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发表论文需要“政审”吗? 精选

已有 12909 次阅读 2011-12-25 15:44 |个人分类:流感防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 发表, 禽流感, H5N1, 政审

   《Science 》杂志12月20日报导: 两组科学家进行了极具争议的禽流感H5N1病毒的研究,他们很不情愿地同意从他们研究论文的手稿中删去某些细节,因为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Advisory Board for BiosecurityNSABB)要求他们这样做。已投送Science和Nature杂志接受审查的尚未发表的论文将进行修改,以尽量减少它们可能被生物恐怖分子滥用的风险。

      荷兰 Ron Fouchier小组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Yoshihiro Kawaoka小组分别在实验室研发出人造致命性禽流感病毒H5N1。研究表明,H5N1基因组发生一定的突变能使病毒在雪貂中传播,因此它也可能在人类之间传播,从而可能危害人类。美国NSABB已要求删除这两篇论文的部分研究细节。

      这两个科学小组成员都不认可NSABB的决定,但《科学》和《自然》杂志支持NSABB的看法和建议,因此这两个小组被迫同意进行修改。

      围绕该项实验和NSABB的决定,在科学界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进行该实验的 Fouchier 宣称该病毒为你可能制造出来的最危险的病毒。 

      NSABB主席Paul Keim说: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可怕的病原体。我甚至觉得和这种病毒变种比起来,炭疽杆菌都不算什么了。

      Rutgers大学分子生物学家Richard Ebright认为,不应该进行这样的实验。

      《Science》的Martin Enserink认为,该病毒可能改变世界历史。

      在大众媒体中也可发现类似的灾难预言:科学家制造出人造H5N1病毒,这是有史以来最危险的病毒!是可能毁灭人类文明的病毒!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病毒学家Vincent Racaniello则认为,“Fouchier的H5N1禽流感病毒能在雪貂之间传播,并不意味着该病毒将同样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且不可能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2009年的大流行H1N1病毒在一些雪貂研究中可造成严重感染,但在人类却相对温和。H5N1禽流感病毒在雪貂中传代将会削弱其对人类的毒性,这种可能性却被人们忽略了。”“实验室改造的病毒极不可能在人类引起可广泛传播的疾病。自然更善于生产杀人的病毒――而认为人类可以重复在自然界发生的巨大多样性和选择压力,是人类科学的最典型的傲慢与偏见。”

       Racaniello对NSABB作了措辞激烈的批评,他将NSABB正式宣布上述建议的12月20日称为“科学上晦暗的一天”。他说,“ NSABB的决定将制造一个对未来的实验结果进行审查的恶劣先例,而实验结果的广泛传播本来可造福而不是伤害人类。”

        按NSABB的观点,实验细节只能提供给有正当(合法)理由对它们感兴趣的流感病毒学家。Racaniello置疑:谁决定什么是合法兴趣?“如果另一位科学家并不研究流感病毒,有关于某个实验的想法,希望了解这些细节,结果该怎么办?因为他们不是正牌的流感病毒学家,他们会被拒绝吗?科学往往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取得进展,其表现之一就是,棘手的问题往往是由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个人解决的”。

        适应雪貂的H5N1病毒的序列资料会被生物恐怖分子利用吗?Racaniello认为,这似乎不大可能:目前并不知道该病毒对人类是否致病,是否能在人群中传播。生物恐怖分子不会愿意进行一项人体实验,他们想要的是直接发动恐怖袭击。1918年的流感病毒其实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生物恐怖武器”,其序列在2005年就公开发表了,当时为什么没有人出来阻止呢?生物恐怖分子其实用不着使用实验室改造的H5N1禽流感病毒。  

        与生物恐怖主义的斗争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但对目前报导的可在雪貂中传播的人造H5N1禽流感病毒实在没必要大惊小怪。美国NSABB对待这两篇相关论文的过激反应,是否意味着以后发表科研论文都需要经过可能是不合理且粗暴的政审程序呢?

        (补充)原则上,对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的科研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控制是必要的,但具体到对人造禽流感病毒的危险性评估上,目前似乎带有太大的随意性。

               目前这方面存在法律的空白,需要尽快进行相关立法。不能以某些部门的不一定公允的意见代替法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521883.html

上一篇:脂肪与女性生育能力
下一篇:慈善家比尔·盖茨:对疫苗的投入可挽救最多生命
收藏 IP: 59.175.177.*| 热度|

10 李永丹 曹聪 占礼葵 虞左俊 鲍海飞 谢鑫 许培扬 杨学祥 杨正瓴 木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