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话题是由女儿升学选择的考量引起的。女儿一直犹豫要不要报考女校,也犹豫要不要报考理工名校,以及如果录取该不该上。
现代教育的早期多数国家似乎都有女校,那是在男性主宰社会的传统教育环境中的产物,很多是女权运动的结果。随着男女平等的现代观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实际生活中男女平等在法律层面的保障,女校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另外,两性之间的相互欣赏、吸引、婚恋的自然本性,使得男女同校让校园更有活力,也给学校生活增添浪漫温馨的情调。老话不是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实际上,在那些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环境(譬如军营),更容易出现心理和其他问题。
因此,现代美国迄今保留女校就让人不解了。虽然女校不多,这些学校都有很好的名气和传统。最近专门去这些女校了解情况,才知道推崇女校的最大理由其实还是女生在男女同校环境中,面对强大的男性对手,难以发挥。很多优秀女生在课堂、各类竞争以及学校生活事务中,越来越寡言退却,锋芒不再。而女校的环境则可以避免与男性的直接竞争,更有利于女性领导才干的充分施展。美国著名女校 Welleseley 网站说有数据表明,女校对培养女性领袖有着独特的作用。事实上,希拉里和奥尔布赖特等人就是她们的著名校友。
这就涉及到一个政治敏感问题。理念上的男女平等不等于男女必须在各个层面不加区别的对待。很多事情,抹去两性的差别只会导致更加的不平等。
男女体能上的差别较少异议。因此体育竞赛,男女是分开的,否则女子竞得奥林匹克冠军就很难了。困难的问题是男女智能有没有差别,应该不应该区别对待。“政治不正确”的观点是承认有差别,避免不加区别的两性竞争。差别论有数据和常识支持,但容易引起女性的反感和极端女权主义者的抗议。问题的复杂性还在怎样定义智能,如果智能(相对于体能的广义)再细分为科学能力、逻辑能力、组织能力、语言和沟通能力、情商和直觉等,显然两性各有优势。至少普遍认为,女性的情商和直觉往往更好,语言沟通能力更强。
回到女校的话题。至少我们可以理解现代女校的动机了,就是避免与男性的直接竞争,以培养女性的自信,增加女性施展才干的机会。这种保护性教育环境被认为是对女性的成长和女领袖的培养有利的。如果这个理论是靠谱的,现代中国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效法呢?中国女校何时出现?
谈一下女校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为有志于创办中国女校的教育家参考。前面提到,由于多数人的自然本性,单性主导的社区环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女性集中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心理健康是肯定的,因此虽然规避了男性强大竞争对手,也不利于成长。美国女校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原来,这些女校虽然自成一体,都有一个或多个对口的兄弟学校(兄弟学校不是男校,而是男女同校的主流大学),女校学生不仅与老大哥一样的兄弟学校常有联谊活动(譬如周末舞会),而且允许相互自由选课。比如名女校 Wellesley 的兄弟学校是哈佛和MIT,Barnard 女校的对口学校是哥伦比亚大学。这种设计非常合理。
最后提一下中国的相关情况。自从共产党上台以来,中国妇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相对平等的对待。在有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社会,女性解放无疑是共产党的一大政绩。然而,新观念中强调女子半边天的解读常常出现偏差,男女平等被普遍解读为男女没有差别,不加区别。举个例子。中国理工名校清华大学,很长时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而美国类似的大学如MIT则男女比例基本相当。道理很简单,如果学业成绩作为唯一考量,不考虑性别比例的话,清华的结果是自然而“公平”的。MIT 却不这样做,这里的道理不难理解吧。
~~~~~~~~~~~~~
女儿最后还是报了一所女校,也报了理工名校 CalTech(加州理工)的电脑专业。加州理工前两天发榜,居然没被拒,而是进了等待名单(waitlisted)。
甜甜蛮happy,因为学校除了一个early admission的男生外,还没听说她同学有录取的呢。
其实即便录取,我也不想她去受罪。跟一帮疯子一样的boys学工程,那纯粹是折磨。女娃可能平权被照顾进了,可是课上的作业和考试还不是要一样与男孩子拼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