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物理学断想(3)
“中国艺术的精神是写意的”,是与中国的哲学(如果说中国有哲学的话)一致的,是大概、也许、差不多,是对现实的脱离与逃避,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奴性的自我陶醉。处于这种幻想文化或精神状态中的中国人到了近代,其落后挨打是必然的。
括弧里的一句“如果有的话”很有意思,因为我也见过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没有与philosophy对应的哲学,我们所谓的哲学,其实是更广义的思想。所以,有学者不谈“中国哲学史”,而只谈“中国思想史”——这方面我是槛外人,不敢多言。
从侯老师的留言,我又想起一点线索——只是线索,还没工夫去“小心求证”,有些话肯定不确切,不过还是先写出来,留个提纲。
还是从园林说起。在我的印象中,西方园林是建筑的后花园(或前花园),而且基本上是植物园,讲究的原则似乎也和建筑一样,特别讲究对称(后来受中国园林影响,也有不那么对称的)。在西方,建筑、雕塑、绘画,都是艺术家的本行。而在中国,建筑与园林是分家的。建筑是工匠的事儿,如《营造法式》,完全是技术指南,不是艺术图鉴;而《园冶》是艺术思考,不是造园手册。匠人做建筑,文人造园林。建筑似乎没有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思想。
西方人的建筑和艺术,与他们的哲学一样,似乎都是求真的,所以他们的一切似乎都很实在,宁愿在神话里寄托理想,也不在山水间构筑幻想。这一点,似乎更好地对比了雨果说的理想与幻想。
我们的哲学——或正统的思想,与我们的艺术,也是分家的。尽管同在“天人合一”之类的“大前提”下,孔子与庄子却走了两条不同的路,一条是“人生”之路,一条是“艺术”之路。而关于自然哲学(后来的科学),那两家似乎都没想过——“是大概、也许、差不多”。从这一点说,我们真的没有系统的“爱智慧”的“哲学”。
“求实”的儒家没有科学的萌芽,我想是可以理解的;好幻想的艺术灵魂没滋养出好奇的科学花骨朵儿,倒令我好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