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审稿人角色,是先从学术图书做起,再做学术期刊的审稿人。时间均不长。
我从2001年开始正式发表期刊论文,从2009年开始出版第一本书,也就是以作者身份经历过了若干次被审稿。我还曾有幸做过幕后审稿人,也就是做辅助工作,包括博、硕士学位论文及期刊论文,得到了锻炼机会。除此之外,还曾浏览过他人的审稿手稿或心得体会,包括种种对评审意见的“吐槽”,且不仅限于图书情报领域。我似乎多年前就预见自身将来亦要承担这方面的工作,但具体让我履行这一角色时,发现准备并不充分,能力与精力也是问题,一方面是尽力而为,另一方面则是量力而行。
考虑到审稿这方面的事情,今后可能会越来越多,我自身得悠着点,需要把握好“度”,专门请教了一位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指点迷津。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期刊方面通常期望审稿人在多长时间范围内完成审阅任务?答复是:“一般而言,越快越好,建议不超过半个月。因为作者等得急,太长,会产生焦虑,或者一稿多投。很多时候,刊发时间长,与审稿周期长有关。”作者的心情,我比较能理解。我作为审稿人角度,我属于性子比较急的,做事比较快,一方面担心快了,“东家”不高兴;一方面担心“东家”认为你“好用”,派活过频。我有过为出版社审书稿的经历,头一次审,出版社方有点嫌我完成得太快了,但看过我所做的工作之后,还是比较满意的。紧接着让我审了两本,并期望我能长期支持。其实,我的“快”,通常是下了死功夫,也就是高强度的工作,且将做这事的优先级提得特别高(比如比吃饭、睡觉更重要),频率高了,承受不来。那位学术期刊编辑友人告诉我:“又好又快,是最好的。审稿数量,建议与对方进行沟通。”还介绍了其自己的做法。很受用。
我对待审稿人这个角色,我认为属于“学术责任”范畴,饮水思源,薪火相承。主观上,我会努力尽心尽责,争取做到“又好又快”。作为一名草根,随着岁月的流逝,有幸结识了许多位图情期刊、出版社学术图书编辑,他们都是那么地敬业、乐业,可亲可敬,可谓三生有幸。好些刚开始只是“神交”,后来,居然有种种机缘相遇相知。从这个角度,我也“逃不脱”相助绵薄之力。
审稿人角色于我真是“任重道远”,尚需边学边做,切记“且行且珍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