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外孙荡秋千展现少年阳光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年9月28日下午美东时间; 29日凌晨北京时间发布
美国是儿童和少年的天堂,此话对于完全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孩子来说是准确的,但是对于美籍华人的孩子来说,却不尽如此.原因是美籍华人的孩子的祖籍母语是华语,生在美国或生在中国都如此,华语、华文学习和掌握不仅需要语言文化环境,而且还要刻苦的自学,一般说来,美籍华人的孩子为了在未来世界立于不败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掌握华文华语。孩子们的玩耍时间大大少于白人的孩子。
昨天下午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大纽约地区华文学校12:30-16:00在Hartsdale NY, Ridge road Park举行秋季野餐活动。这里还有荡秋千等游艺活动,大外孙和他的好有一起愉快地荡起秋千,舒展心情,忘却烦恼。
照片17张是即时随机拍摄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荡秋千
荡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仅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以后为避忌讳,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以后逐渐演化成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以练习轻捷、矫健。
目录
荡秋千图册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
早在原始社会,祖先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树,在劳动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民间最早的秋千活动,人们称为“千秋”。传说是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时只是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汉武帝时因为它与“千秋万寿”这个祝寿词冲突,而改为“秋千”,后来就改为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期,荡秋千逐渐成为女子嬉戏玩耍的游戏,女子们衣衫裙裾随风飘动,摇曳多姿,甚是好看。
荡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结实起见,通常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两字繁写“靴a”,均以“革”字为偏旁。
荡秋千图册
荡秋千,朝鲜族青年女子最喜欢的一项传统游戏。秋千架高为12至13米,在两架杆的顶端架起一根横木,横木上系上两根约8至9米的秋千绳索,在下垂的两根绳索底部栓着30厘米左右的踏脚板,荡秋千时,还要系上安全带子。朝鲜妇女身着彩色长裙,踏上秋千板,凭着腰部、臂部的力量向前后摆荡,越荡越高,如紫燕凌空,自由自在;如仙女腾云,优美飘逸。荡秋千不但显示了朝鲜族妇女勇敢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且显示了她们的健康体魄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为生活增添了欢乐幸福的色彩。
荡秋千分单人荡、双人荡、立荡、坐荡等。每个村镇都有自己的秋千高手,有时还要举行表演比赛。荡得最高最美的人很受乡邻的赞扬。荡秋千的这些日子里,也常常是青年男女相遇、接触的好机会。
荡秋千图册
每年元宵节期间,武安、涉县、磁县一带的城乡群众有荡秋千的习惯。一过正月初十,人们就开始在村街口开阔处和自家院内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架。从搭成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荡一阵子,其中十四、十五两天是高潮。荡秋千可以使人心旷神恰,锻炼身体和意志。无疑,这是一种有益的民间体育游艺活动。一些地方的群众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病。这也许就是荡秋千能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连那些不会走路的孩子和年过古稀的老人,也要在别人的扶持下荡上几下。青少年男女和壮年人就更不用说了。
哈尼族: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朝鲜族: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民间游戏,每逢节日聚会,人们便会看到成群结队的朝鲜族妇女,聚集在参天的大树下,或高耸的秋千架旁。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妇女,在人们的欢呼、叫好声中荡起了秋千,她们一会腾空而起,一会俯冲而下,尽情地欢乐,长长的裙子随风飘舞,大有飘飘欲仙之感。朝鲜族妇女荡的秋千,不仅高,而且还很飘,有的秋千几乎都荡平了,真可谓是触目惊心。荡秋千比赛分为单人和双人两种。比赛优胜者的评比方法,有的是以树梢或树花为目标,看谁能咬到或踢到;有的是在高处挂一个铜铃,看谁能碰响。具体的比赛方法各地也不尽相同,但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以高度作为决定胜负的标准。现在有些地方在秋千蹬板下系一个标有尺寸的绳子,以此来测量高度,决定胜负。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清明时节,中国民间还有“荡秋千”的习俗。民俗专家介绍说,“荡秋千”源于民间劳作,唐宋时期盛行。清明节荡秋千,古时女人最爱。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1986年2月,国家体委制订了《秋千竞赛规则》(草案),同年,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到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秋千已发展为包括6个单项的较大项目。
秋千比赛规定,只限女子参加,分设单人、双人和团体赛,项目分高度比赛和触铃比赛。高度比赛以在规定的试荡次数内荡达的最高点来计算成绩,触铃比赛是以在规定的高度上和时间内运动员触铃的次数来计算成绩。比赛场地为20x8米的长方形平坦地面,秋千架高12米,起荡台高1.3米。在高度比赛中,选手均有6次试荡机会,而在触铃比赛中则只限1次。秋千运动不仅是一项精彩的竞赛运动,更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勇敢精神。同时,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荡秋千图册
我们在荡秋千时,如果人站在秋千上不动,荡秋千的运动类似于单摆的运动。当秋千从最低点荡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做负功,系统的动能转化为系统的势能,当秋千从最高点荡回到最低点时,系统的势能又转化为系统的动能,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秋千将做等幅摆动。如果要让秋千越荡越高,就必须借助外力,自己荡秋千,就没办法借助外力了,系统也就无法从外界获得能量。只有通过荡秋千的人自己与绳子的内力做功将自己的内能转化为系统的机械能,而人的内力做功又只能靠人在秋千上站起或蹲下来实现。但当人荡到平衡位置时,双手用力拉绳,则绳以相同大小的反作用力拉人。此力克服人的重力做功使人突然起立,人在此时重心将上移。系统的重力势能增加。此时切向速度未变即动能未变,系统的机械能增加。当秋千从最低点荡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慢慢下蹲,则在此过程中,重力不再做负功了,而近乎不做功,甚至还可以做正功。当人升至最高点时在迅速站起。使重力势能增大。当秋千由最高点荡回到最低点时慢慢下蹲,使其重心下降,此时重心的位置下降,此过程重力仍然做正功。则在一个周期中重力始终做正功。这样,荡秋千的人就可以将自身的内能转化为秋千的机械能。
总之,荡秋千的人应在秋千运动到最低点时迅速站起,然后慢慢下蹲,当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再猛然站起,过了最高点后再慢慢下蹲,到了最低点时再猛地站起,以后重复上面的动作,即秋千越荡越高。
“胡悠”。也叫木驴。其做法是:主杆上端有个铁轴,轴头顶在横梁的正中间。横梁两头各吊一个小铁千。人或站或坐在两头的秋千上,边悠荡边转圈。
“过梁悠”。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秋干。在牢固的木架上架一个方形大木轮,轮子四角各吊一副小秋千,四个人坐在踏板上,由其他人摇动摇盘,使大木轮转起来。秋千上的人随着大木轮子的转动,或高或低,自在悠荡,煞是惬意。
“板不煞”。板不煞就是“摔不死”。搭法是:在秋千架的横梁上穿一个辘轳头,上面绕一条粗绳(只绕一遭),两头垂下,其中一个绳头上固定一根脚踏棍。开始耍时,两只脚踏在踏脚棍上。两腿夹绳,两手紧拽另一个绳头,使绳子这头往下转,那头带着人往上升。秋千横梁上头的半圆形荆条吊着花生、糖果、香烟、酒等赏品。谁能升到上头,牢稳地固定在辘轳头上,再伸手向上去摸赏品,谁就是好样的。摸着哪一种奖品,就奖给这个人。一般人往往上不去就摔下来,或者上去了没把紧辘轳头,又滑溜下来或摔下来,故名“板不煞”。由于秋千架下垫着松软的沙土或柴草,不会出危险,又称“摔不死”。
荡秋千图册
原理1:秋千所荡到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高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一丝不苟地“踏实”。每个人都会做却又不屑于做的动作和事情,贯穿于整个日常生活,甚至你完成了这样的一个动作,自己都不记得。比如你每天都会把垃圾袋带出去扔掉,你会记得你用怎样的动作扔掉的吗?这也正像全世界都谈论“变化、创新”等等时髦的概念时,“踏实”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可是你真正做到了新含义的踏实了吗?踏实地做事并不等于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它需要的是有韧性而不失目标,时刻在前进,哪怕每一次仅仅延长很短的、不为人所瞩目的距离。突然的成功大多来自这些前进量微小而又不间断的脚踏实地。
原理2:后一次所达到的高度与前一次是分不开的,环环相扣的“踏实”可以达到分散几次望尘莫及的效果。踏实不是放弃思考的权利。处理和分析日常琐屑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动力。也就是说,在折纸、摆谷粒这样简单的动作中,要自主地发挥本身具有的内涵。你要能够在很基础很凌乱的事情中保持冷静的分析、思考,这样你才会把自己所做的升华为成功。否则,就算你再踏实,日复一日只是单纯的重复罢了。
原理3:秋千荡得越高,所拥有的空间就越大,所拥有的机会也就更多,你需要学会欣赏和把握,踏实地做不代表错失良机--你年轻聪明、壮志凌云。你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渴望声名、财富和权力。因此你常常抱怨: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是掉在你的头上?那支藏着老子珠的巨贝怎么就产在巴拉旺而不是在你常去游泳的海湾?拿破仑偏能碰上约瑟芬而英俊高大的你总没有人垂青?但是,掉下一个苹果的时候,你把它吃了。你闲逛时被硕大无比的卡里南钻石绊倒,可你爬起后,却怒气冲天地将它一脚踢下阴沟,最后你像拿破仑一样,先是被抓进监狱,撤掉将军官职,被赶出军队,然后身无分文的你被抛到塞纳河边。就在约瑟芬驾着马车匆匆赶向河边时,远远地听到"扑通"一声,你投河自尽了。你缺少的仅仅是机会吗?"踏实"不代表木讷的头脑和缺少竞争意识,相反它对这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得为机会开门。踏实的人不是被动的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每一次机会都会轻轻地敲你的门。不要等待机会去为你开门,因为门栓在你自己这一面。机会也不会跑过来说你好,它只是告诉你“站起来,向前走”。要善于发现机会。很多的机会好像蒙尘的珍珠,让人无法一眼看清它华丽珍贵的本质。踏实的人并不是一味等待的人。要学会为机会拭去障眼的灰尘。
原理4:秋千会从高处滑落到低处,就像人生中一些不可回避的事情,或许是个错误。每一次你都要鼓起勇气从最低处坚持着走出来,没有一次次的低谷,换不来更高处的清风扑面。踏实不是绕弯避开错误--踏实不是护身符,可以与错误困难绝缘。每个人都可以犯错误,但是要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摔跟头。并非摔得越多,成长得越快。错误就好像病毒,能避免是最好的。病毒在让你生病的同时,也会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而且,医学报告表明,那些发生病变的器官比正常的器官更显强壮。这也正像犯错误。能够避免犯错误的人是聪明人,能够避免类似错误的人也是聪明人。
原理5:每一次荡起来,都会在心中定下一个将要达到的高度作为目标,达到梦想的高度,你会更开心!
踏实不代表盲目。人们经常会停滞在离成功还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但是那个地方依然叫做失败。这多半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很模糊的,介于某两者之间的,摇摆不定的。一个清晰的目标,是不会让人轻易放弃的。假如你有的只是一个很长远的计划,那么不妨用长跑中经常使用的“分段法”。也就是说,把很长的距离分成几个小段,每一段都有一个标志性的事物,可以是一份报告的问世,也可以是设计图的完成,哪怕仅仅是为后花园增添了一种花,也是在成功路上留下的脚印。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教授威廉姆·凯斯最近发现,物理学家以前对荡秋千原理的解释并不符合实际,他给出了新的解释。 荡秋千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时,总角动量保持不变。当然荡秋千时还受到地心吸引力,如果只想弄明白如何将秋千荡得更高时,可忽略这一作用力。
我们把人,秋千和地球所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在荡秋千的全过程中,系统所受到的外力只有悬点的约束反力,其值与摆线张力T相同,为一变力。但是,因为悬点固定,此外力并不作功。重力为保守力,使人下蹲和站起的力为非保守内力。根据功能原理:"一切外力与非保守内力所作功之和等于质点系机械能的增量。"因为外力并不作功,所以有Aλ=ΔE。我们来研究图。所示的可变摆长单摆模型的第一次摆动。
a-d:人体下蹲:因为va=vd=0,故d-e:自由摆动,人体没有变形,系统机械能守恒。
e-b:人体站立,又因此过程中重力和张力对悬点O的力矩为0,所以动量矩守恒。
注意在此过程中人体内力所作的功一部分转化为系统的重力势能,而另一部分转化为能.其动能增量与初始摆角θ0有关,θ0愈大动能增量愈大。
b-c:自由摆动,人体无变形,系统机械能守恒,且vc=0。
整个a-d-e-b-c过程(即第一次摆动)中人体非保守力所做的功:
上式中Δh1为经过第一次摆动质心上升的高度。根据功能原理:
显然,图2所示的第二次摆动c-f-e-b-a完全与第一次摆动类似。
可见,每次摆动所升高的高度与摆线的长度,质心变化的幅度及该次摆动的初始偏角有关.当l0,l1一定时,仅决定于该次摆动的初始偏角。初始偏角愈大,人体在平衡位置站起的过程中所做正功愈多,因而上升高度愈高。当θn-1>π/2时,收缩身体时内力亦做正功,故Δh更大.若将摆线改为刚性轻杆,随着摆动次数的增加,将使θ≥π,其后系统将作圆周运动而不再来回摆动。当θ0=0时,Δh1=0。也就是说,如果初始位置在铅直位置,则秋千无法荡起。
以上讨论没有考虑荡秋千过程中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实际过程中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因此,只要每次摆动过程中Aλ>A阻,则秋千越荡越高;当Aλ=A阻时,系统作等幅振荡.显然,荡秋千的技术要领应是:在最大偏角处人体迅速下蹲,在最低处人体迅速站立,并且应使第一次摆动的初始角θ0尽可能大。
人在荡秋千,越荡越高,说明机械能是不守恒的而且是不断的增加。那么这个机械能的增量是来自何处的呢?
我们在荡秋千时,如果人站在秋千上不动,荡秋千的运动类似于单摆的运动。当秋千从最低点荡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做负功,系统的动能转化为系统的势能,当秋千从最高点荡回到最低点时,系统的势能又转化为系统的动能,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秋千将做等幅摆动。如果要让秋千越荡越高,就必须借助外力,自己荡秋千,就没办法借助外力了,系统也就无法从外界获得能量。只有通过荡秋千的人自己与绳子的内力做功将自己的内能转化为系统的机械能,而人的内力做功又只能靠人在秋千上站起或蹲下来实现。但当人荡到平衡位置时,双手用力拉绳,则绳以相同大小的反作用力拉人。此力克服人的重力做功使人突然起立,人在此时重心将上移。系统的重力势能增加。此时切向速度未变即动能未变,系统的机械能增加。当秋千从最低点荡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慢慢下蹲,则在此过程中,重力不再做负功了,而近乎不做功,甚至还可以做正功。当人升至最高点时在迅速站起。使重力势能增大。当秋千由最高点荡回到最低点时慢慢下蹲,使其重心下降,此时重心的位置下降,此过程重力仍然做正功。则在一个周期中重力始终做正功。这样,荡秋千的人就可以将自身的内能转化为秋千的机械能。
总之,荡秋千的人应在秋千运动到最低点时迅速站起,然后慢慢下蹲,当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再猛然站起,过了最高点后再慢慢下蹲,到了最低点时再猛地站起,以后重复上面的动作,即秋千越荡越高。
民俗专家表示,荡秋千流传至今,仍受人们的喜爱。寒冬一过,人们换上春装,架起秋千,在空中飘来荡去,翩翩若飞,可以舒展心情,开阔视野,平衡身心,增大胆量,忘却烦恼。“无风一上秋千架,小姝身材比燕轻”,荡秋千对于妇女尤其适合,传统医学认为女子多郁症,荡秋千是非药物解郁的好方法。时至今日,在儿童公园、儿童乐园里还专设有“秋千”,供孩子们玩耍。
http://www.baike.com/wiki/%E8%8D%A1%E7%A7%8B%E5%8D%8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