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沉默道钉的足迹》出版座谈会发言

已有 2762 次阅读 2015-12-8 12:59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沉默道钉的足迹》出版座谈会发言

                                    20151129

 

受权发布熊安春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128发布

 

  (感谢中国铁道出版社副总编辑熊安春惠寄)

 

今天参加《沉默道钉的足迹》出版座谈会很高兴,由衷的感谢黄安年教授、李矩老师两位作者为《沉默道钉的足迹》所付出的辛劳,感谢责任编辑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努力。在此我谈两方面感想。

 

一、          拜读《沉默道钉的足迹》的感想

1.《沉默道钉的足迹》是到目前为止我见到和了解到已出版的关于美国太平洋铁路最全面的一本图书,集两位作者多年研究和实地考察的成果,表现形式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同时黄安年教授、李矩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我有深刻体会,《沉默道钉的足迹》在出版过程中,两位作者对校样修改有六七次之多,其工作严谨可见一斑。

2.采用同机位新旧照片对比写作的方法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效果非常好。使得历史与现在有一个对接,不仅对接,还有对将来发展的想象空间。使得《沉默道钉的足迹》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感,150年前修建的太平洋铁路现在依然发挥着很大作用,从新旧照片中可以看到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修建太平洋铁路的艰难,像铁路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所发挥作用是长期的、持续的。

3.华工在太平洋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所付出的牺牲是巨大的,我们当铭记这段历史。

 

二、          中国铁路走出去与《沉默道钉的足迹》

铁路人坚持不解的努力,尤其是在高铁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铁路已在普速铁路、提速线路、200公里等级铁路、300公里等级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方面掌握有成套技术:建造技术、装备技术、运营管理技术等。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是中国走出去一张亮丽的名片。中国铁路走出去是技术、装备、管理、资本走去的有效载体,目前中国铁路走出去已取得初步成效,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铁路走出去必将取得更大成绩,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便利的交通、幸福的生活。

《沉默道钉的足迹》,150年前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其实是中国自发的铁路劳务输出,是中美人员交流的实例。对比今天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可以感受到铁路的发展和成就。中国铁道出版社是一家有60多年历史,以出版铁路图书为特色的出版社,在专业出版方面希望能做到占领制高点、行业全覆盖,在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今天,不忘150年前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华工,是中国铁道出版人的责任,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沉默道钉的足迹》的初衷之一。

150年前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由于价值观、视角的不同,美国主流社会对此总结的不多,出版的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但中国人不能忘,我们应加强史料征集、加强研究。由于时间久远,文物、史料很分散,给史料征集和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需要各方面积极参与、共同努力。2019年是美国太平洋铁路开通150周年。通过加强《沉默道钉的足迹》的宣传,以此来纪念华工,庆祝美国太平洋铁路开通150周年。铁道出版社希望以《沉默道钉的足迹》出版为契机,加强与各方面人士的联系,共同建设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史料库。

                     20151129,修改于128

 

  (熊安春,中国铁道出版社副总编辑,本文在20151129《沉默道钉的足迹》出版座谈会发言的基础上修改定稿。

 

照片4,20151129熊安春在《沉默道钉的足迹》座谈会上的身影,由著名摄影家梁立拍摄。

1

 

2

 

3

 

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41871.html

上一篇:影像与历史的完美结合——略谈《沉默道钉的足迹》一书的影像特色
下一篇:让道钉不再沉默(影印版)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