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马瑞芳:所有散文都成时代的印记

已有 2162 次阅读 2021-7-3 07:37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2017--)|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马瑞芳:所有散文都成时代的印记

 

推荐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173日发布(第27903篇)

 

【按: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文《马瑞芳:所有散文都成时代的印记》原载中华读书报2021630日第11版书评周刊文学栏目,感谢中华读书报和马瑞芳教授同意转载,并提供电子PDF版。书影是马瑞芳教授惠寄的,字体和排版在发布时,博主有所调整。】

***************************************

DSCN1334.JPG

   (中华读书报2021年6月30日第11版,书评周刊 文学栏)


《豆棚瓜架婆婆妈》就是写亲自经历的事,信笔写来最轻松。情节叙述当然有调度,但都没有刻意为之,顺其自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东人的心态和处世方式,是对我影响最重的因素。

 微信图片_20210702181537.jpg

                 《豆棚瓜架婆婆妈》,马瑞芳著,青岛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45.00元


马瑞芳:所有散文都成时代的印记

 

2014年,马瑞芳在中央电视台拍摄我的一本课外书,和南京师范 大学教授郦波搭挡十天,郦波看到牛司令(马瑞芳的先生、山东大学教授牛运清先生)的作为,忍不住说: 老师,牛老师真照顾你。你这种处境,一万个女性找不出一个。

马瑞芳说:他还算个好的?这 是因为你没见我婆婆怎么照顾我。郦波说:那你就成了十万个也找不出一个的幸运儿啦。

马瑞芳口中的婆婆即是她的新书《豆棚瓜架婆婆妈》里的婆婆妈。说起婆婆,马瑞芳总是一脸幸福又得意的神色。她说:我娘曾说二妮 又笨又犟,将来得叫她婆婆送回来,没 想到我婆婆关照我几十年。我这么个只会读几本书的笨人,降生马家,嫁到牛家,真应了当年一位师兄祝愿的牛马成群六畜兴旺。在家庭主妇角色中晚熟是必然的,儿子一出生,婆婆就来了。她的能力压制了我的家务能力,我只能去看书、教书、写书。

婆婆在世时,马瑞芳写过四篇关于她的文章:《奶奶不在家》《两个母亲》《美国留学生和中国老太太》和《家有指挥家》。婆婆不认字,始终不知情。在完成马家家世的《煎饼花》后,马瑞芳觉得该给婆婆写本书。她觉得,老太太不仅以几十年无私奉献支撑着这个家,还言传身教,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在婆婆去 15年之后,马瑞芳推出《豆棚瓜架婆婆妈》。她在书的结尾写道:人生的精彩不会因为受教育程度不同而不同。善良和宽容及由此产 生的美,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中华读书报:在您的笔下,一个勤劳和善又擅长持家的豁达老人的形象 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您总说自己傻人有傻福,实际上您是智慧的,不是所有婆媳都能相处得好。能否总结一下您的婆媳相处之道?

马瑞芳:婆媳能处得好主要是 将心比心,我在自己家得算弱势人士,我婆婆把我当女儿看,认为我在家务上最没能力、最需要得到她帮助。二十多年前她跟几位美国教授侃侃而谈他妈妈啥也不会的场景,还如在眼前,能在儿子家当家作主,老人很自豪,她派给我的任务是你干你的,只管上课、写作,家务事不用管。我对我妈(婆婆)跟对我娘的态度也一个样儿,我可以跟我妈耍赖,跟我娘则不敢。

 

中华读书报:书中讲述了和婆婆相处三十多年所经历的趣事,也没有回避矛盾。但矛盾的化解又是 那么简单明快,心无芥蒂。您是完 全真实地写出以往故事吗?

马瑞芳:一点虚构没有,了解情况的还说,写得不够,我小妹曾在天津坐月子,是我婆婆照顾她。小妹说:《豆棚瓜架婆婆妈》是姐姐最好的散文,但写得不够,牛大娘好多事都没写上,写时怎么不来采访我?

 

中华读书报:娓娓的笔触,活泼 的叙述,夹杂着淄博方言,想必会令 熟悉的读者倍感亲切。您如何看待 方言在作品中的运用?

马瑞芳:我婆婆满口淄川方言, 对我搞聊斋研究很有帮助。《聊斋志 异》语言之所以灵动,因为蒲松龄写人物对话时先把淄川方言转换成北方官话,再转换成文言文。比如婴 宁见到王子服说个儿郎,目灼灼似 ,学者们解释小偷,我解释小狼贼,是爱称,我婆婆常叫 她的宝贝孙子小狼贼

 

中华读书报:不论是在百家讲 坛讲聊斋,还是写散文,您的文字都 离不开脚下这方土地。您如何评价地域对作家的影响?

马瑞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东人的心态和处世方式,是对我影响最重的因素。我也很喜欢京味儿、海味儿的小说,但是如果想叫我写出那样的作品,比登天还难。

 

中华读书报:作品中有为人处世 之道,有育人之道,也有饮食之道,总之 包罗万象。回忆中又有反思、有议论 和点评,总让人在阅读中反复琢磨回 味,多有启示。感觉您真像在豆棚瓜 架下和邻居聊家常一样写这部书,想 来是写得特别轻松愉快吧?在叙述视 角和技巧上,是不是也不用考虑太多?

马瑞芳:《豆棚瓜架婆婆妈》就是写亲自经历的事,信笔写来最轻松,一个多月就把一本书写出来。 情节叙述当然有调度,但都没有刻 意为之,顺其自然。因为写的都是亲人们熟知的寻常事,牛家帮 了,在微信上表示写得真实感人,牛大哥的女儿说:我奶奶在二婶笔下活了起来。

 

中华读书报:煎饼花》和《豆棚 瓜架婆婆妈》各有侧重,但是二者互 相补充,相辅相成,既是生活点滴的 集成,也折射了厚重的家族史。尤 其是当下,一家七八口人的大家庭 越来越少了,您笔下的那些叙述故 事显得尤其珍贵。

马瑞芳:煎饼花》是著名作家、 出版家刘海栖带青岛出版社的人上门约的,他们希望写本跟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书,我的多篇家世散文在写家国情怀上早有些知名度,《煎饼花儿》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后称骏马奖)散文一等奖,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散文杂文卷》(1949-1999); 《祖父》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 数民族文学集》(1976-1982);《等》 被收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 规划教材《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海栖建议我把这些文章的内容嵌到长篇纪实文学《煎饼花》里。《煎饼花》写我出生前和童年事更多,靠家人平时闲谈给我留下的记忆,关于我父亲的两章,干脆把当年笔记全文照抄,特别真实。一个家族需要精气神,马家的精神气一曰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一曰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每个人都要成为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在建功立业上既你追我赶 又互相帮助。《煎饼花》终于把父亲从名医到民族工作领导干部的心路历程写出来,我最开心。

 

中华读书报:您早年的散文就特别精彩,七十岁的时候再写散文, 感觉心态有何变化?

马瑞芳20 世纪 80 年代我喜欢 正规散文,讲究精雕细刻、起承 转合,90 年代喜欢写随笔,21 世纪 越发写得心情放松。上世纪 80 代大师兄李希凡看我的散文时嘲笑水词真多啊。我现在翻翻给留学 生做四年级教材的《等》,自己也笑: 真能拽呀。聊以自慰的是,它们都 成了时代的印记。

 

中华读书报:能否谈谈您的《红 楼梦》后四十回的讲解?录制完成, 是不是特别满意?

马瑞芳2004 年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马瑞芳说聊斋后,应邀到江苏、山东、北京、深圳、台北电视台讲《红楼梦》,播过一百多讲。2017 年给喜马拉雅音频平台一回一回细讲《红楼梦》,没想到特别火,多次占全频道榜首,三十几万人听课,播放四千多万次。《红楼梦》是最好的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的经典,把经典给老百姓通俗地、深入浅出地讲解,会受欢迎。听众一直要求讲后四十 回,今年我终于录完播出,完成自己的宿愿,很欣慰。

 

中华读书报:做这件前无古 的事情,您有顾虑吗?讲的时候 会有何侧重?

马瑞芳:《红楼梦》后四十回有个奇怪现象,红学家一直批评后四十回,甚至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但是从来没有一位专家,具体细致地把后四十回一回一回、一段一段分析一下,仔细看看到底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够好,哪些地方写得相当差,跟前八十回对比,它差在什么地方,而曹雪芹原来怎么构思。我既是读《红楼梦》七十多年的读者,又是研究六十年《红楼梦》的所谓学院派红学研究者,自己又写小说,有三重立场,三重眼光,因为热爱《红楼梦》,我特别希望青年朋友能读懂全本《红楼梦》。1960 年我进入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的五年中,程伟元高鹗百二十回本,一直是我的枕边书。1964 年我写出平生第一篇论文《妙玉的悲剧》,当年我被黛玉之死感动得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现在重读,仍然受到感动。我在思考为什么红学家如此不待见后四十回,它怎么就是能跟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成为完璧广泛流传?研究者有责任细致地认真地研究这个现象。尤其是《红楼梦》已经是高中生整本书学习的内容,更应该叫孩子们知道后四十回的功过,所以我下决心以将近八十岁的年龄,做个全网独一份的后四十回讲座,我要顾及红迷读者和红学研究者双重立场,一回一回解读后四十回,一段一段地细读、分析、和前八十回对比,认识《红楼梦》的全貎。我的立足点:学院派红学对曹雪芹原有构思的把握+当代小说家对小说艺术的剖析+七十年红迷心态。

 

中华读书报:讲《红楼梦》的知名教授不在少数,您觉得自己的讲评有何特点?

马瑞芳:应是兼作家身份,小说家体味细节特别敏感。《蓝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载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文学通史·当代卷· 柯岩马瑞芳等的长篇小说》。陈荒煤说,《蓝眼睛黑眼睛》继承《红楼梦》优秀传统。我讲后四十回要求 自己:言必有据,绝不胡说;艺术鉴别,细说得失;从文本出发,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搞一切肯定或一切否定,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在大学讲三十年《红楼梦》,属学院派红学阵营2005 年刘梦溪打电 话说:温儒敏教授请他给北京大学 出版社编本《红楼梦》讲座,能把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蔡义江、刘再复拉到一本书里 ,只有我能做到吧?瑞芳,你也加盟写篇《红楼梦》叙事,好玩不好玩?我说:好玩!我的《红楼故事和文本写作》成名家通识讲座《红楼梦十五讲》中一 讲。遗憾的是,我在这篇文章论及曹雪芹构思线索 ,续书大多 没完成。每思及此,十分痛心,所以想把后四十回功在哪里、过在何处,曹雪芹原有构思是什么,告诉广大读者、 尤其是青少年读者。

微信图片_20210702201247.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93845.html

上一篇:B 韩兆琦编著【史记笺证 世家 六】(全九册,第六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下一篇:我的第27801-27900篇博文目录(2021-06-19—2021-07-03)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