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是习惯性打开《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网站,阅读当天的地震目录。每次看完,觉得地震这个东东太乖了,比较老实,很听话。
我在今年6月份写过一篇博文[1]《未来5年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地区排名》,冠军、亚军、季军、第四名的排名次序是:新疆与其边境地区、川滇地区、西藏地区、甘肃与青海地区,从目前的地震活动性看,排名确实名符其实。因为对有强震或巨震发生的地震区,地震活动性一定是活跃的,现在如不活跃,未来一定很活跃。
在我们划定的有强震发生的地震区,地震活动性确实活跃,典型的如中吉边境地震区和中缅边境地震区,每天都在动弹。这段时间古浪地震区、晋东北地震区等近临界点的地震区,有按耐不住自己性子的苗头,有可能一步到位。
对我们一直密切关注的中吉边境地震区,则等待着标志性前震事件的到来,若在该地震区发生一个5.2级左右事件或几个4.0级以上事件,则可望实现对该地震区强震的临震预测或短临预测。
地震区发生的是预震还是前震事件一目了然,不如我们的预料,如2011年10月16日新疆精河5.0级地震发生在我们命名的新源(中国)-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地震区,该震发生前后的Benioff应变值(J1/2)为1864177968/ 1865588832,该震的发生距离临界值1.88E+09还有一定的差距,可理解为一次较大的preshock事件。预计在8.5-8.6级巨震发生前,在东经78-80°、北纬43°附近还会发生5.0-6.5级左右的地震事件。
尽管地震活动性具有非均匀性,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停滞不前,这给准确的时间预测带来了困难,但对某些地震区,在有标志性前震事件发生或宏观异常现象明显的情况下,是可以做出临震或短临预测的。很遗憾的是,俺是孤军作战,除了地震活动性监测数据可以得到外,其它的宏观异常监测数据都掌握在地震部门手里。
IBM公司过去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词“不管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总是推动世界的脚步”,其实强震的孕育过程也一样,在震群事件发生后,通过不间断的中小地震事件,逐步向临界点迈进。岩体的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则会诱致突变。
不该发生大震或巨震的地震区(远离临界点),如我们的判断一样,确实预期的强震或巨震还未发生、也一定不能发生。
自然现象的演化是有规律的,岩石从小破裂发展到大破裂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具有突然性和无序性。认识自然现象的演化机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引人入胜且其乐无穷。
参考
[1] 秦四清,未来5年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地区排名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45153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