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pengj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pengju attosecond pulse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ultrafast excited-state dynamics in liquid; time-resolved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elec ...

博文

纠结——祖先的坟,种信息的地

已有 4184 次阅读 2012-11-28 15:3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信息

    

    让人又爱又恨的黄泛区,养育了无数的河南人民,中原腹地的田野里,随便撒上一把种子,来年都能长出金灿灿的果实。这块肥沃的平原,建国以来一直承担着农村反哺城市的历史使命,给沿海经济地区的崛起提供了无私的,不可限量的作用。农村的乡亲们,大都不知道自己在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做着巨大贡献,还老想着不给政府添乱子,过着自给自足的小日子。

 

    在这些平凡的小日子中,品味着酸甜苦辣,滚动着婚丧嫁娶的年轮,一步步走来。婚丧和嫁娶算是农村最大的两件事儿了,很多地方的中国人历来讲究风水(包括台湾和香港),尤其是在丧事上,很多地方的人都一致认为不能有半点马虎,事关子孙后代的兴旺发达。于是,坟墓,作为寄托哀思,承载希望的载体,在很多农村乡亲们的心底有着不可触动的地位。

 

    我的印象中,河南一些地方农村的坟地密密麻麻,有时候连成一片,一望无边。姥姥村南面的一块坟地,名曰王老坟,占地约50亩。里面各种大小,样子奇特的坟冢应有尽有。有的有立碑,有的有青松,有的有坟椁。这样的一片坟地,到了夏天的时候是牛羊成群,野兔和鸟儿的天堂,也是当时农村小朋友的乐园。我曾经多次在酷暑的季节来到这篇坟地里面乘凉,逮鸟,捉迷藏和偷瓜果。据说这边坟地的祖坟是很有来头的一个,解放前还有专门的守墓人,文革的时候,坟遭人毁坏,老一辈的守墓人也被迫害。更有流言,坟地被毁了之后,姓王的后代从此走向没落。

 

鉴于坟地对后代的重要性,迷信的后人就在坟地的选址上费尽心思。不惜花重金邀请各路神仙挑选良址。有风有水的地方时坟地的不二选择,当然,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很难理解仙人们对风和水的定义。我印象中,家乡的很多大坟地都是坐落在拱起的土脊上,这种土脊地不存水,长不成庄稼,用来做坟地却刚好满足了风水的需求——貌似土脊有龙脉这一说。龙脉的走向十分讲究,不是一般人能看出来的,据说人丁的兴衰会随着龙脉的走向而发生变化。基于这个理论,我在小时候不止一次听说,南方人(无歧视)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于是就派大批神仙来到中原破坏龙脉,以至于中原作为以前的逐鹿之地,变成了现今的南方人的后厨。

 

当然,这些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牛资,但是,中原腹地的朴实农民,对坟地的重视程度深入骨髓,一脉相承,也正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对祖先和前辈的尊重,这种情怀应该是中华优秀文明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农村的乡亲们很难去短时间适应一种新的,科学的,文明的对祖先和前辈表达尊重,保持敬畏的途径,在他们看来,一堆黄土,象征的是一种尊严;几页烧纸,象征的是一种寄托;一挂鞭炮,象征的是一种哀悼;这些算是固守家乡农村人,业余生活中最简单,最健康,最和谐的部分了。

 

    记得刚刚不久的文化兴国的部署中,再次提到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有点疑惑了,我不知道清明节到祖先的坟前点几页烧纸,诉说一下最近做的缺德事儿,恳请祖先原谅,并祝愿他们在地下过的更好算不算一种精神的需求。如果是一种精神的需求,应该得到满足的话,我们有没有理由保持坟墓,坟地的存在呢?我曾经多次讥笑家人的封建迷信思想,但是我明确支持他们清明节,春节对先人坟地的祭拜。如果有人要满足他们这个需求,且又不能固步自封,那是不是应该用一种相对温暖和,循序渐进的改变方式呢?

 

     决策者为了乡亲们早日摆脱迷信,平去象征性的坟地;为了乡亲们继续保持传统,建立规整的公墓;这真的是一盘很大的棋,最后的目的是为了将死一个老帅实现粮食增产,GDP保持###

 

     我真的是相信这盘棋的目的是好的。毕竟,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不扩大耕地,单纯地靠粮食亩产的增加来实现增产是不可能的了。以前,几乎所有的地都用来种粮食,目的很简单,得到果实,上缴国家。现在,几乎所有的庄稼人都不想种粮食,种这东西是最亏的,只要知道能种其他粮食作物赚更多钱的,就去种。在这过程中,河南的很多地方种过烟叶,大片大片的良田改种了,随着种烟叶的收入下降,大片大片的良田又开始种庄稼,风头一变,又种辣椒,又种葱,大白菜,蒜,乱七八糟一窝蜂乱种,种了这么多年,穷的还是种庄稼的百姓,能让他们增收的却不是用于种粮食的良田,那是什么东西?

 

     其实这种现象很多地方都有,现在土地能不能赚钱,可以,只要你不种粮食就能赚钱,那种什么,种信息!对,就是种这东西就能发大财。这7年的时间,每年从河南311国道一路走去,感觉就不一样,刚开始的良田变成了葡萄,地里劳作的是地的主人;接着变成花园,种花种草,地里劳作的是雇佣工;最后变成荒地,象征性地种些花草,周围是围墙,地里劳作的是狼狗;这些被圈起来的地在未来的2-3年内变成高楼大厦,工厂场房。那么,良田的价格就会番几十番,暴富了种信息的人,穷了良田的主人—老百姓。从粮食增产这个角度来说,贫瘠的坟地与这些地的亩产相比就是天壤之别。每一百亩这样的良田被种成信息,一些人对坟地的口水就会拉的更长,等到万亩良田都被种成信息的时候,就是他们收起口水,向老祖宗讨要粮食的时候了。

 

     我说的可能有些夸张,仅仅是我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事实上,科学网一些博主对粮食价格的看法十分幼稚,又红又专,我不想谈,谈这个意义不大。但,河南的万亩良田种信息的态势是普遍的,兴许,这就是我们打破封建迷信,平整坟地的原因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2266-637096.html

上一篇:刚在实验室遭电击
下一篇:“逃离科研” VS “假装科研”
收藏 IP: 210.77.72.*| 热度|

10 杨月琴 陆俊茜 陈小润 王浩 刘洋 陈永金 廖晓琳 丛远新 徐大彬 zhanghuat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