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开始忙着写本子:谈谈基金与论文
喻海良,2015-01-21
科学网上最近博文虽然多,但是除了纪念小文老师的博文之外,基本上没有几篇显眼的博文。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国内的朋友,听说下一个礼拜就要放假了,不少人应该忙着回家过春节。国外的朋友,“新年”假期虽然早就结束了,但是,新一年的基金申请又要开始了。
在澳洲,连续申请了三年的基金,都给人家当了炮灰,每一次都是“差一点点”。有时候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面“咬着牙,恨”。每一次看到评审意见,均只有一个人把我评得“一塌糊涂”,也因为这个人的存在,每一次都失之交臂。当然,澳洲的“强人”非常多,然而“资助项目”非常少。一年,每一种项目都是几百个。去年,ARC Discover Project一共不到700个,DECRA依然是200个,Future Fellowship150个。虽然每一次为自己没有获得成功而“辩解”,但是查看那些“评上去”的人员,确实都是实力很强。输在高人手上也不算冤枉。
虽然今年项目是3月初才要求提交最终稿,但是,我已经完成了项目的整体框架。深下的一个月就是修改、修改、再修改。其中包括我的老板帮助修改、学院老师帮助修改、学校科研服务中心老师帮助修改、朋友帮助修改。应该大大小小会再改动30次左右。即使如此,99.5%的可能又成为炮灰了,因为去年一年,在Engineering Manufacture、Engineering Materials和Engineering Mechanical三个组,一共只有1个项目负责人是Research Fellowship。当然,为了这0.5%的希望,我仍将奋斗一个多月。
在这一次基金撰写过程中,我做了很多的转变,下面谈谈自己的感想,希望对看到本博文同时也准备新一年基金本子的人有所帮助。
1)列出的论文不在多,而在质量。去年申请ARC Future Fellowship,我一共列了论文55篇。这55篇论文是指前5年发表的论文。对于一个年轻人,5年间发表55篇论文,应该是非常多的。然而,在基金评审过程中,评审人没有这样想,而是认为我发表的论文质量不行。说良心话,这是很要人命的一个评论。虽然这55篇论文中,确实有几篇中文期刊,也有几篇会议论文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上面,但是,80%以上的论文都是过得去的,应该都属于我们领域的主流期刊。但是,很遗憾,评审人不会这么认为。记得那个“批评”我的评审人直接了当地说,我在AMR和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上面发表的论文太多。
在今年的基金本子撰写过程中,要求列出过去十年的论文情况。我第一步把那些没有被SCOPUS检索的论文全部删除。我一共发表了100多篇论文,进入SCOPUS数据库的有将近90篇。澳洲现在很有意思,他们不看SCI、EI检索,但是,都认SCOPUS检索。后来和我老板讨论,他建议我将期刊分类,分为SCI检索、中文期刊、会议论文,同时删除非行业顶级会议的论文。经过新一轮删除,我进一步将论文数量压缩到70篇左右。后来,给一个朋友看,他觉得我还是列的太多,并给了我一个评价“很多论文是给人产生负面评价的借口”。他建议我进一步压缩,对于没有IF的期刊统统删掉,对于非Top3的会议统统删掉,对于AMR出版的会议统统删掉。这一次,真是痛下“杀手”,从103篇压缩到60篇。希望今年能够消除评审专家认为拿低水平论文“凑数”的嫌疑。
2)列出代表作中说出自己的贡献。ARC项目申请很有意思,每一年都让自己列出10篇代表作。澳大利亚科研评价体系很有意思,和国内只看第一作者不一样,他们认为只要论文挂了名字就是有贡献的。当然,我认为这可能与这个国家的国情有关系,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诚实可信的人,如果论文没有贡献,就不会挂名了。然而,这个情况在这些年也在发生变化。
还记得武夷山老师曾经写过的报道《单靠买人是提升不了真实水平的》:“2014年10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的大学排行榜上,沙特的阿卜杜拉国王大学在数学领域跃升为世界第七位(第一名是加大伯克利),而该校两年前才建立数学博士培养计划。这是怎么回事?因为该校2010年以来疯狂地招募“兼职教授”,尤其是以高被引作者为重点招募对象。他们对兼职教授开出的条件是:每年7.2万美元的收入;为访问该校所做的国际旅行可乘公务舱,他们报销;在沙特期间住五星级宾馆。兼职教授要做的事主要是:与沙特本地学者合作,帮助他们提高学术水平;“辅导”本地学者起草项目申请书;发表文章时得挂上阿卜杜拉国王大学的名字,将其作为第二机构。有时候,该校则希望兼职教授完全以该大学的名义发表文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汤森路透的高被引作者名单中,有130位作者将阿卜杜拉国王大学作为署名的第二机构,而将哈佛大学列为第二机构的只有32人。”
现在,鬼佬的大学都懂得花钱请人“挂单位”提高排名,鬼佬自然也学会了不干活就挂名的方式以及“好处”。在这种背景下,有些人的论文数量急剧增加,自然代表作的层次也越来越高。记得某人介绍一个朋友,说他发表过Science。后来我特意查了那篇论文,他挂在第六作者,同时,当时他还真是一个硕士生。应该而言,就贡献而言是很小的。然而按照澳洲人的习惯,会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个人“水平高”,有能力往Science发论文。
在昨天卧龙岗大学ARC DP基金动员大会上,我们科研服务中心主任第一次明确指出,在所有代表作中,如果不是第一作者,必须写明申请人对那篇论文的贡献。记得国内申请基金时,基本上都只列第一作者论文,这样也不是很合理,确实有很多人,虽然是第三、第四作者,但是确确实实对论文有重要贡献,我自己就做了好些这样的事情。如果把他们的贡献抹杀掉,也是不合理的。如果基金申请时,让他们自己写出对论文的贡献,这或许也是一个好的方式。
……
第一年,当炮灰;
第二年,继续当炮灰;
第三年,还是当炮灰;
第四年,事不过三,应该有突变了吧!
下午继续修改本子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9: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