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毕业的几个优秀大龄博士
喻海良,2013-07-22
前几天写了一篇《不适合读博士,为什么还要读博士呢?》,引来不少批评。更有甚者,认为我对文中描述的那位博士生有年龄歧视。在写完博士之后,有朋友问我,他30多才读博士,是不是年龄有点大了?毋庸置疑,30岁左右,是读博士的最佳年龄。而且,35岁左右,都是出重要成果的黄金年龄。
说实话,在文中,我真没有半点歧视的意思。很多年以前,我就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看不上一个人或者歧视一个人,那一个人也一定看不上你或者歧视你。至于写这样一篇有争议的博文,主要是认为,现在很多人在都博士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读博士,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读博士,盲目地进入博士生系列,在那里盲目地、不知所措地“奋斗”着。
说到大龄博士生,我身边还真有好几位,这也让我反思之前的那篇博文,的确有一定的偏颇之处。
第一位:两年获得博士学位。对于研究生而言,两年能做一点什么?对于10年前的硕士生,两年时间段的时候应该还在准备写毕业论文,有的还在补充实验数据,有的也开始找工作了。而对于部分博士生呢?有一部分可能刚刚开完题还没有开始博士论文的研究工作,有一部分可能第一篇学术论文还没有发表出来,有一部分可能正忙着谈恋爱。而有这一位博士生,只用了两年的时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了。其中还有一个值得说明的是,他是统招的“大龄”博士。他在读博士之前已经是某大学的教授,而且当了不少年的系主任。当年教育部学科评估过程中,需要考察每一个学校的“博士”比率,为此,他决心再读一个博士。由于自己有经验科研丰富,并且指导着很多的研究生。因此,他的实验进展顺利,并且成果显著。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便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第二位:创新不断,获得多个发明专利,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对于博士研究生,在自己硕士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再获得博士学位不是很容易的,如果博士课题进入一个完全新的领域自然需要更多的勇气。在国内普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也是比较难的,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然是更难了。是的,在清华博士后期间,我们组里的一位博士就迎难而上取得了很多好的成果。我们组里面有三位老师,他的年龄能够排在第二。在回清华读博士之前,他已经是某学校的处级干部,他的孩子也已经读大学了。即便如此,他依然在学校里面认认真真地做实验,并且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亲力亲为。可喜的是,他在做实验的时候,提出了多种方式改进原有实验模式,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在好几个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自然,他也是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去年,听说还带队来澳洲学习了一整子。
第三位:下企业生产一线,一呆就是大半年。每一个博士生选择读博这条路,肯定都有一定的原因。有些人是因为兴趣,有些人是因为志向,有些人是因为家人期望,有些人是因为工作需要。自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别的原因,如在原工作单位受到领导的“照顾”。是的,我身边曾经有这样的一位博士,因为在原单位站队问题而受到排挤,不得已需要读博士。在他读博士之前,也已经是大学老师,有自己的爱人,孩子,父母也都已经退休。家庭条件还是很好的,有房有车,生活优哉游哉。由于他的研究课题为生产一线课题,需要大量的现场数据。为此,他扎根到企业一线,有时候一呆就是大半年,天天往返于企业现场和宾馆之间,获得了大量的一线数据,并且,记录了大量的现在生产照片。自然,对于工程学科而言,数据是研究的“红细胞”,有了养分,自然能够顺利毕业。
有时候,觉得拖家带口读博士不容易。没有老婆在身边,看不到孩子的笑脸。年龄那么大了,依然在学生食堂里面买饭吃,干很多多年不再干的“繁琐”、“体力”、“脑力”劳动。但是,每一个人都是为了梦想,不停地努力、奋斗着,或许只为带上博士帽的那一瞬间。
年龄不是问题,努力才是真理,天道酬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