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对科学网大学的讨论已有时日,本人高举双手欢迎这一新生事物,尽管尚未“出生”。其实,即使尚未出生,科学网已经在实际上,以及在一定程度发挥了某种大学的作用,这样的作用应该已经超越了高尔基的“我的大学”。
所有的讨论都从各个角度论述了科学网大学,不过有一点应该明确且形成共识:科学网大学,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乃至在它的全部生命周期,都是体制外的大学。
现实表明,科学网大学不可能进入体制内,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不会认同。看看南方科技大学朱清时之艰难吧。
其实,当南方科技大学挤进体制内,试图在体制内推动体制改革之时,科学网大学不妨在体制外来推进体制改革,与南方科技大学遥相呼应,形成掎角之势。回想历史,大学,university一词,由两部分组成,versity和uni。前者意为多样、多种学科,后者即把多样和多种学科放到一起。大学的源头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原来体制外的松散联合。当原来的教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之时,大学应运而生。牛津、剑桥、巴黎大学、那不勒斯大学等等,均起源于此(博主不专攻教育史,期待专家指正)。
现在的教育固然有了长足进步,但依然不尽人意。科学网大学,类似于当时的体制外大学,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体制内大学差强人意之处,并与现有的教育体制构成某种冲击乃至挑战。
所谓“体制外”,一方面不需要行政部门的授权、批准、认可,没有招生指标和名额,学生自愿;另一方面不意味没有制度和规则。科学网大学自己可以设定学分、管理学籍、安排上课和考试,乃至最后授予科学网大学的学位。好在科学网不仅有各个专业的大牛,而且不乏高教领域的大拿,如刘广明老师等。这样的大学,其存在与发展的特征就在于“自组织”,如同历史上曾经的自组织。
科学网大学的生源和社会认可,全在于科学网大学及其母体——科学网在社会中的声望和影响。若是当真要办科学网大学,那么首先有待质疑的便是科学网的博客,尤其是所谓精选博文和热门博文,那是科学网的窗口,是科学网向公众传递的价值观。眼下正在发生和之前的种种争论甚至互相间的拍砖,会让公众不知所措甚至远离科学网,更不必奢谈什么科学网大学。一旦开办科学网大学,那么科学网,以及科学网的博客,几乎就与科学网大学同呼吸共命运。有必要围绕科学网大学予以全面,以及重新考量和整合。
剩下的问题恐怕就是经济来源。老师可以由博文、ppt,以及视频授课,这一点恐怕问题不大,距现在发表博文大概仅一步之遥。那么实验呢,改作业呢?前者几无可能,后者涉及太多的精力。没有经济支撑难以为继。经济来源可以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向学生收费,其二是接受捐助。相对而言,可能后者较为靠谱。但也有风险,不发生任何经济往来,或许还会得到默许,一旦涉及经济,随时都会被以此为由而面临取缔。科学网大学,从尚未降生之时就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虽然如此,科学网大学值得一试,可能开创体制外大学的先例,与南方科技大学一起,推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