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发现胡先骕:一位科学巨匠的多样人生
陈怡 2024-8-22 17:30
1928年,康奈尔大学尼丹携家人访华与秉志、胡先骕(后排左一)等人合影 江西人胡先骕(1894—1968)1925年获得哈佛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是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他学贯中西,文理兼通,在科学家的身份之外,还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开创者之一,把《长生殿》译成了英文,业余写古体诗写成了诗人……在他身上,融合 ...
60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在树上,守护城市风景线
陈怡 2024-6-23 22:00
雾炮车 每年春天,当气温超过20℃时,悬铃木的幼叶快速生长,其背面一层毛茸茸的东西会脱落,形成芽衣絮。3月底到4月中旬,悬铃木的果实成熟时,含有果毛的头状果序会产生第二波飞絮,即果毛絮。这些飞絮自由地飘落,飞到行人的头发、眼睛里,甚至被吸入鼻子、嘴巴,成为很大的过敏源,使过敏人群轻则流鼻 ...
50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百年不息的“凡高热”之关键:凡高书信集的跨国出版和传播
热度 1 陈怡 2024-3-13 00:32
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商品信息流通、营销渠道、推广方式远不像今天这样高效和多样。有研究者曾做过统计,在当时,一位艺术家至少要从艺25年才有可能被市场接受,比今天中国艺术机构普遍接受的5年基础从艺时间要大5倍有余,而凡高的整个艺术生涯加起来,也不过十年时间。如果仅有作品的展览,可能凡高 ...
420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百年不息的“凡高热”之始:凡高家族的女艺术经纪人乔安娜·邦格
热度 2 陈怡 2024-3-8 20:07
乔安娜·邦格 1890年,怀抱提奥与凡高同名的儿子文森特的乔安娜 ·邦格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著名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奠基人之一路易·巴斯德信任的太太玛丽曾经有一句幽默的口头禅:“你得承认,按照女人的逻辑总能达到目的。” 刚才,我的脑海里忽然浮 现出文森特·凡高 ...
5874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杨振宁:一位最正常的天才
热度 4 陈怡 2024-1-25 06:02
由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出品,科学家潘建伟、饶毅、施一公担任出品人的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1月24日在北京中关村举行。 据介绍,该纪录片项目启动于杨振宁先生百岁华诞前夕。由于杨先生年事已高,无法再接受采访,纪录片制作团队深入调研了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学术资料馆中的22000余份珍贵 ...
7460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科学家拥有做科普的能力,学科才交叉得起来”——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汪品先院士谈科普
热度 1 陈怡 2023-12-17 13:38
“今天有幸聆听了汪爷爷的讲座,发现人类在宇宙面前如此渺小,但即便如此,人类依然不卑不亢,以实践获取真理,这是天地之大路。”“第二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汪老师将中国古时代之后的渐渐落后归结于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异,让我突然产生了新的思考。”“您所展现出的严谨而又不失幽默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在场每一位渴 ...
155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是专业的积累让我胜出”——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崔松谈“走谣言的路,让谣言无路可走”
热度 1 陈怡 2023-11-29 20:50
第15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 ,“2021年上海市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100强”排名第二入选者,电视台“健康热线”节目主持人,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微博、B站、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热门博主,“医学科普全媒体矩阵平台”搭建者……对于从医近30年的崔松,用“不想当主持人的医生不是好科学传播者”来 ...
626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在浩瀚星空下追寻生命的丰富可能
热度 1 陈怡 2023-4-25 20:36
徐光启,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天象的中国人,主持测绘了现存于世的年代最久远、尺寸最大的东方皇家御用星图——《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丰富了中国古人对星空的了解和理解。他的一生书写了中西方科学文化在信任中交流的历史,他的气度则孕育了海派文化的精神根源。他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始终用开放的心态学习、尝试世界 ...
686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身体力行鉴别”弓之六善”——仪德刚教授的弓箭之道与技术哲学
陈怡 2023-3-7 22:17
听闻仪德刚教授按照沈括《梦溪笔谈》“弓有六善”的描述制作的传统筋角弓和竹木箭近日在镇江沈括故居梦溪园落实了展位,想起这篇旧文:   筋角弓的构成     传统弓箭的制造和使用涉及到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抛体运动等诸多力学知识,但中国在17世纪以前并无现代意义上的理论力学知 ...
311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学、艺术与哲学:工作的馈赠和我的3个支点
热度 2 陈怡 2022-12-8 00:07
从一名文化记者转换角色成为科学记者已经 15 年,诚实地说,我至今仍然认为自己喜欢文化多于科学,虽然广义地说来,科学本身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相信许多人对这一点都会感同身受——毕竟,理解科学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决定了它对大众而言是艰深和晦涩的。 但无论是对科学不乏兴趣也好,还是像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 ...
5715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2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