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就是思考其意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livan 天体物理工作者,家乡云南昆明。

博文

关于“逃离科研”——科研需要多少人?

已有 3645 次阅读 2012-12-4 11:17 |个人分类: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研究, 科研生产力

      前段时间大家热议了“逃离科研”的话题。我的感觉是,似乎年长的老师多支持老师一方的说法,认为离开科研是不好的,浪费资源;而年轻的老师以及同学们支持学生一方的说法,认为离开科研没什么问题,人应该追随自己的兴趣。
      我对挑边站队没有兴趣,倒是在看大家讨论的时候想到一个问题:科研到底需要多少人?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农业尚未出现,大量的人都在从事狩猎和采集的工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可以进行一些农业生产了,农业生产的产品就可以满足生活的需求,原来从事狩猎和采集的人就转为从事农业生产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机器出现了,部分代替了农业生产中人的角色,无须很多人就可以生产出足够的农产品。从事农业的人就转而从事工业生产。而随着生产力的再提高,机器可以制作机器,从事传统工业的人也就开始转而从事其他行业。这其他的行业就包括科学研究。
       最早的科学研究进展是缓慢的,正如农业和传统工业早期发展是缓慢的,或者可以认为“科研生产力”低下。但是正如农业和传统工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科研生产力”的提高也使得科学研究更加易于进行。比如,最早的时候,解个方程,写个龙格-库塔法程序算是科研,或许还好花费研究者不少精力,但是如今,已经有很多研究工具将此类操作变为常规操作,几行代码就可以完成。在科学研究不断普及化的今天,每个人都已经可以进行科研,而不会受到一些原来的掣肘因素的限制。那么,我们还需要很多人从事科研么?
       曾今,农业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但当农业机械化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变成了工业。一段时期以来,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驱动力。科学研究的发展使得工业生产中的问题易于解决,从而驱动了社会发展。但是,科学研究不是产业,没有直接效益,这和农业、工业不同,所以科学研究不能像工业那样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单靠科学研究解决不了问题,把人集中在科研中肯定是不靠谱的,这在一个逐渐变得每个人都可以科研的时代尤其不靠谱。
       我在前几天的那些讨论中看到一个观点,说有人离开科研去从事经济工作,这不一定是错误的,因为可能正是经济工作成为了现今社会的驱动力,所以那里需要人。 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如果一个水缸里装不了那么多水,那么溢出来的水自然会流到别的地方去。再推广一下,如果有人离开科研去从事教育,或许也正是那里需要人呢?在一个科研易于入门的时代,我们或许不需要那么多人从事科研,而需要更多的人去努力分配好社会资源,把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好地交给后来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333-639053.html

上一篇:2012年Wolfram北京大会参会总结
下一篇:胡思乱想(六)能源是当今社会的基石
收藏 IP: 159.226.169.*| 热度|

7 张鹏举 陈小润 陈沐 张建福 赵里昂 王涛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