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在王修慧老师的博客中看到“知识主要是高中学的”的说法【1】,大约1年前徐坚老师也说“孩子们在大学里没学到东西呀!”我也来凑个热闹,分析一下为何学生们会认为“知识主要是高中学的”。
说出这句话,要先整明白孩子们眼中的“知识”是什么。或许在很多目前在读的大学生和刚下实验室的研究生看来,知识还只是为了应付一次次残酷的考试所必须掌握的东西。某个知识如果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越多、出现得越频繁,就越重要,由于高中的考试多、高考的意义最为重大,所以高中的知识虽然并不太多、也不太深,在学生的心目的地位却显得最重要。
到了大学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学生所学的知识已呈现出“知识爆炸”的特征,可能一个学期学的东西不但比整个中学阶段还多,而且更加艰深,学生却不认为学到了什么。这是因为在大学阶段学知识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中学阶段有本质的差别。在中学阶段,所学知识的关键点并不太多(“减负”之后更少了),但却要反复至少学三遍——正式开讲前老师预先办班讲一遍,正式的课上再讲一遍,高三总复习再搂一遍,这还没算家长给找的家教补课讲的那N遍,如此短时间反复学习,再辅佐以铺天盖地的习题册模拟题,学习过程可以深入到知识的每一个细节,这就如同老牛吃草以后的反复倒嚼(反刍),可以消化吸收得很好,所以对知识掌握得会比较到位了。相比之下,在大学阶段的知识点多,掌握的难度明显加大,但课时紧张,课后的复习和理解全靠学生自觉,所学知识的掌握自然变成了非常粗线条的,细节更是无从谈起,加上缺乏运用知识的实践环节,所以知识的掌握很不牢靠。在这种情况下,人家一问,自然脱口而出的是“知识主要是高中学的”或者“在大学里没学到东西呀!”。
其实,人大都是喜欢有效果的东西,特别是见效最快的东西。这就如既然“国家科学技术奖”可以很快会给人带来利益,马上可以用到个人的评职称、弄称号、抢大项目以及单位在拿各种“工程”和“计划”中装点门面多弄点钱和关注,于是就有了最近搞上了CCTV《焦点访谈》的西安交大李连生事件。学生学知识的时候也是一样,能见效最快的知识,是他们认为最重要的知识,也是真正在一个阶段内学到位(不同的人,这个位还不一样)的知识,之所以认为主要是高中学的,就是因为高中学的这些知识,很快就在高考中派上了大用场。其实大学所学的知识,见效比高中还快,但学生们却学得不深,其功夫远远未到。许多学生在大学能通过期末考试,很多时候是因为老师们迫于压力不敢考得太深(有不及格率和优秀率的指标压力,还得满足“正态分布”),加上他们会去揣摩老师出题的路数、会到学校的复印社搜集往年期末考试的“真题”,有不少学生会靠投机取巧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其实投机取巧的这点看和李连生事件有点儿像)。
大学生们在大学阶段学了不少知识,却还认为没学到什么、不如高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实践机会,除了应付考试,他们在短期内没有真正用到这些知识,更没有把所学的N多门课学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如果想让学生觉得学到了很多知识,增加绝对的知识量可能并不是关键所在,恐怕还需要些必要的“反刍”,即应该允许和鼓励对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概念在多门相关课程中进行多次多角度的讲授,而目前在一遍遍地修改《培养方案》的时候,似乎在力求收到一种“零重复”的效果,这使得很多重要内容无法突出而被轻易平滑掉了。如果大学生谈到一门课时没法说出几个印象深刻的知识点,那么他们当然有理由说“在大学没学到什么东西”。要想争取融汇贯通,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联系相关教学内容的“上下游”,学生多知道一点儿来龙去脉,或许在理解上就可以多深入一层。
总之,真正有用的知识总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而要把知识学到手、用到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老师和学生都该在内容的安排上和方法的使用上多做出些努力。
~~~~~~~~~~~~~~~~~~~~~~~~~~~~~~~~~~~~~~~~~~~~~~~
Mirror大侠和李维老师对此问题有深度分析的新作:
mirror - 也说“知识主要是高中学的”的感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002
~~~~~~~~~~~~~~~~~~~~~~~~~~~~~~~~~~~~~~~~~~~~~~~
参考:
【1】王修慧:“知识主要是高中学的”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5501
【2】徐坚:孩子们在大学里没学到东西呀!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561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