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三院士回忆李佩先生生前事

已有 2764 次阅读 2017-1-17 15:26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三院士回忆李佩先生生前事

■本报记者 崔雪芹

1月14日上午,中科院力学所主楼302室布置得庄严肃穆。一拨又一拨赶来送别李佩先生的科研工作者与学子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在前来悼念的人群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院士1953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工作时,就与郭永怀和李佩夫妇结为挚友,这种友谊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而俞鸿儒院士、李家春院士皆为郭永怀院士的学生,都曾得到李佩这位和蔼可亲的师母的关爱。三位院士深情回忆了亲身经历的往事,对李佩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赞美不已。

郑哲敏:

一直未脱离基层的伟大女性

“她是这个时代一位一直未脱离基层的伟大女性。”郑哲敏用这句话来评价李佩其人。 郑哲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一直在关心李佩的身体情况,一周前刚去医院看望她。

李佩的侄女袁和将李佩临走时的情景告诉了郑哲敏:从离世的前一天开始,李佩意识已不是很清醒,到了下半夜,就睡过去了,大家只是看着生命检测仪的数字一点一点降了下去。她走的时候非常平静。

郑哲敏总结说,纵观李佩一生经历的坎坷,一般人很难承受。李佩有大爱,虽然很早就丧失了两位亲人,却一直非常关心别人。她将精力投在中关村的基层老百姓、年老的科学家身上,几年前她自己能活动时,经常打车到医院去看望科学院的老科学家。

李佩很有智慧,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点经常被人们所称颂。因为认识很多人,会了解到各方面的情况,她知道以后,会用各种方式到一些部门去反映情况。

“李佩心底无私,她考虑的基本都是别人的事情,这一点值得大家永远铭记。”他说。

俞鸿儒:

忘掉自己的不幸 给别人创造幸福

在2016年8月的一次探望中,俞鸿儒发现住在医院的李佩身体非常虚弱,便说,身体这么虚弱,先好好养养身体再出去吧。但李佩当时对自己的身体非常有信心,她说肯定会养好的,自己还要参加很多会呢。没想到,这竟成了最后一次见面。

俞鸿儒还能清楚记得第一次见到李佩时的情景。那是1957年的夏天,郭永怀的5个研究生一块到家里,李佩给大家端来热腾腾的糕点,那时的美好情景还历历在目。

“先生留给大家最大的精神财富是她忘掉了自己的不幸,去给别人创造幸福,她有非常宽广的胸怀。”俞鸿儒如是说。

他认为李佩是一生都在为人民做好事的社会活动家:年轻时出走参加西南联大,回国后为新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服务,给大家办好多事,办这些事很用心,后来1960年开始承担中国科技大学的英语教学工作,对学生们要求非常严格。

俞鸿儒还能记起师母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件往事。1991年,俞鸿儒被提名为学部委员。这时,李佩过来找他,很严肃地提醒他:“你不要活动,不要找关系。”俞鸿儒也很坚决地回复师母:“我绝不活动。”说到这里,俞鸿儒哽咽了。

李家春:

她是教育界的典范和楷模

李家春表示自己从来不曾忘记恩师郭永怀语重心长的话语:“我们从国外回来,不是为了自己搞科研,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科技发展培养青年人才。”“你们要有做铺路石子的思想准备,人才培养的事业需要传承,往往要经过一代、两代,甚至三、四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李家春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不仅恩师这样说,李佩先生也是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李家春还强调说,李佩对年轻人十分关爱,只要你担任一定职务后,她就会经常询问你工作的情况,并对你严格要求。如果听到有人反映你工作中的问题,她就会给你提出建议,有时会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

李家春谈起自己与师母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十分动情:当李伟格女士告诉李佩是谁来看她时,李佩含着泪花认出了自己。

李家春表示,现在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好像恩师在注视着自己,决不能马虎。

《中国科学报》 (2017-01-17 第4版 综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28191.html

上一篇:[转载]盖茨基金会资助研究拒绝全球顶级期刊
下一篇:科普明星尼尔.泰森谈科学素养和宇宙视角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