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安兄出国闭关多日,重返科学网便连连出手,其中昨晚写的那篇“评价下YC同学:离开大学去工作后才更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1】,文章中那句“人生注定是没有导师的”和YC老师(曾泳春教授: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1950)本人评论的那句“人生是谁也指导不了”端的是深刻无比。这话一出,自然让俺们这些在大学里当研究生导师的人,感到“鸭梨”(关于压力的撷英“鸭梨”,有空再细说)很大。当导师的,如果还称得上负责任,通常是很喜欢指导学生的,不过神马(什么)能指导,哪些无所谓指导,啥东西根本不该去指导,还真要拎得清,否则,多半会“暧昧”得一塌糊涂。
在学生求学期间,最需要接受的指导无疑是学业方面的,估计绝大多数的研究生(极个别个性或实力超强的可以除外)都是非常希望得到学业上的指导的,“导师”二字中的这个“导”字即出自此处。当然,导师们能否指导到位,让学生满意,或许得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了,如果都指导得挺好固然没问题,否则网络就会有许多的怨气要被发泄了。学生接受导师学业上的指导,通常包括了“指方向”阶段的“指”,和“导引上路”的“导”。学业上了路之后,导师还要不断指导,帮学生不断修正方向,在研究道路上走得更稳健,遇到独木桥别落水,碰到陷阱能绕过去,没饶过去不幸跌入,还得想法把学生拉上来。所以那种呵护备至的指导,需要全程伴随的,难度巨大,是不易做到的。一般情况下,能做好“指方向”和“导上路”这个层次的工作,可以算基本合格的导师了。剩下的,就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
这些有确切名分的“导师”,可以做好学业方面的指导,但如果指望他们继续为学生去做事业的指导甚至人生的指导,那要求可就过高了。学业可以指导,是因为学业的对象比较简单,是客观存在的自然问题甚至人造问题,这当然很好对付。在事业层面,人要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大更复杂,不仅仅有各种客观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关乎主观的人际环境的问题,导师带学生那种方式的指导,可实施性不强,效果也会非常有限。大到人生层面,时间跨度是几十年,空间跨度可能是大半个地球,面对的问题成千上万,更加复杂得没边没沿,一个人若再指望另一个人或者另几个人提供指导,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有人可能会讲,寻常人提供这种指导当然不可能,但俺们还可以靠哲人、智者和伟人来指导。能行么?恐怕也不成!再聪明的哲人或智者,他(或她)的认知也是有限的,既没法把以前的知识穷尽,更不可能给未来以一个准确无误的预见,能提供一些纲领性的指导,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说伟人,他们的影响力很大,可能有举国之力,但却仍然无法影响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物,仍然不能全面的掌控局面,所以“指导”有时也会失灵。
照这么看,全靠别人“指导”或者“制导”(像导弹操作手控制导弹)自己的人生,无疑是不大靠谱的。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努力做到“自导”,也就是自己选择人生的目标和道路。(捎带着玩几个关于指导的撷英)事实上,只有在预先“知道”(包括靠逻辑思考和经验判断)的情况下,“指导”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才可能直捣所要面对的困难的核心,完美地解决问题。如果在一切都很朦胧模糊不清楚也不明白的情况下(即YC所谓的暧昧)执意要去指导(“执导”的另解),结局可能会不妙,这种情况下,最好尽早“止导”。
参考:
【1】陈安:评价下YC同学:离开大学去工作后才更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5053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