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几个中国人聚在一起,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美国人真傻,干什么都那么较真,一点都不会变通。无论是平常做事情,还是做试验,都显得太傻太天真。
一位老兄的论文投稿到一个比较好的杂志,审稿人有几个意见是这样的,一般动物分组个数都不少于6个,为什么你老兄只有3个。针对这个问题,老兄认为3个足够说明问题,没有人规定都必须6个一组,而且我们已经完成了试验,在补充也与其他试验内容不属于随机分组。中国人如遇到这个问题,是会非常高兴地接受这个建议,当然无论心里怎么想,表面上总会非常愉快地接受这个意见,并进行相应地试验补充,修回不会忘记大肆吹捧审稿人一通。你的这个意见对我们非常好,我们进行了相应的补充,试验结果和语言的描述都进行了修改,请笑阅。即使在补充试验的时候,也会出现两种问题,是完全按照新的设计重复一便全部相关试验,还是简单补充增加的试验内容,当然按照科研规范,最好能重复相关试验,这就需要耗费许多额外的精力,当然补充增加的内容,和过去保存的样本一起重复检测,也被许多学者默认。
关于数据补充的问题,2年前我曾经审阅过一个来自某地区学者的一篇论文,初审意见中我建议其补充一个试验,1周后试验补充完毕,但我知道这个试验周期至少是2个月,怎么1周就补充好,很可能是随便编造,把本来没有做的试验说是做过,因为毕竟是一些检测数据,没有任何客观的图片资料去审核。我在二审中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结果作者的回答说是以前就做好的,放在那里开始没有在文章使用,我彻底崩溃,这可真不好核实!
曾经有次一个黑人老妹做一个试验,给老板汇报的时候说,两组相比尽管有一定区别,但统计学结果没有显著性。老板问她统计结果具体怎么样,就是P值是多少?回答说是0.0504。要说按照四舍五入的话,这也太离奇了,就当是0.05吧。由于这个数据非常关键,老板说,可否把原始数据重新检查检查,我当时理解这也就默认小于0.05,干什么那么认真。
仔细想想,做科研就应该认真,不能耍小聪明。要有“宁可没有结果,不可有错误的结果”,“宁可结果阴性,不可人品阴性”。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大家很清楚,每年我们都有大量的研究生按时毕业,几乎所有研究生的结果都很漂亮,这些漂亮的结果,我是说,那么多人都是漂亮结果是怎么来的。试验的失败率太低意味着准确率不高。有个研究生私下告诉我,开始很傻是不懂怎么做,做的结果是真实的,也是难看的。后来会做了,遇到各种困难,在前辈的提示下,挑选一些漂亮结果就可以了。要我说,做科研真的应该傻一些,也许傻一些更试验做科研。(当然我这里说的不是那些智力水平比较弱的,只是特指那些平常人说的不机灵的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