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大企业一定不热衷于创新吗

已有 2703 次阅读 2019-2-15 09:07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企业一定不热衷于创新吗

武夷山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9年2月15日)


2019年1月,美国公共事务出版社(Public Affairs) 出版了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教授Gary P. Pisano(加里·P. 皮萨诺)的著作,CREATIVE CONSTRUCTION:The DNA of Sustained Innovation(《创造性建设:持续创新的基因》)。该书是讨论大企业是如何创新的。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论证说,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其作用在于创造性地破坏市场的均衡(他称之为“创造性破坏”)。他与古典经济学家意见相左,后者强调均衡和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他认为,动态失衡才是健康经济的“常态”,而企业家正是这一创新过程的组织者和发动者。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才会出现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但是,公司在创新时,也确实播下了使自己遭遇“创造性破坏”的种子。一般认为,灵活机动的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最愿意积极创新,对于它们,不创新就无法生存。它们不怕打破现有秩序,而大企业为了维护既有地位和既得利益,往往畏惧风险,不一定热衷于创新。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E.F.舒马赫曾有名著《小的是美好的》,1973年出版。世界著名科技智库ITIF(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创办人罗伯特·D. 阿特金森和Michael Lind两人合写了一本书,2018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书名叫Big is Beautiful: Debunking the Myth of Small Business(《大的是美好的:破除小企业神话》)。他俩指出,学术研究发现的证据表明,大企业在创新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皮萨诺教授同意这一看法。他认为,大企业只要系统性地制定创新战略、设计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文化,就能成功地开展变革式创新。皮萨诺说:“大也并不总是意味着丑陋。规模这个单项因素并非创新能力的障碍。”他还说,并购也不是企业成长的唯一路径。但不管怎么说,对于大企业,创新毕竟是艰难的事业,“类似于在住户不搬走的情况下搞房屋装修”。关键在于,企业领导者要准备着充分“利用”好规模(scale)。大的也可以是美好的。而要实现这一点,公司领导者就得做好“创造性建设”的功课,避开创造性破坏的陷阱。

利用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咨询经验(他担任很多家大企业的顾问,也曾是很多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皮萨诺介绍了从IBM到苹果公司的许多成功创新案例,它们各有各的成功之道:有的靠建设创新能力,有的靠识别尚未被满足的客户需求,有的靠在熟悉环境或未知环境里打拼(或在熟悉环境与未知环境里两线作战)。他的案例覆盖了各种创新类型,包括常规型(如“即食沙拉”的产生)、 打破常规型(例如,造汽车的日本本田公司研发出了小型商务喷气飞机HondaJet)、颠覆性商业模式型(例如,优步颠覆了传统的出租车业务),等等。他分析了每一案例的细节,鼓励公司采用“多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平衡使用各种路径。

作者对多功能大企业面临问题的讨论特别有价值,这些企业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往往分布于各自独立的不同部门,因此,难以汇聚创意(或者叫知识整合)以利用新机会。例如,索尼公司在消费电子产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缺乏知识整合的能力,而苹果公司正是由于知识整合做得好,才在移动电子设备领域异军突起。美国杜邦公司研制的Kevlar(凯夫拉)是一种芳纶纤维材料产品,原来是想用它解决橡胶轮胎的问题的,后来发现,它其实是极好的防弹装甲材料。皮萨诺写道:“却原来,凯夫拉对于很多问题都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恰恰不是杜邦原来刻意要解决的那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可见,知识整合是多么重要。

皮萨诺教授已经发表了70多篇论文和6部著作。他2006年发表的著作Science Business: The Promise, the Reality, and the Future of Biotech(《科学生意:生物技术的许诺、现实与未来》)较有影响,已被引用了800多次。他不是纸上谈兵的人,自己也有创业举动,他与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的Richard Schrock教授共同创办了XiMo AG公司,该公司开发与生产面向制药业与精细化工业的特种催化剂。

《中国科学报》 (2019-02-15 第7版 书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62277.html

上一篇:[转载]“行车不规范 亲人两行泪” 火了
下一篇:翻译罗素的“如何变老”送父母
收藏 IP: 219.142.246.*| 热度|

5 郑永军 信忠保 汪育才 杨正瓴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