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创新——概念、功能和形式

已有 4295 次阅读 2010-10-25 08:44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曾根据Ayn RandFountainhead证明过一个“定理”:创新等于N重复制。
 
 
根据小说主人公Howard Roake的见解,我们的建筑不过是一代代的复制——他对帕特农神庙的批评非常有趣,我们再听一遍:
 
看哪,这著名的柱子上面的著名的凹槽——为什么有这些东西呢?本来是为了在用木头做柱子时,能把接缝藏起来,可它们不是啊,它们是大理石。看这些一道道的纹饰,它们又是什么呢?木头。那是我们造圆木小屋时才用得着的木梁。你们希腊人用大理石,却拿它来做他们的木结构的复制品,因为已经有人那么做了。然后,你们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变本加厉,用石膏来复制大理石复制的木制品。现在呢,我们又用钢筋水泥来复制石膏复制的大理石复制的木制品。为什么?
 
所以,建筑的创新等于用新材料复制老材料复制过的用更老的材料制造的东西
 
最近找出一本旧书,Arthur FineThe Shaky Game, Einstein Realism and the Quantum Theor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6),又发现一种“创新”。作者谈量子论时,引用了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虚拟的“新建筑运动”——我没读过老博的作品,有本论文集也找不到了;现在想找一本来看看。
 
那个新建筑运动仍然用传统的门呀,窗呀,等等,而且将其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它摒弃了那些元素之间的传统联系。虽然我想象不出新建筑物像什么样子,但那种创意实在是美妙。Fine提出,量子论的哥本哈根诠释就有像那个建筑运动——它的概念来自经典,但意义和关联却完全脱离了经典的锁链。我们眼下还有数不清的现象和数据,司空见惯了,经典了,却一直没有很好的关联(没有动力学的方程)——也许可以借鉴新建筑运动的方法,将旧的关联都抛弃了,然后寻找新的。
 
顺便想到,科学方法似乎也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关心对象的功能,即概念所代表的实体的本身;一类关心对象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因果关系和关系引起的新对象。第一类研究是现实主义的,看重各种现象;第二种是浪漫主义的,它“幻想”现象背后的秘密。量子论不同于功能主义的地方,就是它为旧概念(如速度与位置)赋予了新关系(非对易关系)。
 
偶尔读一点儿《黄帝内经》——我对中医没有判断力,我读它是作为古典文献,与诸子百家一样地位——如“肝藏血,血舍魂”云云(《灵枢•本神》),大概主讲“功能”,而所谓形神关系并没说清楚——至少我没看懂。五行也好,经络也好,不过是另一种功能的概念。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概念和功能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形式”,即表达它们的形式或实现它们的形式。当然,形式主义又要被批判了。博尔赫斯说过(或借用过)一句话:“每个荒唐事如今都有了拥护者。”“荒唐”有时就那样成了新的真理——很多创新的东西,开始的时候都有点儿荒唐;当然,也有些“真理”一直就很荒唐。不过,那句话并不是博老首创的。Oliver Goldsmith在给Henry Goldsmith的一封信里就说过,Every absurdity has now a champion to defend it; and as he is generally much in the wrong, so he has always much to say; for error is ever talkative. 这句话的意思当然不是博老借用的意思——不管怎么说,对任何absurdity,都不妨听听人家的辩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376803.html

上一篇:浣花溪行
下一篇:九月十九柿叶红
收藏 IP: .*| 热度|

15 武夷山 张志东 刘全慧 陈绥阳 傅云义 吉宗祥 赵宇 张天翼 陈湘明 李学宽 鲍海飞 杨华磊 luxiaobing12 colorfulll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