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无之发现与发现之缺无
武夷山
2006年7月1日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191卷总2558期)发表了Michael Bond对应用统计学家Nassim Nicholas Taleb(1960年出生于黎巴嫩)的采访,采访记的标题是You can’t predict life’s black swans。Nassim Nicholas Taleb的著作《黑天鹅》(The Black Swan)被《泰晤士报》誉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的十二本著作之一。维基百科对他的介绍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Nassim_Nicholas_Taleb。
Nassim Nicholas Taleb强调,有些事件的发生频次较低,但影响重大,不能因为其统计意义不显著就不予重视。
Nassim Nicholas Taleb认为,目前,未能产生科学家所欲结果的那些研究和实验,往往都没有发表出来。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缺无(absence)之发现与发现之缺无就混到一起了。 (博主:比如,研究发现某药品无效,属于缺无之发现;在文献中找不到关于该药无效的报道,属于发现之缺无。可是,我们在文献中未见报道,不等于没人做过相关实验,只是他们未发表实验结果。一般说,人们只愿意发表正面的结果。)
作为学科体系的科学是充满怀疑精神的,而科学家个体未必都具备怀疑精神。这同金融市场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由非理性的个人支配着的市场可以是非常理性的。结果,金融市场和科学这样的事物都会导致过分自信。
博主:说起来,科学是客观的。可是,人们都愿意发表自己建立的假说被验证了的正面结果,而不是假说被推翻了的负面结果。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众多此类行为的综合性结果,便是我们本以为可信赖的客观结果并不那么客观。比如,有10项独立的研究确认某药品有效,我们很高兴,却没有想到,也许还有30项研究认为该药品无效或效果有限,只是这些研究未能发表而已。那么,我们只依赖已经发表的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恐怕是误导的结论。
看来,我们急需创办专门发表负面结果的科技期刊,尤其在医学领域!这些负面结果,对于做实验的科学家个人也许是悲剧,但它们的集合将对科学事业和人类福利做出不可限量的贡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