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为什么推荐知名教授当审稿人 精选

已有 29722 次阅读 2014-7-15 17:2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为什么推荐知名教授当审稿人

喻海良,2014-07-15

最近几年,东亚挨着中国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学术不端问题暴露较多。韩国有黄禹锡丑闻事件,日本有小保方事件和东京大学加藤茂明事件。最近,台湾地区也不太平,陈震远事件,一次被撤稿60篇。

对于陈震远事件,陈教授回应60篇论文遭期刊撤销:绝无剽窃抄袭。似乎这些论文被撤稿,也没有指责他剽窃抄袭,而是指责他伪造了130个假身份发表论文。对于这个事件,结果很糟糕,不只是他自己从学校辞职,连卷入论文造假风波台“教育部长”也辞职

学术期刊为了保证论文发表质量,也因此,都要求进行同行评定。正常情况下,审稿人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期刊的水平。记得以前,如果有机会成为一个期刊的审稿人,那是绝对的荣誉。记得我自己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审稿人,还是由我的博士生导师推荐的。当时,我导师收到一篇稿件,和我的研究方向相同。于是,他让我协助他进行审稿。我写完评审建议后,导师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在提交评审建议的同时,在给编辑部的留言中,加了一句“这篇论文由喻海良协助审理,以后有相同方向的稿件,可以直接找他审理”。也谢谢该期刊编辑部的信任,他们随后把我加入了专家库,《中国机械工程》是我被邀请担任审稿人的第一个学术期刊。由于当时觉得担任期刊审稿人倍感荣誉,好像还特意写在自己的简历里面。时至今日,我自己也陆陆续续被将近30个期刊邀请担任审稿人。

由于很多期刊都有自己的专家库,也因此,早期投稿的一些期刊都是不需要作者提供审稿人的。我在国内投过一些期刊,如《钢铁》、《钢铁研究学报》,这些期刊都是不需要作者推荐审稿人的。原因很简单,这些期刊都是非常专业,发稿领域相对较窄。当时,关于生产应用的论文,就投稿到《钢铁》上,关于钢铁生产过程理论研究的论文,就投稿到《钢铁研究学报》上。后来,我向日本的《ISIJ International》投稿,他们也是不需要作者提供审稿人的。忘了哪一年,所有期刊投稿都是通过网络了。随着网络投稿的出现,有些期刊要求作者提供一定数量的审稿人。有的要求两个就可以,也有的要求3个。前些天投过一个稿件,要求推荐5个审稿人。说实话,找这么多评审专家,还是很花时间的。

在推荐审稿人问题上,我现在发现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现象。

1)有很多人找自己亲近朋友做审稿人。这个现象应该是一个普遍现象。一篇学术论文,从做实验到论文完稿,要花掉作者很多很多的心血。也因此,论文投稿之后,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他“顺利”成长,顺利通过外审。在论文评审过程中,如果是自己的亲近朋友当审稿专家,自然而言难度会小一些。

2)有很多人推荐“新人”做审稿人。推荐新人做审稿人,是一个也好也不好的事情。说好,通常情况下,“新人”被邀请担任审稿人,内心都很“激动”。通常都会按时认真地完成稿件的评审。然而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新人”的视野相对而言要窄很多,也因此,可能有很多问题他们都没有见过。特别是有一部分“人”,只觉得自己研究的内容有意义。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作者还是很郁闷的。

3)推荐“牛”人做审稿人。这是我现在采用的方式,因该说是我的老板改变了我的观点。我曾写了一篇论文,我知道某国际大牛教授做的最好。当我在犹豫要不要找他作为评审专家时,老板直接说,当然要找他。因为,即使他把你的论文拒掉了,他们也能够给你很多新的启示,让你知道自己的东西需要注意的事项。另外,通过让他们评审你的稿件,知道你的存在,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或许哪一天,你就有机会获得和他们合作的机会。当然,推荐牛人做审稿人,也存在有一定的缺点。这些人通常都很忙,无法确定他会接受帮你审稿。

下图是我最新的一篇论文推荐的的评审专家,三位教授分别来自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如果论文通过他们的评审而获得发表,我自己觉得这篇文章还是比较有分量的: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811912.html

上一篇:我查证谢灵副教授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下一篇:如果没有奖学金,还读博士吗?
收藏 IP: 130.130.37.*| 热度|

38 孙瑜隆 孙学军 曹禺 孙东科 夏铁成 刘全慧 王苗 黄永义 刘淼 吕鹏辉 张云扬 闫文发 许浚远 张帅 LetPub编辑 张继龙 韦玉程 唐小卿 汪晓军 吴廷增 黄彬彬 于锋 杨金波 赵龙岩 孙卿 强涛 李庆祥 Curry liliqun deanr shenlu neilchau aliala yunmu hao qzw NoteFirst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