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文科强基计划值得关注
周程 2020-5-31 10:37
今天是强基计划报名截止日。 强基计划旨在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因而提倡学生读完本科后继续读研究生。读研究生意义何在?出路何在? 接下来想以自己指导的研究生为例先谈谈读研后的出路问题。 我是哲学系教授,在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史两个专业指导研究生。这两个专业在一般人看来都属于荣誉性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4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这样计算教师的年度科研工作量合理吗?
热度 13 周程 2018-4-6 09:33
很多人拿年终绩效时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拿这么多或拿这么少。与其这样,还不如事前制定一个标准,哪怕是粗糙一点,也多少能起到一些导向作用。现将同事们拟定的草案公诸于众,望大侠们不吝赐教。 一、学术论文分为A、B、C、D四类。独立发表A、B、C、D类论文每篇分别计算150、75、50、25个工作量。 1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010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13
新体制教师职称晋升规则如此制定,合理吗?
热度 28 周程 2017-10-20 08:43
今天凤凰网报道说,中国迎来了第三次留学生归国潮。如果大家回国后到大学执教,和本土人才一样遇到了这样的 职称晋升规则,你觉得委屈吗? 1. “不发表,即死亡”,对在一个聘期内连1篇论文都没有发表者、或在同一岗位两个聘期内没有负责过1个省部级项目者不再续聘; 2. 一个聘期为三年,在同一系列的同一岗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656 次阅读|34 个评论 热度 28
水落石出,北大校友屠呦呦有望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热度 32 周程 2017-1-8 07:20
水落石出,北大校友屠呦呦有望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周程 此前,笔者曾写过一篇有关屠老先生为何不受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待见的长文。在该文的结语中点到国家科技奖评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没有写透。现匆匆补上几笔。 国家科技奖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国家设的,后者是民间设的。国 ...
个人分类: 科技与社会|13830 次阅读|34 个评论 热度 32
创新拓展通天路:贺“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热度 1 周程 2016-11-4 08:46
创新拓展通天路:贺“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周程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在近60年的岁月里,一院牢记国家使命,坚持自立更生,立足自主创新,从 ...
个人分类: 科技与社会|670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写给被拒录硕士考生的一封回复
热度 17 周程 2016-3-27 06:49
某某同学: 你好! 有关这次考研的招录情况,可走程序向有关部门了解。至于报考咨询,则请同负责此项工作的老师联系。 鉴于你曾旁听过我的《世界文明中的科学技术》课程,你我之间多少有一些缘分,现针对你关心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科技史和科技哲学专业招收的是学术硕士,不是专业硕士。因此要求学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584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17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咋就不待见屠呦呦?
热度 29 周程 2016-2-14 01:32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咋就不待见屠呦呦? 文| 周程(北京大学哲学系暨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 作者按: 2016 年 2 月 13 日傍晚,饶毅教授传来微信,让我留意一下李英教授 2 月 11 日在科学网上发表的博文《 “ 中国抗疟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协作组 ” ( China Cooperative ResearchGroup on Qi ...
个人分类: 科技发展动向|18379 次阅读|28 个评论 热度 29
王晨副委员长曾率先力挺屠呦呦先生
热度 10 周程 2015-10-30 01:29
虽然《科学通报》1977年3月刊发了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论文,但是这篇只有一页的论文是面向科学共同体写的,而且没有介绍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因此,在《光明日报》1978年6月18日刊发王晨的长篇通讯《深入宝库采明珠》之前,不仅是普通民众,即使是科学家也很少有人会将青蒿素与抗疟联系在一起,至于参与青蒿素抗疟新 ...
个人分类: 科技与社会|9759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10
为什么钢铁企业“造芯”最终都栽了个大跟头?
热度 1 周程 2007-9-5 23:27
为什么钢铁企业造芯最终都栽了个大跟头? 除我国的首钢外,日本的新日铁、NKK、川崎制铁、住友金属和神户制钢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都启动了造芯计划,台湾的中钢也于1994年引进德国技术开始生产8英寸芯片。但是,这些企业无一例外,最终都遭遇了挫折。尽管企业进行技术转型,尤其 ...
个人分类: 科技与社会|614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增强科普能力需要科研人员动起来
周程 2007-9-5 13:14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科普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共同努力。尽管社会中的科普主体有很多,但由于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导致资源难以整合,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现象时常发生。而且,由于一些主体,特别是一些企业、媒体、科研院所对科普的意义认识不足,科普工作能不做则不做,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上能 ...
个人分类: 科技与社会|5892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1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