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我不知道在0862的校友中有几位是“两进”复旦,水启昌是一位。有几位一进是理,二进是文;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大环境。两段复旦的求学经历,塑就了我步入人生的轨道。
理科的严谨和逻辑就不去说了。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在转向文科之时,坚持从事实和规律出发,把本体论作为所有研究的基础,不至于片面的依从意识形态,居高临下。
理科并不排斥想象力。本科的实验课主要是由重复已有的知识来训练学生,但在具体的实验中,由于个人的理解和操作手法的不同,实验语境的不同等,还会出现各种预料之外的现象。正是这些“意料之外”,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实验报告》中有一栏“讨论”,正是“讨论”,给予我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联想余地,而这些近乎“天马行空”的随意讨论,得到有机实验课的杨楚耀老师的悉心回复,并为我的讨论建立起事实和规律的基础,梳理起逻辑的框架。
再入复旦,已是十年后。接受了较为严格的哲学训练,遇到了才华横溢的同学,同时还看了那么多小说(详见不同的人生4——转折)。
斯诺有“两种文化”之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一进复旦,接受的是科学文化,二进复旦,接受人文文化的熏陶。科学文化为人文文化奠基,人文文化为科学文化引路。
能不忆复旦!
复旦是国人所称的“综合性大学”,以区分以工科见长的交大,区分林、农、医科大学,等等。北大、南大、武大、山大、厦大……都是综合性大学。可是,在上世纪6、7,甚至80和90年代,在“综合性大学”中,大多数学生只能在一个专业,或理或文,也未必有“二进”的机会。
如今的大学,不仅复旦“综合”,而且众多工科高校,包括鄙人供职的东南大学,或声称,或力图,或已经发展为综合性大学。譬如东南大学,每年有多少人文讲座!来的或大或小都是名人名家,去听就是了。
只不过条件好了,人却变得浮躁,爱答不理,爱听不听,到了现场也是似睡非睡,如周杰伦……。
看来,综合性,并未把学科,特别是文理科真正综合起来,只是多了几场讲座而已;即使是这样的讲座,面对浮躁的时代,“综合性”,又有何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