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导师应诲人不倦,切莫“毁人”不倦 精选

已有 9009 次阅读 2010-4-22 07:22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 导师, 指导, 诲人, 毁人

       关于读博、读研与人生之间关系以及研究生指导的话题,最近一周又成了科学网的热点,有一系列关于读博士会毁掉人生【1】,读人生可以毁掉博士【2】、博士如何被毁【3】、女博士的出路【4】、博士被毁的原因【5】、研究生导师的责任【6】、博士生培养工作内容的实质【7】的的热点文章(包括精选博文、置顶博文)。我曾在其中一篇博文的下面评论到“要诲人不倦的导师,不要毁人不倦的导师”。今天就这这个话题,阐述一下我对“诲人”与“毁人”问题的看法。

      诲人不倦的导师会经常谆谆教诲自己的研究生,通过言传身教带学生先走进科学的大门,走出科学的迷宫,最后能够走上科学研究的金光大道。从字型上看(不好意思,又要卖弄我的“拆字法”),“诲人”拆开了就是“言每人”,也就是说导师要和每个人(研究生)说话,要有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过程来实现对学生的指导。导师如能诲人不倦,学生便会在导师那里学到很多知识,能力也会在导师的帮助下获得很大幅度的提高,获得导师多年积累的间接经验。

      与之相反的情况是目前很让大家不齿的“放羊”式研究生教育。“放羊人”(导师)找一片宽阔的“大草地”(研究方向),把“鞭子”(要求,即毕业的硬杠杠)一挥便把“羊儿”(研究生)们赶出去,任由“羊儿”(研究生)自己去找草(可以研究的东西)吃(做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导师(牧羊人)可以很威风气派,因为学生多(羊多)、有很宽的研究方向(牧场大)、有格调(有鞭子耍),就算学生们(羊们)的平均表现再不济,也总还可以矬子里面拔大个儿,靠少数杰出人物(肥羊)的优异表现展示其作为导师的本领。在这种“放羊”模式中,因为研究生们的成长主要靠自己,那些自身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好的发展;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却很不利,他们会在缺乏直接指导的情况下迷茫很久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做的课题。其实无论是哪种学生,在此模式下进入状态做出东西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时间永远是宝贵的,在激烈变革的当代中国,研究生毕业的时间和时机对他们日后的就业和生活都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人会感叹读博士“毁了人生”,其实就是错过了好的时机而因此抱憾后半生,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因为疏于对学生的指导而导致学生的毕业和就业被延误的导师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如果这样的事情一再在一个导师那里发生,从学生的角度看,这样的导师就会被看成“毁人不倦”的导师。

      此外,大多数诲人不倦的导师在教诲中会带给学生帮助,有些毁人不倦的导师可能经常给学生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如果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因为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被彻底消灭了,从此变得非常自卑,那么这个学生也会被毁掉。从这个角度讲,导师在指导学生时的方式和方法很重要,学生面对导师的教诲和批评的态度也很关键。比较理想的情况是通过谆谆教诲,达到教会学生的目的,让师生的思想有一个好的交汇;比较糟糕的情况则是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被“教毁”,或者导师教了以后自己后悔(教悔),那就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产生了相反的、破坏性的后果。

       无论如何,“诲人不倦”的导师总是受欢迎的,“毁人不倦”这种戏谑的定语最好永远不要被用来修饰导师。

~~~~~~~~~~~~~~~~~~~~~~~~~~~~~~~~~

参考:

【1】盖鑫磊:读博士,把人生都毁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883

【2】吕喆:读人生,也可以把博士给毁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237

【3】柳东阳:博士是如何被毁的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772

【4】张晓昱:女博士的人生,情何以堪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882

【5】孙静宇:博士生是这样成为博士的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4239

【6】王进:研究生本身就是导师的项目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4548

【7】黄合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4737

************************友情植入广告**************************

填写“科普调查”网上问卷,获赠《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
请友情支持科普事业: “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状况调查”网上调查


您好!

“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状况调查”是中国科协支持的课题,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共同承担。感谢您参与我们的问卷调研。本问卷旨在了解我国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状况。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问卷,无需署名。我们承诺:您的信息绝不会透露出去;您所提供的材料将只用于统计分析。

请您花几分钟时间填写问卷。请点击进入问卷调查网址:

http://www.sojump.com/jq/235069.aspx
作为“报答”,提供刘博士翻译出版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中译本电子版(原版:Bridgstock等著,剑桥大学出版社)。


如果您填写了网上调查问卷,并愿意接受这个小礼物,请告知您的电子邮箱。当然您也可以无私地赞助填写而不接受小礼物。


非常感谢您的合作;祝您工作愉快!


“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状况调查”课题组

联系人:刘博士 liuli66@tsinghua.edu.cn;柯女士kww0420@gmail.com

————————

简介《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本书从人文、社会和经济的角度对科学技术进行多方位的考察。本书讨论的主题包括:科学共同体、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研的伦理、科技争论、产业革命、科技经济学、科技政策学、科学技术与欠发达国家、科学技术与人类未来。本书各章均提供有丰富的文献阅读指南。本书视域广阔,论题广泛,案例丰富,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语言流畅。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14746.html

上一篇:何以承载“重点”?
下一篇:“谣言”等于“摇言”,“辟谣”不如“避谣”
收藏 IP: .*| 热度|

22 周可真 杨学祥 诸葛淑媛 陈儒军 王德华 曹聪 曾纪晴 刘全生 刘立 吉宗祥 朱教君 杨正瓴 盖鑫磊 关法春 李学宽 侯成亚 鲍海飞 唐常杰 丛远新 焦宏远 曹建军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