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航天新概念----“细胞卫星”

已有 3862 次阅读 2016-11-23 09:37 |个人分类:航天|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卫星, 细胞, 天线

航天新概念----“细胞卫星”

------议创新与跟踪研究

都世民

近日,翻阅《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610月,Vo1.42no.5,发表“细胞卫星与原位重构”综述评论文章。

作者是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唐丹旭、岳继岂、董延超。

“细胞卫星”新槪念是怎么提出来的呢?

1.人类如今不断地向太空发射卫星,spacex本周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交申请,提出了该公司的目标,即利用轨道内的数千颗卫星,使互联网覆盖全球。根据伊隆·马斯克(Elon Musk)2015年的估计,这一系统总计将包括4425颗卫星,而这些卫星将分布在不同轨道。系统总耗资约为100亿美元。 4425颗卫星全部发射,5到7年的寿命,每个月要更换约50-70颗卫星,这对发射需求量将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大批量制造800颗卫星也会使此类卫星价格下降10倍以上,卫星将从按件生产变成流水线批量生产。同时大量的发射需求,将让SPACEX 复用得以完美体现价值。这是一个国家的研制项目就要发射这么多低轨卫星。
这些卫星都有寿命,就能源而言,太阳能电池也是有寿命的,其它部件也有寿命。一旦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也会成为“废物”,也就是“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垃圾能否废物利用呢?

2.航天器设计在费效比方面要优化,希望功能多、性能好、卫星内空间有限,希望内置设备多而尺寸尽可能小,因此卫星朝纳米化方向发展,能否再微小型化呢?

3.卫星工作原理类似,都包含通信、热控、姿态控制、推进系统、能源系统等,这些分系统中有些部件可以互换,能否重复利用,降低成本和缩短研制周期,是需要研究的新问题。

4.卫星送上太空,要借助火箭推动,卫星重量与火箭推动设计相关联,同时与整个成本紧密关联。

综上所述,航天专家根据上述需求,提出新的思路和新概念,提出“卫星模块化”,也就是说,卫星的组装部分基本单元是模块。这些模块均可拆卸,将其安装在板箱式构件中,有通用接口,以便相互连接。随着卫星微纳化进一步发展,要求组装件再减小,仿效生物体中的细胞(Ce11)。也就是说,将能“分离”或“拼装”的基本单元看成生物体中的细胞。这类基本单元可以相互连接和聚合,组成“细胞群”,其功能比模块化更为强大和更复杂。可在太空“原位”实施“分离”或“拼接”、“重装”,这就是“细胞卫星”概念。

不难看出,航天技术的发展提出的新概念,是借助生物学概念“细胞”和“细胞群”。实际上,生物体中细胞是基本单元,再由细胞组成细胞群,再由细胞群组成模块化。

“细胞卫星”概念有什么用处呢?

“细胞卫星”是将视作“太空垃圾”的单体有重新利用价值的部件,重新实现其自身价值,满足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可以在太空“分离”。从而实现低成本卫星架构。对每个分离的单体的基本要求:物理独立、功能独立、即插即用的,标准化机械、电气、热接口,并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还能满足新任务要求,改变拼接方式及连接数量。

2012年,美国就针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重复利用验证“凤凰”计划,试图重新利用废弃卫星上有用部件,组建新卫星,重新发射“细胞卫星单体”来组建。这么一来就可降低成本和风险。这种可利用部件例如大口径天线,这种天线现在反射体加工费用高,频段在Ku波段以上,精度高,可以实现宽带和多波段,易满足新任务改动要求,互换带来效益也高,风险小,其寿命比电子器件長。利用七个自由度的机械臂装置,可以分离大口径天线再组装。由此可见,“细胞卫星”概念是可操作,有实用价值。将来也可能在太空原位“修复”卫星,只重新发射寿命短的“细胞单体”,其余部件不改动,这样做也可降低成本和风险。

创新应重视新概念的提出

科研创新首先有灵感驱动,这灵感体现在新概念上,这新概念的提出可来自日常生活,也可来自交叉学科。细胞这一概念来自生物学。是属于交叉学科。航天器卫星怎么会与生物概念关联?如果没有交叉学科知识是不可能提出这一新概念。

如今人工智能是针对机器自适应环境和自动运转,仿效人的智力运行提出的新概念。但人工智能是不包含人的创新思维,如果说机器人功能的改变所体现的创新,也是研制者的新思维隐藏在软件中,被固化到系统中,不能看成机器有创新思维和人的智能。

如今在我国学术刊物、学术年会会议录和专著中,很少看到新概念是我国专家和学者提出,发表论文和专著的引言都是国外的,这与我国专利实施、国内外学术交流状况有关。原先发表文章不敢个人署名,如今有的论文第一作者是有地位的人等。对于新概念的提出不受重视,没有学术期刊和学术网站可以汇集发表,吸引同行去深化。

希望有关方面重视这一问题。当然新概念和新思路的提出,,不是一个名词及其解释。应该有一些相关说明和验证方法,来佐证新概念提出的合理性。这一问题不解决,创新只能是“实用新型”而不是“发明”。我们的研究只能是跟踪研究或跟风研究。

当然,基础理论的创新尤为重要,出现爱因斯坦和麦克斯韦理论是要有一漫长的历程,是集很多专家学者的成果精练而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1016281.html

上一篇:王英梅的声相识别术与身份识别标记
下一篇:破解骗术 技术要升级
收藏 IP: 114.243.8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