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山科学会议
“中国强震预测与地球系统科学”
学术讨论会召开
(2010年11月23~25日)
中国大陆地壳活动性强,强震频发,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约占全球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53%。胡总书记于2008年6月23日指出:“加强对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的研究,为科学预测和预防自然灾害提供理论依据……,构建自然灾害立体检测体系,建立灾害监测—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系”。大陆地震发生机理不明是制约地震预测的瓶颈。国际地学界正试图建立超越板块构造学说的大陆动力学理论体系,已聚焦于大陆岩石圈分层流变、下地壳流动。必须深入探讨国际地学前沿重大科学问题,搞清应力、热动力、重力与大陆地震成因的关系,提取有效的地震前兆异常,探讨有效地震异常特征值与地震时、空、强三要素的关系,从航天、航空、地面、地下浅层、地下深层立体监测有科学依据的震前异常,将先进的空间技术与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大幅度提高地震预测水平。
为探讨大陆板内地震发生机理,总结有科学依据的地震前兆,研讨有效地震前兆特征值与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之间的关系,分析近期中国大陆强震活动趋势,评估中国大陆近期发生强震的可能性,提出潜在强震区立体监测思路和方法。争取在大陆地震成因理论、监测思路与方法上取得创新认识。香山科学会议定于2010年11月23-25日召开以“中国强震预测与地球系统科学”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会议将邀请多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大陆动力学与大陆板内地震孕育环境、大陆板内地震成因、有效地震前兆及其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中国大陆强震趋势分析及其立体监测思路等中心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会议执行主席:
李廷栋 研究员 中国国土资源部
张国伟 教 授 西北大学
金振民 教 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陶家渠 研究员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李德威 教 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主题评述报告:
马宗晋:大陆多震层——背景、特征与成因
李德威:地球系统动力学与板内热地震成因及立体监测系统
中心议题评述报告:
张国伟:大陆岩石圈分层流变及其大陆动力学
许志琴:东昆仑、汶川、玉树地震特征及其汶川地震深钻研究进展
许绍燮:大尺度、深层次地震活动规律与地震预报
耿庆国:旱震关系与中长期地震预报及磁暴二倍法短临预报
会议日程表
2010年11月23日(第一天)
上午
中心议题:开幕式及两个主题评述报告:地震预测的方法讨论;地球系统动力学与板内热地震成因及立体监测
马宗晋:地震预测的方法的讨论
李德威:地球系统动力学与板内热地震成因及立体监测
下午
中心议题:大陆动力学与大陆板内地震孕育环境
张国伟:大陆构造与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及其地震背景
王椿镛:青藏高原东部下地壳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白登海:青藏高原两条地壳物质流的地球物理证据
强祖基:卫星热红外异常与短临地震预报
2010年11月24日(第二天)
上午
中心议题:大陆板内地震成因
许志琴:东昆仑、汶川、玉树地震特征及其汶川地震深钻研究进展
汤懋苍:强震的孕育三步曲——干热异常、应变波和应变弱停
池顺良:强震预测与大陆地震成因探索
邓志辉:地震物理预测与潜热通量
下午
中心议题:有效地震前兆及其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
许绍燮:大尺度、深层次地震活动规律与地震预报
汪成民:如何迅速将我国对强震的短临预测水平从目前不足10%迅速提高到50%?
赵玉林:汶川8.0级、玉树7.1级等强震的HRT波短临波动前兆
陈 辉:用氢同位素进行临震预测研究
2010年11月25日(第三天)
上午
中心议题:中国大陆强震趋势分析及其立体监测思路
耿庆国:旱震关系与中长期地震预报及磁暴二倍法短临预报
付 虹:云南强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共性特征研究
帅 琴:震前温度、流体异常变化的探测手段和方法
陈建国:地震监测预报系统
下午
中心议题:归纳重要的科学问题与讨论
讨论
小结
闭会
~~~~~~~~~~~~~~~~~~~~~~~~~~~~~~~~~~~~~~~~~~~~~~~~~~~~
(2010年11月5日-6日 武汉)
有关专家在第388次香山科学会议上指出:
发生机理不明是制约大陆地震预测瓶颈
部分评论可见 耿宪温的新浪博客 :
国家队此次的议题中居然没有明显的气象与地震、电磁学与地震等关系地震的重要议题,有些可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