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清的博客天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ngjinqin 写博客我是小学生,向网友学习,建设和谐友谊乐观豁达的博客天地

博文

实事求是来谈NSFC重点项目的结题验收— 兼对韩韬博文的一点商榷

已有 7892 次阅读 2009-7-27 04:42 |个人分类:杂谈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与面上项目结题, 评审程序

     方锦清

这两天我看了韩韬所写的“谈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结题”一文,确实提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一个敏感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撰写本文之前未能全面地文献综述和调研……,也请原谅本人的不严谨态度。”我觉得:他在博文中说法确实并不符合实际,很不全面,不够实事求是,有些属于猜测,难免有些偏颇了。因此,我感到不安,在这里有必要给于澄清,多少有点“拨乱反正”吧。让我来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下,让大家了解比较真实的情况。因为我们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最近(200978)刚刚开完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验收会议,以前我也参加过评审会议兼面上项目的结题会议。所以,我想还是实事求是地把我亲身经历的情况实话实说,让大家比较客观和全面了解情况。

首先,我来讲重点项目的专家会议验收的情况。会前一个多星期通知我:“根据国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重点项目的管理规定,管理科学部定于200978上午9:00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您主持的重点项目《非线性网络的动力学复杂性研究》
(项目编号70431002)进行结题验收(会期半天)。为保证顺利完成该项目的结题验收
工作,请您于200976日前项目结题验收总结报告、项目成果汇编(代表性论文等)
一式8份准备好,于78分发给与会评议专家。您提交给会议的材料还应包括项目研究
相关成果原件一套(论文、专著、软件、专利、获奖等)。请于200976将项目
结题验收总结报告通过Email传给管理科学部一处。”随后发来验收会议日程安排。
此前,我们已经等待了半年了,我们早有思想和有关材料的准备,所以通知一来,
我们非常认真地按照这个通知要求,重新撰写了结题验收总结报告(包括工作报告
研究技术报告)、印制成册、三个ppt报告等文件的所有准备工作。

    验收会议由五位专家(包括一名组长与四名成员)组成评审组,三位学部处领导和管理项目主任等参加会议,我们项目组派三人代表参加,整个会议实际总人数12人。会议由评审组组长主持。我代表“一院二校”联合项目作了系统的结题总结报告(50分),两个合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汪小帆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狄增如教授分别报告了项目取得的主要学术研究成果(40分)。 三个报告后,我们与专家们进行了面对面答辩(半小时),具体回答了专家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后,专家组与学部领导进行闭门讨论和无记名投票,通过了验收,并一致评为“特优”项目。由评审组组长先生当场宣布结果,他特别强调大声指出:“特优”是对项目成果的最高评价了,这表明你们的重点项目已经全面圆满完成了研究计划,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和重要成果。祝贺你们!

当然,评审组组长主持前后,学部常务副主任也作了简短的讲话(如阐明评审意义和要求等)。同时,在这里我也必须提到,二年前(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部同样地组织了相同规模的专家中期评审会议,程序基本相同,当时我们项目只被评为“优”,专家们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希望和要求。我们按照这个要求,后二年我们增加并完成了新的研究内容,因此,专家们和学部都非常满意。

简单说一下,我们的主要成果表现在:整个项目的研究成果深刻地揭示了非线性网络的动力学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发现了不同类型网络拓扑结构特征以及动力学特性的若干定量关系,揭示了动态网络的群聚、传输、同步、传播、博弈等一系列过程、规律及其控制方法。整个成果具有12个创新点(这里从略)。全组出版了三部专著,主编和副主编共五部会议论文集,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研究SCI论文(一百余篇),遍及20多种国内外著名刊物,论文他引总次数超过200次;组织和参加了十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应邀为会议作了40多个会议主题报告或特邀报告,这些丰硕成果具有独创性强、理论价值高和应用潜力大.全组时培养了硕、博士毕业生38名.整个项目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的网络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通过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我真正地体会和切身感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学部是相当严格地按照重点项目管理文件的规定,认真负责地组织实施对项目的管理、督促检查和验收工作,整个程序从项目建议书、立项答辩、审批到执行整个过程(进展报告、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都是有规可循、公正、合理和客观的。多个环节都安排会议报告与答辩,每次会议都对我们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另外,我也亲身参加了基金委组织的几次面上项目与专项的专家评审兼结题会议。我除了感到评审时间比较紧张外,所有程序和做法也是合理合法和公正客观的,特别是完全尊重专家意见。至于面上项目结题,我参加的情况是,同时在评审新项目和结题项目时,把一些研究项目的评审意见、结题报告分发给专家评论,提出具体意见和等级,并没有走过场啊。结题等级的“优”是如何确定?由基金委组织人根据大家的评分进行综合平均来确定(约4.5左右),“优”表示项目完成得很不错了,但是还不是最好成绩。某项目的结题评价要根据主审专家意见和吸收别的专家意见而写出来的。

另外,我们在结题验收工作报告中,我不仅介绍了研究概况和主要创新性成果,而且分析了团队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总结了经验与教训。确实,后者在这次会议上也受到了一致的赞扬。

我们团队表现出四个特点:第一,老中青相结合,队伍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力并发挥了骨干作用,整个团队具有创新意识和战斗力。第二,整个团队的研究课题选择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所取得的成果独具鲜明的特色和创新性,与国际上的研究同步进展,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第三,项目各课题负责人经常应邀为国内外学术会议作主题报告或特邀报告,在学术组织中负有重任,占有一席之地,对我国网络科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组织和推动作用。第四,团队发扬拼搏、开拓和攀登的精神,取得了若干高水平的突出成果,全面圆满完成了整个项目的研究计划,实现了总的研究目标。

我们整个项目组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有待解决。我们团队与国际领先水平比较,高原创新性或开创性的成果确有差距,主要表现在顶级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少,这反映出团队冲击顶级杂志和勇攀高峰存在“四不够”:重大课题深入分析和集中优势攻关还不够,源头创新能力不够强,投入力度不够大,合作程度不够密切。因此,影响了整体研究力量的充分发挥,与国际最高水平存在着差距。导致上述情况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既与我主持能力和引导不力密切有关,又与各课题组长一直承担过重的行政事务有必然的关联和影响。

上面仅仅是我所知道的一些真实情况,提供大家参考,我认为这也并非只是我们项目的实际情况。希望有关学者和年轻人能够实事求是地、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并公正地评价基金委的有关工作,同时积极地提出建设性和改进意见(例如,我赞同结题通讯评审等),共同把我国比较难得的一片学术净土 — 基础与应用研究的评台建设好,以免误导和影响全国基金项目的申请和执行,以推动我国基础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如果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6190-245804.html

上一篇:揭开网络复杂性金字塔的的“庐山真面目”
下一篇:对美国出版的第一本“网络科学”专著的评论
收藏 IP: .*| 热度|

3 赵星 向峥嵘 khphy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