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冯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上下)(《瓜饭楼丛稿》卷14,15)提

已有 3151 次阅读 2012-3-3 08:57 |个人分类:书目提要评论(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提要, 冯其庸, 瓜饭楼丛稿, 曹雪芹家世新考

冯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上下)(《瓜饭楼丛稿》卷1415)提要(二)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233(北京时间)发布


书名:    《曹雪芹家世新考》
者:    冯其庸

封面题签: 饶宗颐
书名题签: 冯其庸

出版发行: 青岛出版社

责任编辑:   刘咏、董建国

责任校对: 张书才、任晓辉、赵旭、孙熙春、高海英

出版时间: 20111月第一版

印刷时间:   20111月第一次印刷

照排:     青岛新华出版照排有限公司

印刷:      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
页码:       (上)352页、(下)353-707

开本:     720X1020毫米1/16

插页:      51

书号:      ISBN 978-7-5436-6791-4

定价:      3200.00(精装全十六卷)
照片       (一)26张,(二)36张是依据该书翻拍的。

本书共13章,前有新版自序、三版自序、增订本自序、自自序、凡例;后有后序、、后记、又记、增订版后记、三版后记、新版后记。

199678,他在增订版自序中谈到自己的学术道路是写道:“几十年来,我自己奉行的学术道路,一是重视文献。”“认真搜罗并认真研读文献资料,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文献掌握,或者虽然掌握了而却不去认真细读,互相比勘,并加以深思,那么,往往有些史料也会当面错过,不能尽发其覆。”“二是将文献资料与实物对证。我的一贯的做法,常常是运用实物来与文献资料相对证。因为文献资料固然重要,但有时不免有疏漏,有时不免有误记甚至传抄上的抄误、妄改等等,所以在研读和对勘文献资料时,如能与实物相对证,那就可以使你所要考证的问题,得到具体的感性的认识,这时你对文献的理解,就不是仅仅停留在书面上了,就有了进一步的深层理解了,甚至在你的记忆里就将永不消失了。”“第三是实地考察,周历全国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遗迹。我认为这是治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于前者,不敢说已读万卷书,于后者,则所行已远远不止万里。全国除西藏外,其余各省我都做过考察,有的地方还反复去调查过多次。我认为旅行亦即读书,书必须反复读,多次读,以体会其深意,游历亦是如此。”“读书、实证、游历,这就是我几十年来读书研究的基本原则,我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

 

200729,作者在三版自序中写道:“本书初版于1980,至今已27,再版于1997,至今也已十年。再版时曾加增订,篇幅比初版增加了一倍。此次三版,又增加了近十年来发现的曹、李两家的新资料,并增加了几幅珍贵大图片”。“我认为学术的根本是史料,没有可靠的史料,就构不成学术。我还认为真正的可以持久的学术论点,是建立在可靠的史料上的,没有可靠的史料证实的史料,完全凭空想,这种论点,不管它能糊弄多久,最后只是一堆泡沫。所以我希望能造成一种重视史料,认真读书的求实求真的学术风气。这种求实求真的学风,是学术健康的标志,也是社会健康的标志。”

 

作者20101231日夜在新版自序里写道:“本书收入《瓜饭楼丛稿·冯其庸文集》,时承青岛出版社领导的美意,改为繁体竖排,全书因而重排,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此书前三版时,因为都是简体横排,与本书附载的大量史料图片左右翻各不一致,因为史料图片文字都是自右到左,阅读时要右翻,而简体横排,都是左翻,横排文字也是自左到右,这样横排本的图与文字就不一致,阅读时很不方便。这次改为繁体竖排后,图文就完全一致了,不仅如此,原图片上的文字,也是自右至左的,现在改为一律右翻后,就是单读图片也完全顺畅了。”“本书三版时有《家世十二论》一章,都是我论证曹雪芹家世的专题论文,因字数过多,特为析出,另成《沧桑集》一书,也编入《冯其庸文集》。”

 

作者2011512在新版后记中写道:“本书改为繁体竖排后,幸得老友张书才、朱玉麒两兄各为重校一遍,青岛出版社的董建国和杨慧同志,也细校了一遍,最后由我核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543450.html

上一篇:冯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上下)(《瓜饭楼丛稿》卷14,15)提
下一篇:美国的客服专题索引目录(黄安年的博客,2011)
收藏 IP: 220.155.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2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