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在香山会议上致辞

已有 4408 次阅读 2021-8-4 10:00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2017--)|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在香山会议上致辞

              (2021年7月30日)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21年8月4日(第28125篇)

P7300654.jpg

 

2021730-31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的纪念新红学100周年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学术年会,开启了新红学第二百年的新进程。这次红学盛会是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学刊编辑部、天津红楼梦研究会承办,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的。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研究员张庆善在香山会议开幕式上深情地致辞:

他说,就红学而言,2021年也是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年。2021年红楼梦学刊已出刊200辑,新红学诞生一百年,《红楼梦》程甲本问世230周年。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于1980730日,原本计划在去年这个时间举办纪念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因疫情的原因,推到今年举办,正好和纪念新红学百年活动放到一起,冥冥之中,命运对我们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关照,这为我们的纪念活动增加了更丰富的内涵。”

“在红学史上,新红学的建立是一个里程碑,对红学的进程影响巨大,至今我们仍受着新红学的影响,今天的红学成就就是建立在新红学奠定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要向所有为新红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前辈们致敬。

他说,当然,纪念新红学一百年,不只是为了回忆、感谢、致敬,重要的在于总结、反思、研究,为下一个红学百年再出发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才是我们纪念新红学百年的根本目的和要求。科学地回顾和总结新红学百年历程,关键在于“科学”。何为“科学”?就是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历史为坐标,以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审视新红学百年历程。不可否认,新红学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的存在及其发展、演变,存在的问题也确实不少。科学地总结新红学百年历程,还要有反思的学术精神,我们要看到新红学既给《红楼梦》研究带来繁荣发展,也带来不少负面的效应,这主要是“自传说”的影响和蜕变。因此,能否科学地研究、总结新红学百年,关系到红学事业能否健康地发展,关系到红学的未来。”

“在百年红学史上,1979年以来的新时期红学无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学刊》《红楼梦研究集刊》建所创刊一样,中国红楼梦学会的成立也是新时期红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红楼梦学会的成立对新时期红学发展发挥的作用更大。”

“纵观百年红学史,新时期红学无疑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红学成为当代“显学”,正是新时期红学的重要成果。新时期红学打破了几十年的思想禁锢,打破了学术研究的禁区,使得《红楼梦》研究逐渐转入了正常的学术轨道。新时期红学的重要标志是:学术研究多元化、学术成果丰富,学术视野开阔,学术研究深入,以及学术组织、学术刊物、学术活动、学术争鸣、学术交流特别是国际间的学术文化交流纷纷涌现。学术研究的氛围越来越好,在《红楼梦》研究中没有禁区、没有限制、没有顾虑,红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而这一切都与中国红楼梦学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P7300648.jpg

他说,中国红楼梦学会是一个群众性的社会学术团体,其宗旨就是团结联系组织全国的《红楼梦》研究者和爱好者,推动《红楼梦》的学术研究与当代传播。从1980年成立至今,中国红楼梦学会组织主办了20多次规模较大的学术研讨会,包括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中青年学术研讨会等。其中重要的会议有:1997北京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2003年纪念伟大文学家曹雪芹逝世240周年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2004年扬州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2006年大同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2009年蓬莱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2010年纪念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2013年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2017年深圳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等等。近年来,中国红楼梦学会还与有关方面合作,举办了恭王府《红楼梦》讲堂、正定荣国府红学讲堂、无锡冯其庸学术馆红学讲堂等,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中国红楼梦学会现有会员850人,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国红楼梦学会十分重视与各高校、各研究机构以及各地方《红楼梦》学会的联系与合作,关注《红楼梦》学术研究的发展,关注《红楼梦》的当代传播,努力推动《红楼梦》走向世界。”

2019年,中国红楼梦学会申报了由国家社科基金组织遴选的“学术性社会团体”评定项目。最终,中国红楼梦学会进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联系全国性社科学术社团”资助名录,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主要包括:学术会议、学术研究、国际学术交流等。2020年,中国红楼梦学会申报的两个项目都得到立项:即2021年中国红楼梦学会学术年会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系列研究”。我们这次学术年会就是国家社科资金的资助项目。在前不久,我们又得到好消息,中国红楼梦学会今年申报的两个项目,即2022年学术年会和“《红楼梦》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立项。”

他说,“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和研究《红楼梦》,为什么还要有一个中国红楼梦学会?我想答案就在于“伟大的曹雪芹,不朽的《红楼梦》”这两句话上。2017年在深圳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我们提出“文化自信与《红楼梦》的当代传播”,这实际上也是回答我们为什么要读《红楼梦》、要研究《红楼梦》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红楼梦》,因为阅读和研究《红楼梦》可以提升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正如同英国不能没有莎士比亚、俄国不能没有普希金、托尔斯泰一样,中国不能没有曹雪芹与《红楼梦》,曹雪芹与《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经典,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曹雪芹是一位超越了时代和传统的伟大天才,他以如椽之笔,书写传神之作,它以画卷的形式镌刻了一个民族的心灵史。我们无论是研究曹雪芹的生平和家世、研究《红楼梦》版本,还是研究《红楼梦》的思想艺术,其目的都是为了接近这座伟大的文学丰碑,正确地认识这部伟大作品的深厚内涵与文化价值,以便使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时代对话,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

他说:“今天、明天两天,我们将就《红楼梦》研究诸多话题,进行深入研讨,寄希望于本次学术年会开的圆满成功,取得丰硕学术成果。

我们开一次这样规模的学术年会十分不容易,没有各个方面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很难成功地举办一次学术年会的。我们非常感谢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对于本次学术年会的资助指导;非常感谢文旅部办公厅、社团办多年来对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关心和指导;非常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感谢韩子勇院长、祝东力副院长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学刊编辑部的年轻同志承担了本次学术年会的全部筹备工作。中国红楼梦学会从成立到不断发展都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有着深深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中国艺术研究院和红楼梦研究所就不会有中国红楼梦学会。我们非常感谢天津师范大学和钟英华校长对本次学术年会的资助支持,非常感谢天津红楼梦研究会对本次学术年会的资助支持;非常感谢吕启祥、张俊、应必诚、张书才、陈熙中、黄安年等诸位前辈老师在这个时候这种天气莅临大会,这是对我们极大的激励和鼓舞;非常感谢胡德平先生对中国红楼梦学会和本次学术年会的关心和支持;非常感谢欧阳奋强、邓婕、袁枚、吴晓东、沈琳、胡泽红、孙彩虹、程荣、戴建明等87版剧组的朋友们参加本次学术年会,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对《红楼梦》的当代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你们的莅临又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非常感谢彭连熙、贾万庆、陈志伟、谭凤环、沈琳、许军杰等朋友带来你们的画作,为本次学术年会增光添彩。非常感谢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对本次学术年会的关注,希望你们多多报道这次纪念活动,因为围绕曹雪芹和《红楼梦》有说不尽的话题。非常感谢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们对中国红楼梦学会和本次学术年会的大力支持,当然也可以不感谢各位,因为中国红楼梦学会就是我们自己的大家庭,搞好《红楼梦》研究,推动《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客气了。当然,这个大家庭也包括我以上“非常感谢”的各位师长朋友。

2021_07_30_09_54_IMG_7871.JPG

最后,他说:“今年是新红学一百年,明年就是一百零一年了,是新的百年的开始。红学寄希望于再出发,寄希望年青一代,寄希望于第二个百年红学更加辉煌。”“为《红楼梦》的当代传播,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而努力奋斗。”

 

感谢张庆善会长惠寄讲话的电子版,这里所引均来自电子版,全文请见红楼梦学刊微信公众号。照片是北京摄影学会的徐菊英女士提供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98271.html

上一篇:金庸著【天龙八部】四(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24)【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下一篇:敬请辨认《红楼梦学刊》编委会成立会合影人员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