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论文修改8次终被录用 精选

已有 31787 次阅读 2013-12-2 08: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修改8次终被录用

喻海良,2013/12/2

这个周末完成了好几件事情,其中,处理了近期忙而被积压的几篇稿件。其中有三篇论文被我直接拒稿了。拒稿的理由大致相同:

1)稿件写作极度不认真。其中一篇论文是从某学生的博士论文中直接拷贝过来。博士论文发表我能接受,但是,博士论文中的引文100-105这样的参考文献让我非常失去耐心。第一次看见我还能坚持看下去。但是,不远处又看到一次,我不得不痛下斩刀,拒稿。

2)稿件完全地罗列自己的具体工作,而且,很多代码没有说明,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意思。这样的文章似乎是从他的技术报告或者课题报告中直接拷贝过来。一方面,没有任何深度,另一方面,也没有发现有任何新的发现。也是坚持不到最后,拒稿。

当然,通常情况下,我认为作者写一篇论文不容易,从实验、行文需要好几个月时间。如果写得还算认真,有一定的意义,或者觉得论文有一些可取之处,通常会要求作者进行修改。我也很耐心地审理过一篇稿件,给一篇论文四次修改机会,最后,那篇稿件被录用了。而最近几天,我自己的一篇论文,被要求修改8次,最终,审稿人说“作者已经根据要求进行了修改,同意录用”。让我有几分欣喜。和我的室友说,这位审稿人也太有耐心了,而我也是太幸运了。原计划发表一篇短文,结果字数增加了将近一倍,并按照审稿人的建议,增加了两个图片。再回头看看第一稿和录用的稿件,真是天壤之别。

我和一个朋友说起这篇论文,他笑我命好。如果他是审稿人,早就把我的论文拒稿了。然而,为什么我的论文审稿人审理了那么多次而没有拒稿呢?我认为有我运气的方面,但是,也有必然的方面。

1)研究结果值得发表。这一条,我认为是审稿人最关心的一点。如果他认为你的论文具有很好的创新性,论文被录用的可能性就超过50%。即使在行文过程中,作者的英语比较差、行文结构不合理,审稿人也会给出建议让你修改。什么样的研究结果值得发表?个人认为有以下几项:以前没有人做过的研究;或者以前有人做过但是没有发现的重要结果;或者以前有人做过但是没有给出深入的讨论;以前有人做过,但是在其基础上有更好的结果。在我的论文中,我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显然是论文的最大亮点。

2)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建议。在论文评审过程中,作者和评审人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让一篇论文发表之前尽可能地达到最好。很多作者看到评审建议,第一思维就是“这个审稿人提的建议真刁钻,根本没法回答”。其实不然,我认为,任何一个审稿人都不会刁难作者,而只是会希望作者去思考一些他们没有想到的地方,然后,让这篇论文不出现一些纰漏。也因此,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建议是每一个作者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在我的这篇论文修改过程中,我也对我的朋友说,这个审稿人也太crazy了,让我修改那么多次,也不觉得不耐烦。的确,让我修改8次(每一次修改建议都不一样),作为作者的我都有些不耐烦了。但是,即使如此,我对待他的建议还是犹如“圣经”,没有一次丝毫懈怠。也是由于审稿人认真、作者认真,才会同心协力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现在回过头来,我显然要感谢这位审稿人。

3)心态乐观,不着急发表。一篇论文修改8次,时间是很长的。平均每一次审稿时间为三个星期。而平均每一次我返回修改稿时间也为三个星期。如果没有极好的耐心,就是着急把论文发表,很有可能,就把稿件投给另一个稍微差一点点的期刊了。也由于在处理每一次评审建议时,我都积极地花时间、精力去准备它,也因此,才有了最后完美的结果。

……

由上述可见,正常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是不容易的,是要消耗掉很多脑细胞,或者熬白好些头发的。也因此,我不得不就近期讨论的论文买卖发表我的观点:本人非常疼恨论文买卖行为,因为,这让原本公平的学术空间变得不公平了,这让我们这些为一篇论文付出极大脑力、体力劳动的人感觉到沮丧,让我们的荣誉感、成就感倍受打击!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746361.html

上一篇:33岁的我梦刚刚开始
下一篇:老博后看王博后惨败在哪?
收藏 IP: 130.130.37.*| 热度|

39 唐凌峰 李阔 褚昭明 张立伟 韦玉程 余庆 郑玉峰 孙亮 杨正瓴 李土荣 许冲 高波 Editage意得辑 陈德旺 陈光辉 张波 梁洁 翁磊 张忆文 明波 翟远征 雷超 郑延延 孙震 刘晓锋 廖晓琳 杨金波 陈万浩 曹建军 王淼 强涛 ybtr3929 Genni ncepuztf xuexiyanjiu eiav66 liangzx xuqingzheng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