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利·K·W.克拉克、大卫·D.考尔顿、威斯特·伊文斯证词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调查华人入境问题联合特别委员会报告书(1877年2月27日)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15年1月2日发布
现在发布的是加州农庄主、律师亨利·K·W.克拉克尔特、大卫·D.考尔顿,南太平洋铁路公司董事长、威斯特·伊文斯,伊文斯铁路公司董事长三人的证词,该书选用的全文PDF版,载(陳翰笙主編:《華工出國史料彙編》第三輯《美國外交和國會檔選譯》,中華書局,1981年版, 第275-277頁。)
加州农庄主、律师亨利·K·W.克拉克尔特证词说:“
问:你从前淘过金。中国人在金矿里受到的待遇怎样?
答:我所知道的大半得自传闻而不是自己的亲身观察,虽然我在淘金矿里常常遇见他们。一般地讲他们都在别人已经采过,认为无利可图的废旧坑穴里淘采。他们所得的金砂数量是白种淘金人不屑一顾的。
问:如果他们发现值得白人开采的金矿苗,你知道以后发生过什么事情吗?
答:据我了解,中国人是时常会被白人驱赶出去的。那就是说,如果中国人淘到的黄金超过一定限度,白人就决不能容许他们再淘下去。
问:请你向委员会说明淘洗金砂工作的性质,淘金需要干些什么?
答:淘金只需一把铁锹,一把铁铲就行。工作是把大石头移开,向各个方向挖掘坑道,扬出碎石和杂质,随掘随淘。如果季节不适宜,就把细砂积存起来,等到雨季,纳如木槽中用水冲洗,淘出当中的金砂。因此,淘金人必须长期暴露在风吹雨打之下。而且在淘洗的时候整天站在水里。夏季最热的时候,一般是淘金工作最紧张最忙的时候。因此淘金是件辛苦工作,如淘采的收获量不小,白人是谁也不肯干的。
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人不光是愿意吃苦,而且他们在许多处被白人抛弃,认为不能再有生息的旧矿穴里,偏偏能够赚钱。有时赚到的钱还不少。这是他们遭到一些人嫉视的主要原因。”(原第591页,译文第276页)
问:在加利福尼亚州境内的铁路工程有比凿通内华达山脉的大隧道更困难,更危险的吗?
答:哪个隧道当然是全部铁路工程最难的工程。
问:那是用哪一类工人建造成功的?
答:用的是中国佬。(原第691页,译文第276页)
***********************
大卫·D.考尔顿,南太平洋铁路公司董事长的证词说:
问:你使用中国工人建造了你的南太平洋铁路,是不是?
答:呃,不完全是。
问:我的意思是说那条铁路主要是由中国工人建造的,不是那样吗?
答:有一部分是。那一部分施工部门的首脑全是白人。
问:这条铁路自拉索罗普以下的那一段有多长?
答:从拉索罗普起,或者说从戈申起,铁路主体约有四、五百英里。这一段业已建成。
问:不用中国劳工你能够造成那段铁路吗?
答:我想我不能造得那么快。我也没有那么多的把握能在预定时限内完成那么大量的工程。
问:你在你的铁路上使用了几千个中国人?
答:是的,先生。
问:你能够得到同等数目的白种工人吗?
答:我想不能。
问:就你个人自修建南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以来的经验而论,是不是可以说你雇不到白种工人?
答:我们肯定雇不到那么大的数目。
问:你与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工程有关系吗?
答:那时,我还没有关系,我是后来才成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主人的。
问:你知道中央太平洋铁路是用什么工人造成的?
答:我想使用了不少不少的中国人。
问:南太平洋铁路所用筑路工人当中,中国人占多大比例?答:我说大约站百分之七十五或八十。有时多有时少。(原第591-592页,译文第276-277页)
问:你的铁路修好了,路线所经过的土地是不是增加了价值?答:我想铁路使地价提高了两倍至十倍。例如萨林那河谷的土地,卖给我们的时候是每一英亩作价二元,自从铁路在那里修通以来,每一英亩约值二十五至三十元。
问:你以前当过律师吗?
答:1852-1856年间,我在西斯基约地方当过律师。
问:当时外国淘金人是不是要领取执照?
答:当时是这样。
问:是不是凡是声称不愿成为美国公民的各类外国淘金人都须领取执照?
答:我想当时的办法是这样。
问:中国人如果声称愿意成为美国公民,他们是否能够获准?
答:我不知道有没有中国人申请成为美国公民。事实上是执照费主要是由中国人交付的。(原第600页,译文第277页)
********************
威斯特·伊文斯,伊文斯铁路公司董事长的证词
问:你是不是广泛从事于修造铁路?
答:相当广泛。
问:你在筑路工程中一般使用哪一种劳工?
答:在制造铁路枕木方面我使用白种工人,在筑路工程中我绝大部分使用中国劳工。
问:他们按契约,还是按规定的工资作工?
答:他们在筑路工程中按月作工。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工程就完成不了。至少,我认为我所造成的铁路,如果不是他们就不能造得那么顺利。没有他们不行。
问:白人劳工不是也能干好中国劳工的工作吗?
答:啊?当然。但是请你了解,我试用白人劳工干这件工作,可是失败了。(原第720页,译文第277-278页)
照片4张,拍自该书。
1,
2,
3,
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