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纸婚之年的两次别离

已有 3345 次阅读 2020-8-25 14:25 |个人分类:散文广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1.而立之年的新郎


        25年前,作为而立之年的未婚男青年,他是有些“压力”的。当父亲轻描淡写地劝诫“不要再挑了”之后,他“找对象”的节凑明显加快了。故乡媒人、驻地媒人、纸媒媒人、空中媒人,都得到了“重用”。“纸媒媒人”的作用,竟然没有“空中媒人”的作用明显。原因是:纸媒媒人过于理想化,而空中“红娘”言简意赅,非常讲究实际,讲究门当户对。终于,在青年男主角度过30岁生日近140天之后,他和对象缔结了“美满姻缘”。

     尽管已经领取了结婚证,可是没有住房、基本没有存款(以前的工资都上交家长了)。只是,请战友、亲朋代表吃了一次“大餐”,就在男主角驻地不远的地方。不巧的是,国庆节期间,他被安排“大队值班”了。由于要外出旅行,他只好提出“休假”了。于是,在国庆节前的“节日教育”中,单位负责人含蓄地宣布,男主角要去外地“参加婚礼”。


                                                2.渤海海滨的旅行


     “婚礼”在渤海海滨的旅馆里举行。没有请任何客人。或者说,北戴河海滨的“鸽子们”是他们的客人,是他们的见证人。当“鸽子窝”海滨初升的朝日握在她的手心里的时候,她幸福的脸庞被朝霞映红了。

      若干年后,作为兼职“党务工作者”在海滨培训,重返“鸽子窝”公园的时候,他禁不住想起第一次在海滨散步时的情景。也想起,第一次和妻、子,来到海滨疗养的情景。这已经是铜婚(结婚七年)之年了。


                                          3.纸婚之年的两次别离


       纸婚之年的第一次别离,发生在结婚不足半年的时候。那次大型军事演习,让他乘坐列车“千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次行动载入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图1)的陆海空军联合演习,当年新华社、《人民日报》(图2)曾经发布公开报道过。

         image.png

              图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第87页

                                image.png

                     图2  1996-03-06 《人民日报》第一版(局部)


         (春节前出发、3月底结束行动)这次别离,持续了接近两个月。

       下半年的别离,也持续了接近两个月(夏季出差,秋季返京)。不巧的是,一封从北京寄往出差地的家书在邮途中丢失了;写信人只好在收信人归“家”后口述书信的主要内容。

       两次别离的情景是大不相同的。第一次,遭遇过倒春寒。沿海地区的气候,在春节前后并非北方人想象的那样温暖,夏装出行,居然还会引起冻疮。可见倒春寒的厉害。更“厉害”的是,那次的演习地地方政府送来的慰问品——运动鞋(比解放鞋保温性能高了许多),他无法穿用(号码偏小),只好收藏起年。若干年后,儿子享受了这件“慰问品”。结果,当时已经成为“超级足球迷”的小家伙(可以连珠炮似地报出一串国外球星的大名),竟然不到两个月就报销了这双运动鞋,让它进了“垃圾箱”。当然,此前,他还遭遇过严峻的挑战——踢球时摔倒,门牙磕掉了一个半。幸好,他还没有过换牙的年龄。换牙之后,居然对这次悲壮的体育运动没有一点印象了。

      在倒春寒的时节里,他睡过地铺——水泥地上放床板;钻过隧道——防空演习。充当过哨兵——一个佩戴少校军衔的哨兵。当时,他军衔为上尉,软肩章没有携带,站岗时,需要佩戴软肩章——一位好心的少校借给了。于是,有人开玩笑说——这家伙捡便宜了,站岗没几天,就提前多半年调衔了。真少校为“假”少校拍过山坡上的“执勤照”,但没有保留下来,胶卷销毁了(当时还不流行数码相机)。所幸,在20年以后出版的内部资料里出现了“首长接见参演官兵”的合影照,这是颇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演习过后,有人说“看到报道说美国小鹰号航母”跑过来为台独分子壮胆,气氛已经剑拔弩张。参与演习的人,倒没有这样想,只想干好当时的活,完成手头任务——或者出击、或者待命、或者班师。

      当然,本职工作还是野外测量(从一个已知点出发,向若干个未知点测量)。尽管野外测量工作本身用的时间并不太久,此前和之后的原地待命,也是一种考验呢,住在几乎废弃的兵工厂里、不得外出。也是一种“幸福”吧,她曾经鼓动他考研。尽管他的考研愿望不太强烈,还是在出差前买了两本“王长喜”。“王长喜”还真成了他解闷的书籍,有单词可以背诵、有模拟题可以做,待命的时段竟然过得充实多了。

      第二次别离时(持续两个多月),他又到了距离北京数千里的地方(有风景区——大榕树上的照片,暂缺)。先是充当了一段教员,再是成为“随队教员”,直到因为高龄父亲身体欠佳而不得不辞别“徒弟们”,返京、返乡。

     这次别离,也留下了几封书信、一小本日记(图3)。比如在7.27的日记里有这样的句子:随**等人用导线监测已知点,共计9.9公里,计算结果合限。这一段日记说明,当日的步行距离,不少于二十华里。因为这个导线的测量过程,是徒步推进的。


     image.png


                                           图3      1996年日记本封面

      对于某种困难的畏惧和厌倦,也促使我提前结束了这次“南行”。

     纸婚之年的第三次别离(去外地接兵),被谢绝了。这可能为他不久以后的被“免去”中队长职务和再之后的光荣进入“转业人员预备队名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陶器婚(结婚9年)之年,他终于迎来了解甲归田的日子。没有田地可以耕种的他,来到了山岗上,进行野外(卫星)观测。

                                               4.对银婚的期待

        纸婚之年,新郎新娘曾经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二十多年时光飞逝,让这一天的到来并非遥不可及。当她一次次进入ICU接受考验的时候,当他一次次送别(远行)亲人的时候,他们的憧憬测景显得遥远了。25年的相濡以沫,25年的相依为命,9100多个日夜在弹指之间流逝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了另外的含义。不仅是感叹岁月的流逝,也是感叹时光的宝贵。

      银婚过后,他们就可以憧憬新的生活目标了。珍珠婚、珊瑚婚、红宝石婚、蓝宝石婚、 50年金婚......

(籍利平,2020-08-25,写于北京海淀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247807.html

上一篇:科学家有多少摇篮?
下一篇:Say it again
收藏 IP: 124.207.244.*| 热度|

6 王永奉 武夷山 郑永军 郑强 尤明庆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