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走出西藏:冰河世纪动物们的前世今生
热度 10 邓涛 2017-2-10 16:37
走出西藏:冰河世纪动物们的前世今生 (在格致论道 2016 年度大会的演讲)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下午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我们科研的进展。我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这个名字很长,我记得周杰伦有首歌,歌名叫做《一口气全念对》,我估计他的吐词,很难念对我们单位这个很长的名字 ...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16545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10
和田拾零
热度 11 邓涛 2016-11-15 08:32
和田拾零 南疆、和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几个地理名词的每一个都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在短短 10 天的野外考察中,我们虽然不能深入细致地了解方方面面,但点滴的体会已经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沙尘暴 2016 年夏季的和田,干旱少雨多风沙的天气刚来就给了 ...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15844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11
最大剑齿虎折射其家族的镶嵌进化
热度 3 邓涛 2016-11-4 17:14
最大剑齿虎折射其家族的镶嵌进化 剑齿虎曾广泛分布于新、旧大陆的新近纪及第四纪时期,它们是食肉动物中一个延续时间很长的类群,最早出现于中中新世,直到全新世早期还与人类共存,之后才绝灭。有证据显示,凶猛的剑齿虎的灭亡可能归因于人类逐渐强大的能力最终战胜了它们,甚至把它们当作猎物。与现生的大型猫 ...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1376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回望札达
热度 5 邓涛 2016-8-26 17:41
回望札达 离开吉隆前往札达,我们不走来时的中尼公路返回拉孜,虽然那是一条路面很好的路,但绕远了。我们在马拉山下直接向北到萨嘎,这是一条土路,不算难走,而路程节约了很多。给我们的奖励是在路旁看见许多自由自在活动的藏野驴,从这里起开了一个好头,前往阿里的途中总有野驴做伴。 藏野驴是高原上容易 ...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11510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5
三顾吉隆
热度 3 邓涛 2016-8-24 17:21
三顾吉隆 虽不像罗伯特 · 彭斯宣称的那样 “ 我心在高原 ” (他所说还仅仅是海拔不到 1000 米的苏格兰高地),但每当开始筹备青藏高原的考察计划,我都会抑止不住地激动起来。我不能说是 “ 老西藏 ” ,但自从 15 年前第一次踏上高原以来,至少可以说是老来西藏。 今年我们有多学科的队伍协 ...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11615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中中新世暖期的哺乳动物们
热度 9 邓涛 2016-8-15 09:49
中中新世暖期的哺乳动物们 中国的新近纪沉积物中产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它们不仅保留了生物进化的重要线索,同时也包含了反映其生态特征的关键信息,从而可以为同一时期气候环境的变化提供一份独立的记录。东亚的哺乳动物群在晚新生代期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转换,以甘肃临夏盆地的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序列为例, ...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2271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9
猛犸雪原
热度 5 邓涛 2016-8-11 09:40
猛犸雪原 我对东北的了解和向往,最早来自 70 年代初期读过的描写北大荒知青生活的小说《征途》。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描述的东北的自然风光和动物植物: “ 遮天蔽日的红松林,尽管被大雪覆盖,但远远望去,依然是郁郁苍苍。朔风吹过,发出万马奔腾的松涛声。那一望无际的桦树林,好像千百株银枝玉树,俊秀挺拔 ...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16560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5
保加利亚访问记
热度 6 邓涛 2016-6-12 16:49
保加利亚访问记 我与保加利亚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长尼科莱 · 斯帕索夫( Nikolai Spassov )教授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我们都研究新近纪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所以不仅每每在国际会议中见面,也经常通过电子邮件交流讨论相关的学术问题。 2013 年在伊斯坦布尔再次相遇时,我 ...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14441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6
哺乳动物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热度 9 邓涛 2016-4-1 10:09
哺乳动物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气候有其自然的演变规律,这个规律必然对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从新生代开始繁盛的哺乳动物产生影响。哺乳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无不受其生活环境的调控和制约,化石物种及其组合的特点与变化又是了解和再现其生活地区的气候与各种环境因子的最好依据。因此,哺乳动物是反映气候环境变 ...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19778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9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