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大学图书馆文库建设的问题与出路

已有 3161 次阅读 2016-8-29 23:31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高校图书馆, 文库

摘编自:兰小媛,潘卫,郭晶,刘宁静,周衡,姚妙峰. 大学图书馆文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图书情报工作,2016,09:70-74.

原文全文见:大学图书馆文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_兰小媛.pdf

    兰小媛,潘卫,郭晶等《大学图书馆文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图书情报工作》2016年第9期)是一篇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佳作。特此予以摘编。
   中国高校文库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处于实体文库与虚拟平台共建阶段,也有少数一流高校的文库处于根深叶茂、资源与服务日臻完善的阶段。大学文库的建设,要立足于大学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不同类型的高校,文库的规模和功能定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文库建设的思路也应有所不同。但是,如何体现学校的特色,展示出学校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整体面貌和水平,发挥出文库独有的文化育人的功能,是所有大学文库建设思路的立足点。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点:
   (1)主题笼统,功能受限。我国大学文库的主题与功能,笼统概之,可归纳为“保存与展示大学的学术成果,传承学术传统,弘扬大学精神,发挥彰前贤而励后学的文化育人功能”。的确,这是我国大学文库建设的初衷与宗旨。但在建设实践中,除了少数一流高校外,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文库设计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这一主题与功能。换言之,由于主题过于笼统,没有从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角度细分主题,因而使得文库设计不能很好地支持主题与功能的实现。目前,大多数大学的文库成为了储存本校师生员工及校友论著的书库。至于这个书库如何传承学术传统,如何弘扬大学精神,未做深入思考与设计部署,导致文库与文库主题之间的关联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文库功能受到限制。
   (2)重在仓储,陈展不足。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文库都非常注重藏品的数量。通过征集、馆藏调拨、购买等手段,千方百计充实文库藏品。经过多年的积累,部分大学文库的藏品数量达到了万册以上。数量庞大的著述济济一堂,的确给人一种邺架巍峨的印象,但是不能让人震撼。究其原因,在于除了少数文库设计了一定的陈展功能外,大部分文库只发挥了文献仓储的功能,忽视了展示文献内涵和文献背后的故事。换句通俗的话说,用户只看到了文库里有这么多的著述,至于著述里的内涵和故事,由于缺乏对文献进行挖掘、分析与提炼,因此概莫能知。
   (3)服务单一,人气不足。有些大学文库建成后,来文库参观的用户稀少,文库里面静悄悄,仅有一名馆员在管理。文库提供的服务仅限于参观或阅览,参观者即使来了,也是走马观花转一圈就走,得到的信息极其有限。文库只有形式而没有内涵,没有设计出精彩的看点,讲不出生动的故事,不能吸引用户驻足流连观看,加之单一的服务内容和静态的展现形式,导致文库对用户的吸引力不足,影响了文库功能的发挥。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交大文库的探索与实践,为文库建设可能的“出路”或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值得学习与借鉴:
   (1)聚焦主题,明确主线。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交大文库设计的宗旨是: 通过收藏和展示交大人的代表性著作与优秀成果,展示交通大学优良学术传统与严谨学风的形成过程; 体现交通大学学术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脉络; 展现历史上和当今的交大人“求实学、务实业”的精神,从而起到彰前贤而励后学的作用。交大文库的主题词确定为: 崇先仰贤,思源致远。
   (2)展存结合,攒珠成串。展览能极大增强文库的作用和影响力,有效实现文库文化育人的功能,按照主题思想设计展区是避免文库沦为书库的有效途径。
   (3)细分主题,挖掘内涵。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将“弘扬交大学术精神”的主题具体细化,并从“办学、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来设计分主题,并最终通过代表性的展品及说明牌文字来展现,使得“弘扬交大学术精神”有了承载与寄托,也使得交大文库成为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学人、学术、学风的浓缩呈现,成为了学校优秀学术成果的荟萃之地与学术精神的宣传阵地。
   (4)服务多样,动静结合。为克服现有文库服务单一的不足,交大文库设计了线上、线下多种服务形式。线上服务平台将依托交大机构知识库系统,实现文库展品的在线展览、检索、查询、捐赠、呈缴等功能。线下服务除了最常规的参观阅览外,还专设文库讲解馆员,为参观者提供文库导游与讲解服务。在展品的呈现方式上,为增强文库的吸引力,交大文库除了静态展出论著( 图书或论文) 外,还设计了大量展板,展出了多幅图表、照片,放置了3 台多媒体设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999575.html

上一篇:审稿人角色
下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121期 20160902)
收藏 IP: 210.28.40.*| 热度|

1 胡业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