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gen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NAgene 我的博客都是随兴而发,随便写点感想。随便收录、修改完善。写不写我的名字怎么写,都没关系。如果改了,还写我的名字,请通知我一下。

博文

编委会自己审稿,算不算peer review 精选

已有 24763 次阅读 2011-4-19 13: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客, style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和几位网友从博士论文的匿名评审讨论到学术期刊的审稿方式。

今天,王守业老师博客(JBC vs PLoS ONE: 鹿死谁手?)中的几句话,又激发了我讨论peer review的热情。王老师对PLoS ONE和BBRC有点误解“误以为PLoS ONE是和BBRC一样并非同行评审(peer review)期刊”。就此,我做了如下回复

Plos one和BBRC的审稿规则是一样的。都是主编、编委自己决定一部分自己熟悉的稿件,可以直接接受,不熟悉的再外审。

PLOS one的最新数据是发表的论文中4.2%是编委会自己决定的,没有外审,95.8%外审专家评审后决定录用。BBRC的数据没找到,估计编辑部内部决定比例会高于PLoS ONE。

在王老师还有其他一下朋友眼里,不外审就不是peer review。乍一想,确实是,没找同行评审,怎么算peer review呢。仔细分析一下,如果编委会就是同行专家,编委会自己评审不就是peer review吗。BBRC前任编委中,有我们大家熟悉的,美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不能说蒲先生自己审的稿子不算专家的peer review吧。

编辑部内部审稿算不算同行评议呢?我认为,要看编辑部是专家组成的,还是专职编辑或者编辑部秘书。如果是秘书决定稿件接受发表,就不能算是peer review。但如果是编辑部的学术专家审稿,应该算是Peer review。

我的这一看法,至少和PLOS one与BBRC两期刊的官方看法一致。PLOS one自己是这样表述的“Around 4.2%* of articles are peer reviewed by the Academic Editors themselves”。

审稿,要兼顾多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科学性(重要性和可靠性),而后是审稿速度、寻找审稿人难度等因素。

如果编委会精力充裕,我觉得学术编委会成员自己审稿可以大大降低审稿周期,是件好事。要知道,很多稿子,找审稿人的时间大于审稿人审稿的时间。

论文的重要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对同一论文的看法经常不一样,最后由编委会决定。这样表面上编委会没有参与审稿,但最终的决策权是隐形的高于审稿人的审稿权。有些期刊遇到争议时,倾向于再找新审稿人,这样好处在于编委会没有越俎代庖,但无疑大大延后了审稿进程,也增加了审稿人的负担

PLoS不审论文的重要性,只审可靠性。相对来说,论文的可靠性争议小一些,但也不是没有。遇到争议时,也需要再找审稿人或编委会评估。

审稿人和编委会的区别在于大同行和小同行。理论上讲,小同行审稿更符合同行评议的精神。从这个角度看,外审更合理一些。但是小同行一个是人少,难找,作者建议的或多或少会有人情在里边。高水平的小同行找不到时,编辑部必须权衡:找水平低一些的小同行,还是找水平高一些的大同行。水平高的编委会外的大同行其实也很难找。最后的选择不是找找水平低一些的小同行,就只有找编委会的大同行了。另外,大家要注意的是,高水平的专家经常不屑于为普通学术刊物审稿。我感觉,BBRC和PLoS ONE的内部审稿模式,是将来很多中低档期刊的发展方向。

相关博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772-434949.html

上一篇:师兄弟/姐妹之间的自然选择---晒晒我给学生们的提醒
下一篇:再谈争议期刊PLoS ONE和BBRC
收藏 IP: 202.112.87.*| 热度|

10 左正伟 孙学军 高建国 牛文鑫 张亮生 于锋 谢鑫 郭韬 庞峰 hangzhou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