 解放前,青浦任屯村,因血吸虫病,全村 97户绝户,28户全家只活下一人。村里一户鲁姓农民,2年间摆了13张灵台。活下来的的村民,挺着像篮球一样的大肚 ...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285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转载]清朝的疫情治理手段
2020-3-17 07:37
就几十年来看,疫情似乎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少了,从之前的非典、埃博拉等等,到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的远远不及古代频繁,这要归结于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能够有效控制住疫情的传播的同时,还能尽最大可能降低死亡率。 但相比现在而言,古代的医学水平远远不及当代,而疫情作为一直以来贯穿于人们生活 ...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2677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5 0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