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计量学的信仰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nfa

博文

关于我国期刊评价的一些思考 精选

已有 6621 次阅读 2009-6-20 00:0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快毕业的时候,参与了导师的期刊评价项目,负责数据收集和处理这一部分。至此,我负责或者参与了所有的评价项目,包括大学评价、研究生评价、世界大学评价以及期刊评价。但是说实话,我最有成就感的是世界大学评价,因为里面包含了不少我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期刊评价,它也是和科学计量学结合非常紧密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自己也比较感兴趣,并对它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具体如下:
     (1)期刊评价指标——固步自封
       期刊评价的指标其实不是很多,比如发文、被引、平均被引、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二次文献转摘情况、WEB下载率,即年指标,半衰期以及现在时髦的h指数及其一系列家族成员。我们可以发现期刊评价似乎很简单,这么多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一直是在实践,对于新指标的探索仍然非常乏力。那么哪些新的指标可以引入呢?我觉得h指数可以考虑,但是它自身的毛病不少。另外还有就是高被引论文数量以及高被引论文占有率、热门论文,这些指标非常好,真正代表了一个期刊的水平。试想一个期刊的论文总是被广泛引用(高被引论文多)或者发表了许多时效性很强的高质量文章(热门论文),那它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期刊,有积淀(高引用论文需要时间积累)也能引领学术潮流(热门论文)。所以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些指标做一些尝试呢?我想应该效果很好,虽然结果可能出乎我们的意料。
      (2)期刊评价与学者评价——一团雾水
       期刊只是一个载体,它的质量和个人论文的质量几乎没什么关系,所以有些学者非常可笑,经常宣称自己某年发表了一篇影响因子为10的论文,如果懂行的话,觉得简直是荒唐,把期刊的指标和论文的指标混为一谈。但是在可笑之余,难免觉得当前整个评价的可悲,正是我们国家很多机构采用期刊来评价论文进而评价学者,所以导致了期刊评价和学者评价的畸形关系。如果不改变对作者的评价方式,仍然完全依附在期刊评价的上,那么就属于执迷不悟。本人也做了一些尝试,将期刊质量和论文质量以及论文数量结合起来评价作者的科研产出质量,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迪(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见发表在scientometrics,77(2)的论文)。
     (3)核心期刊——一个被宠坏的孩子
       现在我国的学术期刊非常多,在当前既成评价环境下,不少期刊需要一些“名份”,比如核心期刊,现在,一个核心期刊的名份是多么的重要。一旦有了这个光环,很多好孩子就变坏了,说话也有底气了,有时还耍耍小脾气,不得了了。那么,是谁把“核心期刊”这个本来单纯的小孩带坏的?政府的教唆?学校管理者的纵容?学者的无奈与趋之若鹜?根本性的是什么?我看是各级管理者,简单粗暴而不思改变的使用一些方式来管理有着丰富多彩内涵的科学研究,那能好的了吗?但是,现在已经是既成事实,核心期刊(或者学会认定期刊等)已经深入人心,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也许我悲观了点。
      那么,我们现在怎么做呢?我觉得一是改进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入更加体现期刊质量的指标;二是加大宣传,改变期刊评价和学者评价直接挂钩的这样的误解,并且从政策性的高度来化解这种误解。期刊评价就像一个病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还不能动大手术,那么就给它喝点药把,缓减下症状也是好的,大家说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3390-239190.html

上一篇:关于大学评价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SCI在中国:激情与迷茫
收藏 IP: .*| 热度|

9 赵星 蒋永华 曹聪 周春雷 何金华 苏金燕 贺天伟 王立 LHY26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